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和广适性,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效率,本研究采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分析了2018-2019年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小粒组中安花3号等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安花3号在两年品种试验中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优良;在两年试验的综合性排名双标图中,距理想品种中心点最近,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均排名第一;在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适宜种植区涵盖我国北方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及山西等省份;与对照品种花育20号比较,安花3号在我国北方小粒组大部分区域有明显种植优势。综上,安花3号是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优良品种。本研究为安花3号的育种利用和生产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虎兰 《作物研究》2004,18(1):22-24
湘杂油5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为加速其推广应用,开展了与该省主推品种湘杂油2号和湘油15号的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熟期早,比湘杂油2号早2 d,比湘油15号早7 d;(2)生长发育进程较快;(3)其产量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荚果数多和每荚粒数多.因此,在生产上要在适期范围内促早播,同时还要加强前期肥水管理,为后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垦啤麦 7号 (红 99- 40 7)属春性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由黑龙江省红兴隆科研所用Ant90 - 2做母本 ,红 92 - 2 5做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 2 0 0 4年 2月 2 0日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 2 0 0 2~ 2 0 0 3两年区、生试 ,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 4 40 5 .2 5kg和 3713.2kg ,分别比对照增产 11.5 3%和 12 .6 5 %。与此同时 ,经连云港全国麦芽检测中心两年化验 ,平均蛋白质含量11 35 % ,比垦啤麦 3号低 1.4 2 % ;麦芽无水浸出率 82 .6 5 % ,比垦啤麦 3号高 3.2 % ,属优质品种。垦啤麦 7号的育成无论是产量和品质都比垦啤麦 3号有新的突破。其是代替垦啤麦 3号的首选品种 ,推广该品种会给黑龙江啤酒大麦基地品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对花生新品种仲恺花1号进行引种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仲恺花1号适宜江西各花生产区种植,产量达4 500 kg/hm2,比当地品种平均增产幅度达20 %以上。同时,还确定了该品种最佳种植规格、收获期、科学肥料配方等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垦啤麦7号(红99—407)属春性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由黑龙江省红兴隆科研所用Ant90—2做母本,红92—25做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4年2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2002~2003两年区、生试,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405.25kg和3713.2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53%和12.65%。与此同时,经连云港全国麦芽检测中心两年化验,平均蛋白质含量11.35%,比垦啤麦3号低1.42%;麦芽无水浸出率82.65%,比垦啤麦3号高3.2%,属优质品种。垦啤麦7号的育成无论是产量和品质都比垦啤麦3号有新的突破。其是代替垦啤麦3号的首选品种,推广该品种会给黑龙江啤酒大麦基地品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王建设 《花生学报》2001,30(4):28-30
用中间试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统计分析表明,GS豫花10号属高产潜力大的花生品种,以主茎高对产量的正相关系数,通径系数最大,可以主茎高为主要指标,采取促进生长的栽培措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南豆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大豆新品种“南豆5号”属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95-100d,夏播生育期75-80d.该品种抗病毒,抗倒伏。蛋白质含量48.5%,脂肪含量16.9%,属高蛋白优质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省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163.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4.8%;2002年在四川省5个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9.9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7.15%。选用该品种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空闲地净作、幼林地间作、田埂豆或土边豆等方式种植,均能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直播稻密度与不同类型中粳品种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镇稻99、连粳7号和淮稻5号为试验品种,分析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为121.50万/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为98.55万/hm2时产量最高;镇稻99基本苗密度为100.00万~111.00万/hm2时产量较高。[结论]直播稻镇稻99、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05.00万/hm2左右较为合适,而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20.00万/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0.
“双亚5号”亚麻新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亚5号品种是用复合杂交法[(黑亚3号×Natasja)×(78—99×Typed)]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的。品种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原茎、纤维和种子每亩产量分别为427.9、62.0和42.6千克,分别比对照(黑亚7号品种)增产10.3%、26.3%和21.5%。机制长麻率17.9%,纤维强度28千克以上,属优质品种。目前该品种已被黑龙江省列为“九五”期间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茶类适制性,采用实地观测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槠叶齐为对照,对安化云台山30个茶树单株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叶面积16.99~53.49 cm2,大叶占70%,叶片多为椭圆形,微隆起,叶缘平展,叶尖骤尖;栅栏组织1~2层,平均厚度73μm,海绵组织平均厚度142μm,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在0.6以上的有10株;运用正态分布,叶片厚度主要集中在241~285μm之间。  相似文献   

12.
云花生4号系以盐津花生为母本、桂花17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单株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2012年云南全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 719.4、2 636.9和1 297.0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三位,适宜在云南全省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丰产早熟抗病亚麻新品种天亚8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亚8号是以列诺特为母本、天亚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不同生态区穿梭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抗病油纤兼用型亚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油分品质较好、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甘肃省区试平均产量1 324.95kg/hm2,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10.2%.全国(华北、西北)胡麻区试平均产量1 729.8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6.2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3 062.3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9%.籽实平均含油率39.07%,其中亚油酸含量14.35%,亚麻酸含量52.98%.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速晨环1号的推广应用,做到良种良法同时推广,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笔者就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经济性状和植物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确定晨环1号品种高产栽培适宜密度。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筛选出该品种在我区最佳种植密度为30~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航芝1号(原品系名AE080993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01-2002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平均产量l288.8kg/hm^2,居第一位,比豫芝4号(CK1)增产11.82%,比地方对照(CK2)增产10.30%,增产点次占96%;粗脂肪平均含量56.20%,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2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4.16%,病情指数5.53,均居参试品种最低。生产试验4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l110.4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12%,全部试点增产。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本品种特性提出了该品种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丹玉39(C8605-2×丹598)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丹玉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39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北方几省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2001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沧豆五号是沧州市农业科学院以T102为母本,以晋遗D90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以系谱法经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的特点是:高油、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2001~2003年国内七省市累计推广5.5万hm2.  相似文献   

19.
季良  彭琳 《杂粮作物》2006,26(6):399-401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阿豆1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黑河5号的基础上,采用异地选择方法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4%(干基),脂肪含量23.4%(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28.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4.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20.
豫豆18号丰产、稳产、早熟、优质(蛋白质含量43.26%),适应性强。河南省2年区试比对照豫豆2号增产19.0%,3年国家区试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1.08%,两年河南省生产试验比对照中豆19号平均增产11.2%,综合评比居供试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