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结合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工作,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损毁林地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岩质坡面、土质坡面、土石混合坡面和斑块状零星地块等4大类的立地特征,通过损毁林地立地特征和地带性植物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耦合,研究提出了适宜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主要植物有6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15种,竹类9种、草本9种,藤本5种,可为卧龙地震灾后植被恢复和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竹大片刨花板生产过程中,刨花生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竹大片刨花板的质量。本研究对竹大片刨花机的刀盘结构进行改进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整地及抚育作业中,广泛应用的拖拉机割灌机都是在一根垂直的轴的尖端,安装一个刀盘,此刀盘重5公斤左右,具有两枚厚刃刀片。这个刀盘作水平旋转,可产生一千至数千公斤的惯性方,这样可切断直径约10厘米以下的灌木。但是,迂到高1米以上直径又较粗,丛生密度很大的丛竹  相似文献   

4.
选用PRO/E野火版作为系统平台,Visual Basic.net作为二次开发语言,构建了盘式削片机刀盘的自动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自动实现刀盘直径、飞刀数量等的计算和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盘式削片机刀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包含了两个设计范畴,即概念设计和参数设计。抗震概念设计是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参数设计主要是地震作用计算、构件强度验算、结构的变形验算等。概念设计归结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地震后不损坏或轻微损坏,能够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中震可修结构整体处于非弹性工作阶段,地震后可能损坏,经修补,短期内能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大震不倒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破坏,但不出现整体倒塌,经抢修后限速通车。参数设计归结为节点桥墩柱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大桥多振型弹性反应谱分析(强度验算),节点桥墩柱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大桥弹塑性时程分析(延性计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马铃薯切片机的组成,并对切片机的带、轴、刀盘、刀片等进行了设计计算,对轴承、键等元件进行了选择。该切片机切片效率高,可用于食堂及家庭等场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结构震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日益引人注目。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一种以减震为手段的设计已在国内外一些地震多发地区得到了应用,这是一种新的“以柔克刚”的抗震设计思想。从长远看,它更具有生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结构震动控制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建造的一座带消能节点的二层木框架结构示范民宅为工程背景,进行了1∶3缩尺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对模型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随地震输入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相似关系推算出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带消能节点的木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即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消能节点的钢板上,而主要结构构件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性能。该结构体系设计合理、施工简单,可以满足7~8度设防地区的抗震要求,是一种可用于乡镇民宅或灾后快速重建中推广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地震遗址公园的定义、建立地震遗址公园的意义以及地震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对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让人们对地震遗址公园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对我国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5·12”汶川地震后小寨子沟和片口两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受损情况和立地条件,结合现有植被恢复技术手段,本研究选择了18种植物作为北川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树草种,设计20个恢复模型用于地震受损恢复工程,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恢复过程中采取多部门协作、项目整合、重点走廊建设、加强施工管理、加大主食竹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议混凝土框架设计中“强柱弱梁”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吕峰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1):23-23,26
通过对混凝土框架设计中“强柱弱梁”问题由来的介绍,针对影响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和地震破坏形态差距的产生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在设计实现“强柱弱梁”,以保证结构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震区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一定改善。但地震灾后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四川地震灾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还有大量的、长期的生态修复任务。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分析了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  相似文献   

13.
鉴于生物质发电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提出设计一台移动式林间剩余物粉碎机;通过对比盘式粉碎机和鼓式粉碎机的优缺点以及两者对切削功率的影响,确定粉碎机构;对盘式粉碎机刀盘和飞刀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刀盘与飞刀的三维模型;以松木为例,采用经验分析法,计算了盘式粉碎机从不同角度进料时的切削力和切削功率,为移动式林间剩余物盘式粉碎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日本阪神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救援中证实了,城市绿地除了作为日常居民的休闲场所以外,在抵御灾害发生后引发的二次灾害和避灾、救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化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被国内许多城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与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何为地震云     
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政治家—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中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有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种云称为"地震云"。地震云的判定地震云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作为人类众多灾害类型中的第一大自然灾害,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在自然灾害造成总死亡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近50%。地震以其可防性差、突发性以及破坏性大等特征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达20km,此次地震给九寨沟的林业造成极大损害,从发生地震至今已经历经一年多时间,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从未停止。根据实地工作实践,提出了就九寨沟地震后林业生态恢复措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π型桥墩的抗震作用,在桥梁所在地域抗震设防目标及地震动参数的基础上,采用MIDAS软件对π型桥墩的简支梁桥进行空间模型分析。通过地震反应谱分析法和地震时程分析法,计算该桥在频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得到桥梁纵向和横向关键位置的振型周期和位移值,为设计时保证π型桥墩的强度和变形都符合要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车辆、风、海浪、流水、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结构累积损伤,有效地提高结构抗震防灾能力。结构控制作为一种崭新的结构抗震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地震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震,让我们无处可逃,灾难,让我们不能躲避i但患难真情任何时候都在1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争相援助灾区,我们的务林人也在其中。谁说绿能量只在和平时期才能发挥力量?那一刻,我们都是雅安人!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让我们饱受其害,但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如何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次生伤害、控制林业疫情爆发、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如何更好地安置林区受灾群众?如何搞好灾后生态恢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1月14日,全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两年多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部署了2011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局长郭道忠主持会议,省林业厅阎宏副巡视员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