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山乌龙茶空调做青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健 《中国茶叶》2011,33(3):19-20
空调做青对提高乌龙茶品质最明显的是夏暑茶,其次是春茶,最后是秋茶。因为夏暑高温天气常在29℃以上,如果没有空调降温,则芳香物质种类少,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消耗较多,毛茶几乎没有香气且苦涩味明显;春茶生产季  相似文献   

2.
夏暑茶空调做青机理与配套工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温度、湿度、气流和摇青力四个因素对乌龙茶做青的影响,阐述夏暑茶利用空调做青的技术要领及配套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微域制茶环境与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室摸拟系统对影响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毛蟹品种为材料,分析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在环境温度20~30℃,相对湿度40%~80%范围内加工的乌龙茶,在同等工艺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茶多酚氧化消耗量愈大,氧化产物特别是次生氧化产物含量明显增加,A_1的低温不利于茶黄素的积累,在A_2、A_4的温度内茶黄素的积累量接近,A_1的茶褐素生成量最少,超过A_2茶褐素含量明显增加。相对湿度的不断提高,茶多酚的消耗量却趋于减少,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随湿度增大而呈削减趋势。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及湿度环境均不利于乌龙茶品质形成。 研究表明通过制茶微域环境的控制可以达到稳定和提高品质目的,并提出微域设计的可行性,生产性试验证明微域环境原理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得以应用,克服不良气候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做青生理生化效应及微域环境设备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龙茶做青中温湿度、做青叶水分、呼吸作用及酶等生理生化效应与乌龙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人工自动化设备控制的微域环境可以使乌龙茶生产达到全天候生产,雨青做好茶,而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做青技术规范化,以便于推广。本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香型乌龙茶是结合了台式乌龙茶与闽南传统乌龙茶的工艺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而日趋成熟.清香型乌龙茶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做青过程为低温(18~23℃)缓慢氧化,这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利用空调降低做青温度,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做青过程的凉青时间,对提高清香型乌龙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做青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6,28(6):16-17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适当的温度(20~23℃)有利于做青过程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做青环境相对湿度影响做青叶水分散发,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叶片厚度、气孔大小和气孔数、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的层数等)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相对湿度也不相同。掌握做青技术关键对提高乌龙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对于乌龙茶滋味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做青过程中包含了叶片的物理变化及生理生化变化,其中叶片含水量、叶片内生物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较为广泛。做青工艺的不同会形成乌龙茶不同的品质特征。空调环境下的冷做青工艺对于提高夏署茶的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夏暑茶空调做青制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乌龙茶做青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根据我县茶农长期生产实践和各地科学实验总结 ,乌龙茶做青环境要求做青间温度控制在 2 2 -2 5℃ ,相对湿度在 80 - 85 %之间 ,风力在 2级— 3级之间。在掌握有一定做青技术经验、结合适宜的鲜叶原料 ,一般都可以做出较好的乌龙茶品质。2 空调机的运用空调机在乌龙茶做青间中发挥制冷作用 ,降低做青间的温度 ,使乌龙茶整个做青过程的摇青———凉青这一动静结合能够顺序渐进 ,茶叶的酶促氧化作用控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缓慢进行 ,这就有利于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形成较理想的香气和滋味。3 空调做青技术应注意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8,(6):41-41
为探明不同气流条件对乌龙茶毛茶品质影响的内在生理机制,以毛蟹品种鲜叶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和暑季均分别设计恒温、恒风(处理Ⅰ),恒温、无风(处理Ⅱ)和自然开放(处理Ⅲ)3种环境做青,观测做青过程中青叶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春茶做青过程中3个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在三摇前均呈上升趋势,三摇后开始下降。暑茶做青过程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青叶呼吸速率均在每次摇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