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倩 《甘肃农业》2023,(7):15-2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县域产业发展的困境入手,从国家和地方层面深刻剖析了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夏河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并通过阐述夏河县资源基础与产业发展现状特征,提出了夏河县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战略,对区域高质量产业进行了体系构建。最后对夏河县的高质量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进行总结概括,提出符合高寒民族地区产业的三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包括新疆、宁夏两个民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两个多民族省区。该区域地广人稀,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然而现实的农业发展优势并不显著,在大多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大都处于初级阶段。该文以宁夏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例,探讨在资源优势、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共性的西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旅游城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含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张家界永定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张家界永定区旅游城镇化模式类型、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可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资源依赖型、交通拉动型、景区依托型、城郊带动型和综合服务型;发展模式可按乡镇数量,从高到低,分为6个资源依赖型乡镇,3个城郊带动型乡镇,2个景区依托型乡镇,2个综合服务型乡镇,1个交通拉动型乡镇;不同发展模式乡镇空间分布特征不一,各具特点。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峰 《乡村科技》2022,(8):27-30
推进创意乡村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创意乡村建设尤为必要。当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创意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仅打造了3A级旅游景区盛世旅游度假村,而且以创意农业美学经济为引领,打造了大地艺术景观。但同时,考勒乡创意乡村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人才流失严重,创意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聚落空废化;资金投入不足,创意宣传较少。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考勒乡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创意新生力量;树立主体创新意识,加快创意产业发展进程;培育创意阶层,促进文化创意经济价值增值;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立乡村集体资本运作机制,寻求外部资本进入。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38-240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普遍较低,其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将人口在数量上的优势转变为在质量上的优势,从而为城镇化注入鲜活的血液,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民族地区城镇化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教育事业落后,投资观念淡薄;投资主体单一,人力资源积累不足;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城市缺乏活力;社保体制不健全,卫生事业发展落后等问题。为此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人口流失,引进人才;完善社保体制,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投资等建议,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0-22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落后于全国城镇化平均进程,是我国扶贫脱贫的重点地区。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虽然具备丰富资源,但由于区位不利、交通不便、资金缺乏等原因,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大,城镇规模小,其城镇化推进十分缓慢。未来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本要素投入、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0年国家把青南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列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农牧民走进城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针对目前农牧民进城和小城镇建设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容纳率;依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建设与农牧民进城实施梯次发展,逐步推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62-264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对社会发展有导向、驱动、规范、调控和凝聚作用。民族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整个时代进程中具有不可替性。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对金川县在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金川在未来发展建设中的路径,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甘肃山丹马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观点及方向,指出了西北高寒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托高寒地区优势资源,提出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甘南州为例,通过对现有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找出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少数民族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尝试并提出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的模式——发展现代新型产业(现代畜牧业、生态产品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12.
李琨 《甘肃农业》2006,(7):23-24
畜牧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历史悠久的基础产业。随着国家开发重点的西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西北民族地区畜牧资源和科技优势,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提升、产品市场竞争、产业组织优化等六个方面提出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产业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李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89-4090,4093
就高寒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高寒地区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通过详细分析寒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环境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当地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主要对策,以便为大庆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基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构建边疆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诺乡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应该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何悦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114-119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重庆武陵山区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认为旅游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而且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感知都要大于社会影响和生态影响;不同年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民族差异的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旅游城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金缺乏是制约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投融资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方式,并提出BOT模式是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最能见效的投融资模式,最后提出在西北民族地区采用BOT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东海  吕暮瑾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34-135,137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对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宁夏T村的民族关系现状,指出促进民族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干部培养、民族关系预警和减压机制建设以及对村民的思想认识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然而,目前民族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以云南丽江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为例,从九子海村和三元村两个实地走访的案例中可以透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基础薄弱、主观上认识不足、客观上财政困难,西部地区教育应首先采取减免学费、实行“双语”教学、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以及生存发展技能培训等相应对策,以使西部教育尽快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9.
伍海峰 《乡村科技》2021,(10):16-17
在民族地区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把建立高质量复合型紧凑型城镇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青海省为例,应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城镇进行梳理,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少数自然条件优越的城镇,建设高质量复合型紧凑型城镇,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深远性发展战略,少数民族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且特殊群体,在推进有民族特色的城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南麻阳、广西三江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影响民族地区生计转型农户城镇化的因素中,提炼出文化因子、政策因子、经济因子和老家因子这四个主因子,相应地提出了加强城市民族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扩展民族地区农民的收入渠道、消除老家的后顾之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