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树脂吸附法提高苹果浓缩清汁色值和透光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床式树脂柱对苹果汁进行吸附处理,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苹果汁的色值,而且对苹果汁的透光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可有效降低苹果汁的浊度;而对苹果汁的糖度、酸度、pH值等理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此项技术,对于苹果浓缩清汁产品的理化品质特别是色值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具有高效、无害、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超滤苹果汁贮存期间澄清度和色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超滤苹果汁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超滤苹果汁随着贮存期的增加,其透光度呈直线关系缓慢降低,浊度有所增加,吸光度呈直线关系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苹果果皮色泽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苹果杂交育种,对苹果果皮色泽(底色和表色)的遗传动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色泽受底色和表色的共同作用,色泽的表现受亲本色泽程度及质量的影响.果皮底色和表色均为主效基因控制.果皮底色受多对基因遗传控制,底色黄色和底色绿色之间可能是不完全显性.果皮表色是带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质量性状遗传,表色红色对非红色是显性,但色泽程度受若干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苹果栽培面积达266.7多万公顷,主要为鲜食果,产量大、成熟期集中是造成现有苹果销售不畅、价格低廉、果农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而加工品种甚少,加工原料紧缺,迫使加工苹果汁的企业利用不适宜加工果汁的品种生产果汁,所以生产出的产品酸度不够、口感差、档次低。要想满足加工所需,提高果汁的质量,必须选择适宜加工果汁的品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更是果农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年产20万吨苹果浓缩汁,每年需要160万吨鲜果,因此,发展适宜的加工苹果品种效…  相似文献   

5.
黄峰华 《北方园艺》2012,(10):38-39
以黑龙江省地产小苹果K9为试材,研究了壳聚糖不同浓度添加量、澄清时间、澄清温度对小苹果汁透光率和色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澄清工艺的最优组合为A3B2C2,即添加量0.4g/L,澄清温度50℃,澄清时间180min,透光率最高可达95.47%。  相似文献   

6.
苹果整形修剪,主要是调整果园群体和个体结构,调节营养物质的分配与运转方式,调控枝量,提高枝质,使之符合生产优质果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按照全套袋栽培的要求,更要强调树体结构合理,树冠通风透光。 苹果树的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经长期演变,到目前主要树形是小冠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对这两种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在一般果树栽培技术资料中都有详尽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现根据苹果全套袋栽培、生产精品果的要求,谈些改革性意见,介绍些较实用的技术。 一、改革苹果传统整形修剪技术的思考 1.培养纺锤体…  相似文献   

7.
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志  伊凯  王冬梅  杨巍  杨锋  张景娥 《果树学报》2004,21(6):505-511
通过以富士为亲本的12个杂交组合、502株实生树果实性状的调查,研究了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富士苹果的果实大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参试亲本存在明显的非加性效应,杂交后代果实普遍变小,平均单果重均低于亲中值,正交和反交组合间无明显差异,组合间平均传递力为78.6%。各杂交组合后代的果形变异较复杂,但多数后代表现为亲本果形,组合间果形指数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为4.23%~8.41%。果实底色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绿色对黄色具有一定遗传优势。果实的彩色表现为简单遗传,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红色的着色程度由多基因控制,后代分离出多种表型;果色遗传与正反交无关;条红对片红显性。果实锈斑和果面光洁度受多基因控制。红色基因可能对果实锈斑和果面光洁度具有一定显性上位作用,表现为“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南疆地区加工用杏品种制汁相关性状的评价标准,以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的库尔勒托永、小白杏、赛买提等18个品种果实为试材,比较南疆加工用杏品种制汁相关性状,结果显示18个杏品种平均单果质量为14.4~52g,出汁率为44.6%~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2%~25.4%,可滴定酸含量为0.67%~1.59%,维生素C含量为26.7~146.5mg/kg,糖酸比为4.35~17.09,可溶性糖含量为6.64%~15.52%。以目前生产中仅15%~25%的品种能达到的性状为特级指标,我们提出南疆制汁用杏品种的特级标准为:单果质量≥40g、出汁率≥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维生素C含量≥100mg/kg、糖酸比达到8.31~12.19且可溶性糖含量为7.81%~15.11%。  相似文献   

