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劲 《茶叶》2012,38(1):59-62
中国饮茶方式历经了由唐以前的生煮羹饮、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明清瀹饮法的漫漫演进,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人民饮茶习俗和方法各种各样,研究世界饮茶趋势,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前瞻性,对于产品适销对路,无疑是有助益的。茶叶不仅在经济价值而且在文化价值上契合了人类发展中的需求,在新世纪世界文化交融与文化冲突的交错中,茶可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一、古今中外饮茶习俗变化的轨迹饮茶习俗始自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最初作为祭品,西汉到唐代曾作为食用、药用,宋代以后(公元1368年)。从“煮饮”进入了“泡饮”,就是用开水冲泡不加佐料的“清饮”,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一直很少改变。但国外则在这种饮法基础上,有了较大…  相似文献   

3.
论文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512β824个样本数据,对中国茶叶消费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茶叶消费者进行分类,使用OLS模型分别分析影响消费者饮茶习惯、茶叶消费者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数量和杯数的相关因素。研究显示,家庭收入和饮茶历史对茶叶消费者的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杯数和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与中国消费者饮茶习惯呈显著负相关,与饮茶者消费频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与重度茶叶消费者每日饮茶量和每日饮茶杯数呈现负相关,采用每日饮茶杯数分析茶叶消费行为,会导致结论存在较大偏差。对今后中国茶叶消费的研究,提出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并以每日茶叶消费量来取代饮茶杯数,并同时提出今后开发茶叶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茶市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初夏,笔者应邀到山东济南,顺便考察和调查了那里的茶市、茶馆和饮茶习俗,这使笔者增加了销区茶市知识,开拓了茶文化视野,受益匪浅。 1.山东人愈来愈喜爱喝茶 唐《封氏闻见记》载:“南方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公元723年前后)泰山灵岩寺有一降魔师,大兴禅教。学掸务于不寐,又不多食,皆许其饮茶,人们怀挟,到处煮饮,从此仿效,速成风俗”。由此可见,山东人饮茶历史悠久。如今,饮茶仍是山东人的普遍嗜好。在城市或农村,邻里之间串门,人们见面,往往开口便问“喝一壶了吗?”而且,家庭客厅中都备有瓷…  相似文献   

5.
二、欧洲人的饮茶:中国茶叶先由葡萄牙航海家和意大利传教士1517年带往欧洲,并加以宣传,可以煮饮,也可用开水泡饮,有助消化,去热作用,1610年由荷兰商人大批输入欧洲销售,认为有利健康,为人们所乐饮,十七世纪才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和厦门运销荷兰和英国销售,并作了宣传,在西欧市场得到畅销,  相似文献   

6.
砖茶水浸出氟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 ,只规定了食品中全氟的测定方法 ,对水浸出氟含量的测定方法 ,还没有制定。砖茶的原料较粗老 ,含氟量较高 ,人们通过饮砖茶摄入的氟较多。由于饮茶与饮食不同 ,饮食是将食品全部吃入体内 ,因此测定食品全氟含量具有意义。而饮茶只饮茶汤 ,茶渣并未食入 ,即通过饮茶摄入的氟只是茶汤中水浸出的那部分 ,茶渣中的氟并未摄入 ,因此 ,测定砖茶的水浸出氟含量比测定全氟含量更有意义。2 测定方法根据边区少数民族饮砖茶的习俗 ,先将茶与水一起煮熬一定时间 ,一般是半小时左右 ,然后倾出茶…  相似文献   

7.
功夫茶考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部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见我国人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更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具发展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原产于中国,发现和利用已有数千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唐陆羽《茶经》)。现饮茶已风行全世界。悠久的历史中,茶叶经历了从药用、祭品、菜食、高贵饮料到大众饮料的历史发展过程。茶饮之事,“兴于唐,盛于宋”。由于地理条件,民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方法。饮茶方法的多种多样和饮茶历史的漫长,就决定了伴随它而产生的茶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在潜移默化中渗入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20,(6)
正5月21日,全球首个国际饮茶日,武夷星响应号召在国际饮茶日当天发起了"全民茶会",广邀天下爱茶人,齐聚武夷星数百个门店,同时品饮一杯鲜美的武夷春茶。全民饮茶月线上直播活动,助京东武夷星官方旗舰店迎来了直播间历史上高峰。国际饮茶日弘扬茶为国饮武夷星全国200+门店,在同一时间共同举办了全民茶会,到场茶友数千人,一同品尝2020年的武夷岩茶小品种春茶。"星鲜"滋味顿时香遍神州。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9,(6):19-19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料.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饮茶有利于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能让“茶为国饮”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2008年5月29日,在浙江长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通过了“世界饮茶日倡议书”,决定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世界饮茶日”,希望以此引导人们多饮茶、科学饮茶,从而增进身体健康。因此,从2009年开始,5月1日对于爱茶人来说,又多了另外一层含义——“世界饮茶日”,  相似文献   

