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云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其地理分布、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共有凤仙花属植物117种,主要分布于滇西北、滇南及滇东,其中以怒江分布种类最多,达35种,占云南的30.0%;从300~4 000 m不同海拔均有分布,其中以1 500~3 500 m分布最多,有93种,占总数的79.5%;并从花序、花形、花色和花期等方面分析了该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同时发现华凤仙、大叶凤仙花等13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并对云南凤仙花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措施,以期为今后云南凤仙花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凤仙花属部分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国产凤仙花属( Impatiens L. ) 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花粉, 左右对称, 大小为1510~3112μm ×2511~4211μm, 具角萌发孔, 4沟, 沟细 而短; 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 网眼明显, 大小不一。根据花粉形状, 可将凤仙花属花粉分为近圆形、椭圆 形和矩圆形3类。种间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网脊宽度、网眼内附属物等方面。花粉特征与植 物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萌发孔类型来看, 与水角属(Hydrocera Bl. ) 的3沟花粉相比, 凤仙花属在凤仙花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西南地区20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萌发沟类型等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结果表明:20种凤仙花的花粉大多为单粒4沟类型(占75.00%),少数为单粒3沟类型(占20.00%),仅1种为单粒5沟类型。不同种花粉在大小、赤道面观、极面观等性状上差异显著;极面观多为椭圆形、距圆形和胶囊状,少数为三角状圆形和五边形;花粉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其网眼稀疏程度、大小、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存在较大差异。综合上述特征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7个亚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4个主成分因子,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可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3大组,其中康定凤仙花、波缘凤仙花和天全凤仙花等聚为第1支;贝苞凤仙花、滇南凤仙花和山地凤仙花等聚为第2支;白花凤仙花、纤袅凤仙花和菱叶凤仙花等聚为第3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怒江、丽江、香格里拉等)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共收集凤仙花属植物20种,并对其地理分布及外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凤仙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 300~3 600m,多生长在山间路旁、草丛、林下湿地等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株高在30~70cm;花色有黄色、紫色、白色、粉色等;叶片长度3.8~16.5cm,宽度1.4~5.6cm,叶面积5.53~20.23cm2;种子直径1.08~2.79mm,千粒重0.011~5.900g;并对滇西北凤仙花属植物的园林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云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20种川西凤仙花属植物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凤仙花属植物形态特征与资源评价对凤仙花属植物开发利用和分类学的影响,以期为四川凤仙花属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种类多于川西北地区,其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占总数的70%;花色丰富,有黄色、红色、白色等颜色,以黄色为主,占总数的40%;叶片形状有卵形、长卵形和椭圆形等,叶长5.75~18.30 cm,叶宽1.69~5.91 cm,叶片面积3.85~38.32 cm2;种子长2.24~3.93 mm,宽1.18~2.46 mm,千粒质量1.02~4.41 g。此外,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Ⅰ级(>3.5)资源有6种,可直接开发并加以应用;Ⅱ级(3.0~3.5)资源有10种,可驯化后予以开发;Ⅲ级(<3.0)资源有4种,可作为杂交亲本等予以开发。综上所述,川西地区凤仙花属植物资源丰富,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西藏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分布、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现有凤仙花属植物35种和3变种,其中含1种栽培植物。野生种占到全国凤仙花属植物总种数的13.28%;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特有性较很高,中国特有种15种,其中包含西藏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的比例达到40.54%,西藏特有也高达21.62%。在对其地理分布和观赏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源圃、保护野外生境、合理有序开发和尽快进行新品种培育等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eri)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别名:五彩凤仙花。株型圆整,色彩艳丽,叶色丰富优美,用来装饰案头茶几,别有一番风味。露地栽培,从春天到霜降花  相似文献   