9.
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研究苹果汁的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生产出色泽淡黄、风味纯正的苹果汁的最佳配方为:苹果加入量2.5kg,糖水浓度6.0%,糖水添加量6.0kg。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辽宁省果树所试验园现有苹果杂种树为试材 ,探讨苹果粗皮病的发生对树体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树龄、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粗皮病的发生对苹果树体物候期、生长发育、抗寒性和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树脂法吸附分离苹果汁中多酚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树脂的筛选、吸附和解吸条件的优化等对树脂法分离提取苹果汁中多酚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DA-5树脂为吸附分离苹果汁中多酚物质的优良材料,其吸附最适温度为40℃,适宜的洗脱剂为80%乙醇溶液。在此基础上结合苹果浓缩汁加工工艺提出了一条分离提取苹果多酚的新途径。根据该方法制备的苹果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可达到96.72%。该方法既能提高苹果浓缩汁的品质和稳定性,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苹果果皮颜色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个苹果品种以及来自3个不同杂交组合的60个F1代结果单株为试材,对与苹果果皮颜色性状相关的DNA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当前定位于苹果基因组图谱LG9上的所有SSR引物的分析,筛选到了一个与苹果果皮红色/非红色性状相关的SSR标记CN444542-156,该标记在红色表型上表现为隐性,在非红色表型上表现为显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标记对F1代单株性状预测的正确率为93.3%。  相似文献   

13.
PVPP吸附余甘果汁中多酚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冬 《果树学报》2007,24(2):176-179
余甘果汁饮料由于在贮存期严重沉淀和褐变而阻碍了产业化生产。采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余甘果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结果表明,用5%(m/m)的PVPP在30℃处理余甘原果汁1h,对多酚的去除率达到89.2%。处理后的原果汁风味达到最佳,维生素C损失3.4%,贮存期超过12个月未见沉淀产生且褐变轻微。该技术为余甘果汁饮料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特拉蒙(Telamon)×新红星(Starkrimson)]的浓缩果汁为试材,研究温度、pH值、糖度和果实成熟度对苹果浓缩汁贮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苹果浓缩汁贮藏过程中稳定性影响较大,贮藏温度越高,浓缩汁的稳定性越差;糖度对其影响显著,糖度越高,浓缩汁稳定性越差;pH值和果实成熟度对苹果浓缩汁稳定性也有显著性影响,浓缩汁贮藏1~2周期间,pH值与A420值呈正相关,贮藏3~4周期间,pH值与A420值呈负相关。不同采收期苹果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含量、浓缩汁酸含量变化不同。果实成熟时采收制得的浓缩汁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污染及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用气相色谱法动态检测了大田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最后1次施药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顺序为:37.5g/hm2喷施3次>37.5g/hm2喷施2次≈18.8g/hm2喷施3次>18.8g/hm2喷施2次,喷药总量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施药后到采收前,果皮残留浓度是果肉的9~40倍,氯氟氰菊酯的降解为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17.6d,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1/2=22.7d)比果皮(T1/2=16.9d)慢。以37.5g/hm2浓度喷3次,30d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0.02mg/kg)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转菜豆铁蛋白基因的嘎拉苹果4个株系的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外源和内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苹果转基因植株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其插入的拷贝数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受插入位点的影响;同时在铁诱导的条件下,外源铁蛋白基因与内源的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特性一致,转录水平受铁的调控,随着铁诱导时间的延长,其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对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3个部位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菜豆铁蛋白基因与内源苹果铁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均在根部最高,茎次之,叶片最低。  相似文献   

17.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的主要酶类,在整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结果可看出PG活性随着侵染的进展而升高,PMG的作用在侵染前期更大一些,2种果胶酶可能是引起被接种苹果果皮上还原糖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种与未接种果实果皮的pH值差异随侵染进程而降低,接种40d后,接种处pH值开始低于健康组织的pH值,这一变化可能造成细胞壁软化而有利于PG和PMG活动。接种后10~20d,PG活性及组织中还原糖的增长速度比其他阶段要快。对侵染点的病原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菌产生的各种果胶酶不论是在侵染初期还是后期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苹果育种研究工作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世界上一些主要苹果生产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的苹果育种概况和取得的成就,并回顾了我国苹果育种的成就。作者根据自己对国际上目前盛行栽培和发展的苹果品种以及我国培育的苹果新品种的了解,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发表的一些品种,如华冠、华帅、华红、寒富、新帅、新苹等,都具有优质、丰产、耐贮、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且有的在品质上并不比现在国际上盛行发展的富士,布瑞拜,乔纳金,新红星差。对于这些品种,作者认为应积极开展品种区域试验,与这些国际上的热门品种进行较量,以确定它们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推广价值。为了尽快培育出我国超国际水平的苹果新品种,建议扩大全国苹果育种中心机构,统一制定育种计划,利用我国已培育出的前述的几个优质品种与一些国外的实践证明为优良杂交亲本的品种进行重复杂交,加速我国苹果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19.
梨杂种果质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果实大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等是重要的梨果实性状。以龙香×早酥等4个组合的杂种后代为试材,研究梨在果重、耐贮性、果心大小等方面的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的果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表现广泛的连续性偏小分布。基因效应为积加效应,并含有较大的非加性效应。梨后代果实的耐贮性呈明显的偏小分布,集中分布于30d以内,但有耐贮株系出现。梨后代果心大小遗传与组合类型有关,小果心出现的比例从高到低的组合类型依次为:小×小、小×中、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