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鸵鸟原为一种野生鸟,最早驯养于南非和澳洲。尽管鸵鸟的人工饲养至今仅有10多年的历史,却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鸵鸟的饲养被列入三高农业项目正在神州大地搞得。不过,国人对鸵鸟的了解还较粗浅,尤其是对鸵鸟的疾病防治知之较少。鉴此,笔者对鸵鸟的疾病与防治作些介绍。1、健康鸵鸟的表现健康鸵鸟喜群居,经常奔跑跳跃,喜欢在潮湿的沙地上洗浴,正常粪便无臭味,无苍蝇聚逐。2、不同生长时期的疾病防治(1)育雏期。育雏期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是饲养成败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导致雏鸟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由于雏鸟对不良环境因…  相似文献   

2.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此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或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正>从出壳至3个月龄的鸵鸟称为雏鸟。育雏是鸵鸟养殖成败的关键,雏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后期的生长,甚至影响到其生产性能。雏鸟培育是鸵鸟养殖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必须依据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决定具体的管理方法,为雏鸟创造生长发育的有利环境。关键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初生雏鸟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既怕冷,又怕热,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育雏期要求育雏室保温性能好。出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的调查情况以及与其他地区养殖场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归纳总结出雏鸵鸟养殖的特点,从雏鸵鸟的开食、雏鸟的饲料选择、育雏的条件、雏鸵鸟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雏鸵鸟的早期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雏鸵鸟饲养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垫料对雏鸵鸟育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减少发病率,使雏鸵鸟健康成长,在育雏模式相同的条件下,对连续4批雏鸵鸟进行沙炕和泥炕2种不同垫料各为期20 d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批用沙炕育雏的雏鸵鸟平均日增重86.67±22.0 g,发病率10.67%,成活率90.37%,泥炕育雏的雏鸟平均日增重72.84±21.79 g,发病率18.33%,成活率85.03%,沙炕与泥炕平均日增重、发病率、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根据4批试验结果可知沙炕和泥炕都是目前投资比较小、易推广的育雏垫料,但沙炕在鸵鸟增重效果、成活率、保温效果上都较泥炕好。  相似文献   

6.
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鸵鸟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对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有很大影响,故雏鸟饲养要把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一般将6周龄前的鸵鸟称为雏鸟.这时期的鸵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最高,所以对雏鸵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雏鸟的营养和卫生管理是影响雏鸟存活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雏鸵鸟的营养 新生雏鸟不必立即饲喂.因为雏鸟的卵黄在孵化期间没有被完全吸收,雏鸟出壳后,卵黄可继续供机体吸收利用.出雏12小时后再供给食物和饮水,尤其是在集约化饲喂的鸟群更应如此.每天应清理1次水槽并至少加水1次.  相似文献   

10.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温度是影响育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过高,雏鸡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二、密度过大,相互挤压育雏期鸡群密度过大,会造成料槽和饮水器具相对减少,饲具放置位置不当、环境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良好的肉鸡饲养环境是肉鸡饲养成功的关键,做好各项肉鸡饲养环境因素是肉鸡养殖的重中之重。一、湿度湿度,即空气中的含水量,适当的湿度与鸡只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湿度大,鸡舍潮湿,细菌繁殖快,鸡易得大肠杆菌、球虫、霉菌等各种疾病;湿度小,鸡舍灰尘大,鸡易发多种呼吸道疾病。育雏期(前两周)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最适宜。此期间用消毒水喷雾增加湿度是最好的方式;后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60%。  相似文献   

14.
通常把0-6周龄的雏鸡饲养阶段称育雏期。育雏期由于雏鸡体质弱、抗病力差,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大批量死亡或生长发育不齐,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育雏失败的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育雏期的饲养是极其重要的。雏鸡在育雏期(0-4周)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引起死亡,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这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雏鸡死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养鸡成败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饲养者要了解出壳雏鸡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正>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榛鸡的生理特点 榛鸡经过23~25天的孵化,破壳出雏。初生雏鸟10克左右,小雏出壳后绒羽一干就能行走,属早成鸟。同其他珍禽育雏相似,育雏是饲养管理中关键一环,而其中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技术和环境因素,容易导致猪感染常见疾病,影响猪的出栏率。目前常见的猪的疾病有猪瘟、呼吸道疾病和繁殖疾病等。本文通过日常饲养经验对猪的发病症状和发病原因进行观察,并根据相关技术手段,对猪常见疾病的防控技术手段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提升成品猪质量和猪的出栏率。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后,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猪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方式不科学,导致猪各种疾病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冬季生猪呼吸道疾病是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之一,其是冬季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引起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病毒、细菌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生猪患病之后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大量死亡。随着规模化饲养方式的应用,做好冬季生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促进饲养质量提升减少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