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型油菜联合收获机双风道气流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菜收获脱粒清选中损失率与含杂率较高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配套小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双风道气流清选装置,主要由圆盘分选筛、斜面集料器、清选筒、离心风机等组成。利用圆盘筛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对油菜脱出物进行初次筛分,分选得到的籽粒与小杂余的混合物,由斜面集料器收集滑入清选筒内,离心风机的运转使清选筒内产生负压气流,形成双向风道气流,对籽粒进行二次清选。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进行了双风道气流清选参数设计,利用ANSYS进行清选流场数值仿真分析,在自制试验台架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试验。将油菜脱出物含杂率、清选筛转速和离心风机转速作为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用清洁率与损失率对选定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最优清选方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喂入量为0.1 kg/s时,对于含杂率为15%的油菜脱出物,清选筛转速为50~80 r/min、离心风机转速为1 700~1 900 r/min时,清洁率为95.0%~98.5%,清选性能较好;含杂率为5%、清选筛转速为60 r/min、离心风机转速为1 800 r/min时,清选性能最优,清洁率达98.2%,含杂率小于4.2%。  相似文献   

2.
采用清粮装置试验台进行了水稻收割清选试验,得到了影响谷粒损失率与清洁率的主次参数和参数较佳组合;筛面上气流纵向分布与风扇出风道的配置;谷粒沿筛面的分选规律;振动参数与气流参数无明显互补提出以筛子加速度对筛面的垂直分量a_(E1)~V与平行分量a_(E1)~H作为清选性能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3.
气流清选原理在脱粒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流清选分离装置在工业上已实现了标准化,而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在生产效率为2t/h的脱粒机上试验表明,具有中央吊桶的气流清选筒,是气流清选装置中结构最简单、清选效果较好的一种,其籽粒清洁率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标准≥98%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气流清选筒设计的新思路,并分析了这种型式的清选筒清选效果好的原因,指出,简化结构,合理配置清选筒内各部气流速度,减少涡流,是提高清选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Fluent的风筛式清选室气流场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结构紧凑,对清选效率的要求高,而气流场对于风筛式清选装置清选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整个清选室的气流场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收割机的清选效率。为获得清选室气流分布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设计。针对4LBZ-105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风筛式清选室的特点,运用Creo软件建立了清选室型腔计算域模型,利用ICEM CFD软件进行了网格划分,通过Fluent软件对离心风机风速、吸引风机风速、离心风机倾角、百叶窗筛夹角4个参数变化时的清选室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根据仿真试验结果,分析这4个参数对气流场的影响规律,得到杂质有效分离的参数:离心风机风速为12m/s,吸引风机风速为6m/s,离心风机倾角为25°,百叶窗筛夹角为40°。  相似文献   

5.
李心平  李玉柱  高吭  高连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24-12126
设计了一种利用筛选与负压气流风选相结合、对差速式玉米种子脱粒装置脱下的玉米种子进行清选的新机型。与同类机型相比,该机具有生产效率适中、脱粒质量与清选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生脱壳后花生仁与花生壳分离不彻底的问题,设计出一款负压风机-筛网组合清选装置.对影响清选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排除了影响其作业效果的不可控因素,同时对重复影响清选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确定了影响清选的主要因素:含水率、辊筒转速、风机转速,并根据样机设计了花生脱壳试验.为分析气流在清选室内的分布特性及对仁-...  相似文献   

