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村规民约具有村民契约的性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民间法”的作用,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政府职能,弥补了政府管理的缺陷。尽管村规民约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能通过村民的相互督促和自我管理保证其有效实施,对构建和谐乡村意义重大。但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还存在不少问题。起不到预期作用,有不要规范;规范村规民约需要加强乡、镇政府的指导,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备案,有关部门及时清理现有村规民约.也要积极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3-9866
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中村规民约的地位,指出作为村规民约发展的高级形态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道构成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总章程,是村庄的“小宪法”,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民自治章程的功能,研究表明,国家权力上浮、法律缺位、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淀以及村规民约内含民主契约精神必定催生村规民约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村规民约是深化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对于践行基层民主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意义重大。但传统的村规民约在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端,需要完成现代转型才能成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在转型过程中,村规民约的功能逐渐式微,主要体现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主体缺失、作用机制搁浅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村规民约的体制机制在一些地方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究其原因,发现现代转型中村规民约的实施基础、制定依据和价值目标与传统村规民约相比发生了改变。鉴于此,结合村规民约现实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应当增强村民主体意识,促进村规民约制定程序的合法化;塑造乡村社会法治文明,推动村规民约本质属性回归;推动全方位监管,强化村规民约内外监督机制,以此推动村规民约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演进过程,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秩序整合作用。近代以来,乡土社会的剧烈变革不断解构着村规民约的社会权力基础,国家权力向乡村地域的下沉不断冲击着村规民约的生存空间,村规民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这时,能够契合现代乡村公共精神和"乡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期的契约性权力便进入了视野,这种基于同意而形成的社会权力作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基础最具理性和持久力。契约性权力为村规民约提供了权力支持,有利于实现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在共生共存基础上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5.
村规民约是实现农村自治德治法治的重要载体。发挥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功能已成为当前乡村治理的必然需要。当前村规民约在制定程序、内容要求、实施过程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规范制定程序,科学合理设计内容要求,创新实施活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是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村村委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公布,因这份村规民约是由村主任等几人研究制定的,不少内容村民不满。于是要求修改,但村主任却说村委会是一级政府,有权制定村规民约,不可能完全依照村民的意愿来办。请问,村委会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下乡调研,发现许多村级活动场所的墙上都挂着村规民约,问一位村民是怎么制定的,他的回答是:上级统一发的模板,要求村里修订后做成图板挂在墙上。笔者问执行得好不好,他说,规定的内容是好的,但就是难以执行到位,只能挂在墙上。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一种模式,也是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形式。各地实施村规民约的治理效果总体是好的,但相比之下,也有一些乡村在村规民约修订执行中  相似文献   

8.
农村在中国长久的历史上,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形式。中国地域宽广,疆土辽阔,农村面积广阔,长久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村规民约。随着这些年中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发展,农村集体对订立村规民约的观念逐步加深,同时部分村规民约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应在扩大立法权分散程度的基础上,加强审核力度并适当放开对村规民约的限制,同时推动尊重村规民约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而增强村规民约的自主化和合法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皆依靠自治。乡土社会孕育的村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依据。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村规民约处于被废置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后,村规民约逐渐被恢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村规民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因村制宜",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引导村规民约健康良性发展,使村规民约成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助力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许晓琼  张居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8-17670
村规民约是一种存在于乡村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村规民约进行监督具有保障村规民约的合法性、预防、纠错以及增效的作用。目前村规民约监督还存在监督意识淡薄,缺乏监督依据、监督主体不明确和监督措施不力的问题。针对村规民约的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多种途径,采取严格备案审查、消除不合法的村规民约和加强判决审查等方式监督村规民约,做到既有效监督,又不至于干涉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1.
在民间规则的研究中,村规民约是国家法律体系之外的规范人们日常行为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县部分村庄当前的村规民约文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村规民约中的主要内容,进而发现村规民约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度及相  相似文献   

13.
国法大还是村规民约大?“桔子官司”告诉你正确答案日前,德兴市法院依法审结一起因偷摘一个桔子被处罚2500元的纠纷案,此案阐释了村规民约不能违背国法的道理,令旁听群众连声称道。去年8月4日,李某驾驶农用运输车在董某承包的桔园休息时,从车中伸手偷摘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其发展与村规民约的建设密不可分。本文结合问卷数据和调查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对村规民约的现状及其在村民自治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效执行村规民约对村民自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执行村规民约的建议及对策,以保障村民自治沿法治化轨道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村民约“法”是对“村规民约”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地城性、权威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在村民约“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传统与创新、任意与规则、德治与法治冲突等问题,需要站在法治的视角,采取合乎现代法治精神的措施,实现村民约“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完善村民约“法”的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村规民约是村民就本村事务制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共同行为规范,对农村民主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村规民约建设的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归纳出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的监督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肯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具体内涵作出明确。由于村庄治权弱化、自觉发展动力不足、村规民约在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激励与惩处措施等原因,致使村规民约实效减损。基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村规民约价值的有效发挥必须赋予制定主体合法、有效的治权,其核心在于基层自治与法治规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此基础上调动乡村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能力。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检视村规民约的发展,必须坚守法治底线,推动德治体系融入法治建设之中,探索建立合法有效的落实执行机制,以促进村规民约效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02-203
在农村社会,实现乡村振兴要内外结合。村民是乡村的主体,强化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村规民约的作用、实现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奉化滕头村村规民约内容研究,指出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助推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出乡村现阶段在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洪泽县三河镇读者郑某来电:本村制定一项打狗令的村规民约,明令打死不管,还要罚款。我家养的狗被村打狗小分队打死,我要求赔偿,打狗队以村规民约为由拒绝赔偿。请问:我能要求赔偿吗?答:村规民约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以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为例,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实地勘察以及整理归纳4种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如何从红色文化、村民素质、村容风貌3个方面对乡风文明进行建设,结果表明柑村村从弘扬红色文化塑造精神底蕴、提高村民素质、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改”活动建设良好村容风貌3个措施建设乡风文明。针对柑村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建议柑村村应从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党员引领、价值观建设、村规民约5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