11.
武秀娥  左维  王佳 《福建茶叶》2017,(12):57-58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饮茶历史,能比中国久远。作为茶叶的故乡,我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从唐代开始,南茶北饮之风盛行,茶叶也从皇室贵族的专属用品成为普天之下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品,并且茶肆、茶楼、茶馆、茶摊等各类专供人们饮茶聊天交际的场所也逐渐出现。在当今社会,各种档次的茶叶会所更是在城市中随处可见,通过各类建筑元素的巧妙应用,茶艺会所已经成为城市中难得的休憩的安静空间,广受各类人士青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饮茶史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而以茶祛病健身。被后人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正因此,数千年未,中华民族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茶的采、制、煮、饮等相当完备的知识,出现了诸如唐·陆羽的《茶经》、宋·蔡襄的《茶录》、明·许次纤的《茶(?)》等权威性茶著,以及著名文人如晋·左思、张孟阳,唐·释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卢仝,宋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陆游等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6,(4)
正今年是山东省南茶北引六十周年。山东茶的历史源渊流长。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左思之徒皆饮焉。"唐代饮茶已在民间盛行,《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分道俗,投钱取饮。"宋代苏东坡在密州(诸  相似文献   

14.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西湖龙井茶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旭玫 《中国茶叶》2001,23(2):30-31
饮茶具有帮助消化、减轻肥胖、防癌及保健等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饮茶、饮好茶、饮名茶,并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西湖龙井茶为我国名茶之一,迄今,对该茶中矿物营养元素含量状况以及在沏茶过程中各种矿物营养元素浸出率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从矿物营养角度为科学饮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饮茶与品茶     
茶叶的营养成份及其药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遣兴”,饮茶又是人们谋求社交礼仪的一种手段。边饮茶边品茶,从物质生活的满足进入精神生活的享受,发展成为侧重艺术的“茶艺”,侧重礼仪的“茶礼”,侧重道德品行的“茶道”,形成了绚丽多彩、雅俗共赏的茶文化体系。1 饮茶的形式及其内容11 清饮法 茶叶冲以煮沸的水,顺乎自然,清饮雅芳,重在寻求茶的固有韵味。近几年来,以讲求“简便”、“卫生”、“时代化”为特点的罐装茶水、速溶茶、冰茶、袋泡茶等迅速增长,昭示了五彩缤纷的饮茶世界。12 调饮法 在茶…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叶》1990,(1):45-47
从陆羽《茶经》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唐代饮茶方式巳由粗放解渴式过渡到细煎慢啜式的品饮。《茶经》描述的茶以饼茶为主,提倡的品饮方式则是煮饮。 福建茶产始于唐以前,但有文字记载的则自唐始,而盛于宋。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但未盛行。宋代我国贡茶中心由江苏的阳羡移到福建建州北苑之后,经丁渭、蔡襄和赵佶等的提倡,上自宫廷官宦,下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饮茶思源     
茶叶作为饮料起源于何时,现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茶为药料时期已有煎煮而饮,既是药品又是饮料;有的认为古代以茶作为祭祀品时已有饮茶之事了。尽管说法不一,但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的“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要知饮茶的起源,就应了解开始利用茶树的时间和地区。茶树究竟起源于我国何地,目前也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史料来考证,古代四川与滇、黔、鄂、湘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所谓巴蜀国,自古就已利用茶为药料和食品了。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的  相似文献   

20.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伴随这种风气,在唐代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唐人将茶作为日用、待客、馈赠、祭祀必备之物,并逐渐在饮茶过程中羼入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和精神需求,使饮茶成为细致繁复、风雅高洁、具有丰富内涵的一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