7.
旋风分离清选适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保证清选损失率小的前提下,降低含杂率是设计的关键。为探寻分离筒中气流和籽粒两相流动规律,选取水稻脱出物中谷粒、颖壳、瘪谷、杂穗等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中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清选模型中各组分籽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分离效率。并以低损试验条件下谷粒清洁率为主目标进行台架试验,对最优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评价扬谷轮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和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三因素与装置清选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较优参数组合:当扬谷轮转速为1 16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1 920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63.26 mm时,预测所得谷粒清洁率为99.26%,可为清选装置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选装置是大豆联合收获机完成脱粒混合物清选分离的主要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大豆机收的清选作业水平。目前,中国专用于大豆机收的清选装置较少,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筛子-气流式清选装置,但该类清选装置与大豆特性的匹配性较低,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较大。从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2个方面综述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世界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先进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国大豆机收清选装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适合荞麦清选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为提高我国荞麦的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以“西农9979”品种荞麦为试验对象,测定荞麦和籽粒的主要物料特性,采用 EDEM-Fluent 耦合的仿真方法,对旋风分离筒不同截面的气流速度云图和荞麦籽粒在旋风分离筒内的运动进行分析,并对清选的清洁率和损失率进行仿真。【结果】Fluent仿真分析表明,旋风分离筒轴向气流对称性较好,基本不受入口位置的影响,中心轴处气流速度约为10 m/s,筒壁周围的气流速度约为5 m/s。喂入口位于分离筒上部时,在径向截面处的喂入口气流速度和分离筒内筒壁周围的气流速度相同,可能造成荞麦籽粒的大量损失。EDEM仿真分析表明,旋风分离筒喂入口位于上部、中部和下部时,清洁率分别为99.50%,98.80%和98.28%,损失率分别为8.456%,0.433%和0.260%。根据仿真结果,选择喂入口位于旋风分离筒中部,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荞麦旋风分离筒的平均清洁率为94.78%,平均损失率为1.67%,可以较好地实现荞麦的分离和清选。【结论】所设计荞麦旋风分离清选装置可以满足荞麦旋风分离清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旋风分离清选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但其清选过程中仍存在损失率高、湿物料清选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旋风分离筒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并运用Fluent 15.0软件对优化前后的分离筒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吸杂风机转速、扬谷器转速、挡板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清洁率和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三元二次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吸杂风机转速为2 452 r/min,扬谷器转速为783.8 r/min,挡板倾斜角度为41°时,装置性能最佳,此时清洁率为98.26%,损失率为0.003 5%。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脱出物含水率越高,装置优化后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该结果可为后期旋风分离筒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及主要推广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进行稻米品质指标分析与食味测试结果表明:①种植在吉林稻区品质优于通化稻区,其碾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值高于通化地区。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汾含量低于通化稻区。②通过米饭食味测试结果,吉林稻区米饭硬度分值低于通化地区,外观、黏性、平衡度及食味分值高于通化稻区。综合食味明显优于通化地区。③在中部稻区和西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不明显;东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所选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一代的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着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10粒长、10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米粒长度比15个形状的超中亲优势和超高值亲本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滇粳优5号和中丹2号为母本的组合在产量性状上有强优势,在品质性状上优势不显著,但在同母本组合中,父本的选配不同也影响优势的强势;以滇粳优1号为母本的组合无显著优势。对杂交粳稻结实率、千粒重较低的问题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40余份水稻材料的14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育种首先应注意整精米率、精米率、单株粒重和空秕率的改良,进而提高穗粒数。在水稻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可依据因子的分类,以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杂交粳稻组合F2代种子品质性状平均杂种优势预测值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5个品质性状均有杂交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的组合,此外还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优质早稻太子玉晶异地栽培试验证明,异地栽培对水稻子粒灌浆饱满程度和结实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含量,湖化温度受栽培环境变化影响较小,株高和粒型等性状比较稳定,异地栽培条件下,处理982B的米质优于处理982A和对照。垩白度大小显著影响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6.
分期播种对早籼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播期调节方法对华南稻区 1 1个主栽早籼品种的 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品质性状对播期变化所表现的变异程度不一 ,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面积的变异最大 ,其次是胶稠度和整精米率 ,长宽比的变异度最小 ,适时早播能缓解各品质性状对播期的反应 ,从而获得相对较优的品质 ;各品质性状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关性 ,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面积与其他性状呈显著负相关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胶稠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长宽比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相对较低 ;典型相关分析中 ,因具较大的变异 ,垩白度、胶稠度和碱消值的载荷量最大 ,显示其在稻米品质中的重要性 ,相反 ,长宽比的载荷量最小 ,对稻米品质的作用较为次要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殷延勃  王昕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5-95,9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1999~ 2 0 0 0年宁夏 10个水稻品种 (系 )主要品质性状以及环境因子与整精米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 (系 )的生育期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施氮肥量和抽穗期到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 2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品种的品质外观如透明度、种子的粒长及长宽比也决定着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高低。施磷肥量、日平均气温差及降雨量也都影响水稻品种 (系 )的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8.
以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早、晚季不同温光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与稻米品质的优劣不呈显著性相关,但与垩白米率,垩白度,精米率,整精米率,磨损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早晚季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即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强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其米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沼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沼肥对稻米品质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大小;对稻米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稻米的其他品质如精米率、整精米率、稻米垩白度、粒形等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32份美国稻品种和12份国内水稻骨干亲本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钝感值进行了评价,从中选择表现最为钝感的14份优质品种与国内5份相对较钝感的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在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上表现钝感,垩白率尤其钝感,筛选出C94-303、Lemont等几个对温度表现钝感的品种,可作为重庆等高温伏旱区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