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籽粒灌浆的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活跃灌浆期和指数增长期比较短;对胚乳细胞数目的增殖分析知,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较少。对两类玉米灌浆过程中灌浆速度、灌浆持续期和胚乳细胞数与整粒干重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知:两类玉米整粒干重差异主要受胚乳细胞数与灌浆持续期的影响;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来说,整粒干重的差异,并不主要受胚乳细胞数与灌浆持续期的影响,可能还有相对重要性状的影响,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专用型油玉米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子恺  郝小琴 《种子》2006,25(8):22-26
经22代选育,已获得一些微胚乳(胚/籽粒重≥0.4)超高油(含油率≥20%)玉米自交系,旨在从这些自交系中选择一种新型的油玉米。微胚乳玉米的粒重,含油率和胚/籽粒重比都存在广泛的变异,到目前已经选到籽粒含油率为32.54%、百粒重为12.0g的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粒重和含油率的遗传力都较高,且含油率的更高于百粒重的。这两个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所以这两个性状可以被同时改良。可用这些品系的整粒玉米直接榨出玉米油,直榨玉米油的油酸和亚油酸以及Vε的含量都高于市场上所购买的、经脱胚后用浸提法提取的玉米油。虽然目前微胚乳玉米的籽粒产量很低,但只要它的产量接近或甚至略低于一些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等,就可以在生产中应用,这是因为玉米油的食用品质优于其它许多植物油。  相似文献   

3.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吴子恺  郝小琴  罗高玲  覃兰英 《种子》2004,23(9):25-27,31
对微胚乳玉米的含油率及其一些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微胚乳玉米种质可能的利用前景.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含油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含油率与粒重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含油率与胚/籽粒干重,及胚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含油率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GA和KH2PO4浸种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材料,用KH_2PO_4和GA浸种后,在两种芽床上同时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药剂处理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H_2PO_4的5、10 mg/L两个处理对微胚乳自交组合2的发芽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GA的50 mg/L处理在土床中有显著的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5.
1 高油玉米的特点 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有以下特点: 1.1 高油玉米的子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我国正在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之间。而目前正在试验示范的一些高油玉米杂交种,如高油115、高油298,含油量更高达10%左右。我国玉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型种质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简称为微胚乳玉米)的耐寒性,选用5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ME),以高油115和正甜68为对照,在发芽期和苗期低温胁迫下,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耐寒性,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其耐寒性。结果表明,ME1、ME2、ME3和高油115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ME4和正甜68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SOD活性3个指标能较有效预测微胚乳玉米在发芽期的耐寒性。ME2、ME1和高油115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和正甜68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4个指标能较好地预测微胚乳玉米在苗期的耐寒性。以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5个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耐寒性均强于正甜68。ME2在发芽期和苗期都表现较强的耐寒性,其次为ME1和 ME3,而ME4和ME5耐寒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7.
华健1号(桂审玉2011017号)是广西最新审定的一种超高油玉米新品种,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审定的超高油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利用专利技术选育而成,属于杂交一代新品种,用华健1号种植生产,其成熟的子粒,具有以下特性。种子微胚乳,含油率是世界领先水平干子粒含油达25.3%,可以进行干子粒直接压榨出油,油品具有独特的玉米香型气味;富含天然亚麻酸、谷甾醇等宝贵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微胚乳玉米籽粒脂肪酸组分的配合力及遗传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胚乳油用玉米的脂肪酸组成,选用2个高油酸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中低油酸微胚乳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对其籽粒直榨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研究其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2个杂交组合的油酸含量42.67%~47.80%,亚油酸含量31.90%~40.93%,亚麻酸含量0.64%~...  相似文献   

9.
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量的影响,通过3个普通玉米品种与3个高油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授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普通玉米在接受高油玉米花粉后籽粒产量提高或变化不大,胚的重量显著增加。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与相应的普通玉米自交相比,籽粒中胚的比重大大增加。籽粒中含油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在籽粒中比重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4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材料种子,对M1代和M2代各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代四材料及其性状对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M1代各材料多数性状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M2代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扩大了遗传基础和突变范围。因此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材料的辐射后代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是有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1.
1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1.1选地 1.1.1土层深厚 选择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土层厚度应在60cm以上,耕作的熟土层20~30cm较为适宜玉米生长.土层浅则难以满足玉米生育要求,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2.
1选好耕地,保障隔离 种子田必须选择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和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种子田的田间隔离区域不少于500m,确保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3.
1 严格把好隔离关 隔离标准坚持200m内无其他品种,500m之内无粳、糯稻,花期隔离25d以上,制种田四周都要严格要求,确保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1 贮藏设备 1.1专库专用 种子库房严禁陈放非种子物资,尤其是一些具有挥发性或腐蚀性对种子质量有严重影响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5.
我区是玉米螟高发区,每年在玉米螟的防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有时一旦错过了防治时机效果几乎为零。造成了严重减产,幅度可在10%以上。由于被玉米螟咬过的种子精选不出来,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要想达到国家标准,必须人工手选,这样1kg种子的成本就会增加0.2~0.3元,为了克服玉米螟给玉米制种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实践我们找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在生产上得以充分肯定,防治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1合理播种 1.1适时早播,盖膜增温 有些晚熟品种由于母本生育期长,授粉后到灌浆中后期气温开始下降,不能满足其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造成成熟度不好,种子发芽率低.对这些品种,采用适时早播,盖膜增温的办法,并在中后期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植株健康生长.这一措施既满足了这些品种所需的积温,同时比露地制种能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7.
玉米田间管理要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用肥水管理等促控措施来满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养分的需求;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稳产、高效、低耗的目的,田间管理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六种玉米病害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6~1991年在保定、承德、唐山三个不同生态区设统一病圃,对1342份玉米材料进行了5886份次的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抗5~6种玉米病害的自交系82份,占鉴定自交系的8.4%,杂交种102份,占鉴定杂交种的27.8%.玉米自交系53,冀35,承191,2094,5003等,杂交种烟单14,丹玉13,冀承单5号、掖单2号等既抗玉米大、小斑病,又抗3种以上其它玉米病害.通过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多抗性鉴定看出,只有从多抗玉米自交系中才能选育出多抗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08,(11):39-39
去除杂质 玉米收获时往往含有较多的未熟粒、破碎粒、糠屑及穗轴碎块等杂质,吸湿性强、呼吸量大、带菌量多、孔隙变小,容易积聚湿热导致发热生霉和虫害,所以玉米收获后必须过筛除去杂质再入库贮藏,以确保安全贮藏粮食。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是玉米一个变种,原产于美国.根据其品种物性可分为普通型和超甜型两大类型[1].普通型甜玉米属Su I遗传因子控制,乳熟期籽粒含糖量8%~10%;超甜型甜玉米属Su II遗传因子控制,乳熟期籽粒含糖量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