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炒青绿茶是我国重要的绿茶种类,介绍国内生产的首条炒青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生产线按照炒青绿茶加工工艺特点进行生产线模块化分割,再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组合,设计出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并针对该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出了与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匹配的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SCADA),SCADA系统依据控制功能要求分为三层:现场控制层,过程集中监控层,管理服务层.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精确控制,简单方便的人机操作界面和适应信息时代的远程访问技术.  相似文献   

3.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cess软件,通过CC-Link(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现场总线与各模块进行功能交互,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准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4.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工成本。结果发现:自动化生产线以生物质颗粒为燃烧热源,集成了自动摊放与称量、热风滚筒解块和循环滚炒等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3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该生产线日均可加工1200 kg 绿茶,能耗成本为1.3~1.4 元/kg干茶,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用工成本减少80%。该生产线提高了茶叶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卷曲形绿茶标准化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我国作为世界产茶第一大国和红茶发源地,红茶生产承担着艰巨的历史重任~([1])。我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红茶产区大都是茶企规模小、茶农人均产值低,茶园投资投工少,良种化率低、机械化率低~([2])。为提高红条茶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发了红条茶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3.4.5]),并在英德基地装配使用,本文通过生产线与单机生产中的工艺对比,提出一个适合生产线加工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由隆平高科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承建的巴基斯坦首条红茶生产线 ,于 2 0 0 1年 7月1 5日在 SHINKARI国家茶叶研究所建成正式投入生产。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 9月 7日到茶厂剪彩 ,对茶叶加工设备和生产线非常满意 ,对加工的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 ,人口 1 .4亿 ,人平年消耗茶叶 1 .1 5kg,每年进口茶叶 1 6万 t左右 ,90 %为红茶 ,堪称世界茶叶消费大国。上世纪 80年代 ,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帮助下 ,在国家茶叶研究所内成功地建成了数十公顷茶园。 2 0 0 0年 3月将第一条红茶生产线 ,从厂房设计到设备选…  相似文献   

7.
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总体上还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在消化吸收国内外茶叶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产业的实际,开展茶叶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以及技术集成是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实践,包括:新型茶叶加工设备的研制、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建、4种典型外形(条形、松散形、紧结形、扁形)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开发、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的制订与实施,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半烘炒型绿茶加工技术及设备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全自动加工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开发,通过系统的加工工艺研究、单机设备的改造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开发出半烘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并成功地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半烘炒绿茶加工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针对绿茶传统单机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生产清洁化问题,本研究依托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绿茶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行过程调控,总结出绿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学》2015,(4):346-346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6)一种红茶内热增氧发酵方法,授权编号:ZL201310289960.X(7)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及用该生产线制香茶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46745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