8.
以航天诱变凤仙花诱变第5代(SP5)和第8代(SP8)种子为试材,采用光照时间对比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9、12、15h·d-1)对普通凤仙花幼苗、航空诱变凤仙花SP5代和SP8代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期明确航天诱变凤仙花不同诱变世代对光照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除幼苗的根长外,航天诱变凤仙花SP8代在苗高、根冠比、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方面均表现出诱变优势的丧失。但12h或15h的光照可以使SP8代凤仙花幼苗的根冠比、叶面积达到SP5代的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SP8幼苗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不能提升苗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达到SP5水平。这说明光照时间的延长对不同诱变世代的凤仙花幼苗的生长有积极作用,光照时间的延长可以适当弥补诱变后代中有益性状的减弱,为凤仙花的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紫薇属植物为我国传统木本观赏树种,栽培历史悠久,观赏价值高.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紫薇属的育种研究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得了多个优良新品种.该研究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对我国紫薇属育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紫薇属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花部形态变异极为复杂,分类十分困难,其种子微形态特征 可为种间划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扫描电镜对24 种凤仙花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 较。结果显示,种皮纹饰可归入网状型(含细网状亚型、粗网状亚型、负网状亚型、龙骨状亚型和条纹 状亚型5 种亚型)和隆起型(含指状隆起亚型、簇状隆起亚型和鳞片状隆起亚型3 种亚型)两大类型; 其网眼形状、网眼深度、网脊粗细、隆起物形状、衍生物密度等方面呈现出种间多样性,可用于类群的 比较和鉴别。探讨了种皮微形态在凤仙花属内的系统分类学意义,推测了种皮纹饰的可能演化路线,认 为网状结构为原始性状,其余纹饰结构为衍生性状,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资料、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 特征可为属内一些种系统位置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浅红色凤仙花地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4.0mg/mL)与不同时间(1、2、3d)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组合处理对凤仙花的诱变效应,以确定适合于凤仙花诱变育种的最佳剂量,并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诱变株系。结果表明:凤仙花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根条数、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及叶形指数均受药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当浓度为40mg/mL处理时间为2d和3d时,发芽率为0。半致死剂量为2.0mg/mL处理2d,但此剂量不能获得较多优异的突变体,而0.5~1.0mg/mL处理2~3d却能获得较多的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突变体。突变体的类型包括顶生花、一柄多花簇生、重瓣花、嵌合花、嵌合叶、花柄极度缩短及无主干等类型的突变体。花色也出现了深红、淡粉、紫红、粉白、淡紫红、紫色、粉红、白色、深紫、淡紫、粉紫、红色以及红白嵌合花色等10余种突变类型。在这些突变类型中,观赏价值高的单株有紫红重瓣花、深红间白色嵌合重瓣花、紫色重瓣花、淡粉牡丹型重瓣花、红色茶花型重瓣花、浅红间白色嵌合玫瑰型重瓣花、粉红蝶形重瓣花、一柄多花簇生型、花柄极度缩短重瓣嵌合花等9个。此外,处理以后的凤仙花花瓣色素物质和营养物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逐代筛选,可望在其后代中获得新品种进行商品化生产,或为凤仙花育种提供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凤仙花在绿化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质栽培对规模化生产凤仙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提高凤仙花育苗质量为目标,选用4组基质进行凤仙花育苗生长的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凤仙花的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和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1∶1︰3)所培育的凤仙花在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和生长周期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基质配比。通过此次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比在凤仙花生产中的不足与优势,为企业在凤仙花育苗基质选择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菜类蔬菜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再生株基因型分离比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较容易获得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现已有芸薹属6个种的不同作物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的报道.利用小孢子培养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可以大幅度地加快育种选育进程,特别是在育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容易快速纯合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在白菜育种中,采用小孢子技术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时间可以由常规育种的6~8年缩短到3~4年.  相似文献   

14.
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颖  刘忠智 《北方园艺》2007,(12):211-213
新几内亚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试验对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几内亚凤仙繁殖采用组织培养具有变异几率小、花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新几内亚凤仙最好选择春季接种,可以减少杂菌污染.试验利用多组培养基配方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筛选出适合新几内亚凤仙的培养基:诱导培养基MS BA 2.5,增殖培养基MS BA 2.5 NAA 2.5,生根培养基MS NAA 2.0.新几内亚凤仙在MS BA 2.5 NAA 2.5上进行培养,增殖系数可达4~5;在生根培养基MS NAA 2.0上进行培养,10 d后的生根率可达67.5%.新几内亚凤仙组培苗移栽易于成活.以素砂为基质,驯化后移栽,成活率达95.2%.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南瓜属作物传统育种中的新品种选育、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农艺性状育种及分子育种中的种质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质量与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提出了南瓜属作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冉琼芳 《广西园艺》2011,22(2):30-30,33
非洲凤仙学名Impatiens walleriana,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东部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高温和烈日暴晒.茎多汁,光滑,节间膨大,多分枝;叶片在株顶呈平面开展,叶有长柄,叶卵形,边缘钝锯齿状;花腋生,1~3朵,花形扁平,花色丰富,四季开花.常见品种有重音(Accent),株高7~8 cm始花,分枝性强,花大,花径6cm,是非洲凤仙中色彩最丰富的系列,有24种花色,8种复色.超级小精灵(Super Elfin)纯色系列,有粉、白、橙、红、玫瑰红、杏黄等.  相似文献   

17.
以凤仙花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铅和锌混合溶液对凤仙花幼苗进行浇灌处理,测量其株高、茎叶重、根系重、根系活力等各项指标,研究了凤仙花对重金属铅和锌的抗性。结果表明:株高、茎叶重、根系重、根系活力均随着铅、锌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高浓度下显著抑制凤仙花的生长,但并未失活。因此,在较高浓度重金属的土壤中,凤仙花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红纹凤仙花(Impatiens rubrostriata Hook.f.)带芽茎段为试材,采用不同灭菌剂对外植体进行处理,通过添加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初代培养、增殖及生根培养,从而筛选红纹凤仙花最佳灭菌方法、最佳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以期为野生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结果表明:红纹凤仙花带芽茎段的最适灭菌方法为75%酒精10 s+0.1%氯化汞6 min,成活率为68%;初代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头孢噻肟钠时抑菌效果较好,成活率100%;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苗壮且生长快;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0.010 mg·L-1 TDZ,增殖系数为6.65,苗生长快;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10 mg·L-1IBA,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19.
百合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属(Lilium)植物属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球根植物,因其花形奇特、花姿优雅、花色艳丽、花期较长,所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切花、盆花和园林配景的好材料,部分品种还可作蔬菜食用,有些也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该文对国内外百合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细胞学研究、栽培条件、鳞片繁殖、组织培养等园艺学研究以及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及分子育种等育种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建立种质基因库、提高育种水平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New Guinea')灌木状杂种多年生草本,是由霍克凤仙(L hawkeri)和其他凤仙花属植物,如狭叶凤仙(I.linearifoia)、施莱奇凤仙(I.schlechteri)等杂交而成,通常作为一年生栽培,目前已成为流行的观叶和观花的花坛和庭园装饰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