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森工机械设备折旧额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偿还资金法与资金还原法进行森工机械设备折旧额的计算,说明资金还原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推荐以资金还原法计算今后的森工机械设备折旧额。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林区的木材生产设备折旧及更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致使生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改造,严重地阻碍了设备投资经济效益的提高及林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本文针对林区木材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对照《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设备折旧年限和更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允许林业企业适当缩短木材生产设备折旧年限及对设备更新不能“一刀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和选择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固定资产折旧及折旧方法的选择阐述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展生产和技术进步,对丧失功能的设备要进行更新。设备更新就需要资金,更新资金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以折旧的形式逐渐积累起来的。通常用折旧率的形式来计算折旧基金的大小。折旧率是反映设备折旧基金占设备价值费用的百分比。因此,研究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天保"工程区重点森工企业改革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云南省重点森工企业的历史进程,对全省重点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森工企业今后的改革思路和建议: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根据相应企业森林资源及经营现状,对森工企业进行战略性改造重组转型.在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  相似文献   

6.
1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企业的固定资产,就其物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和生产资料所依存的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它们的再生产过程和价值周期转移方式也不同。首先,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一直保持自己的物质形态,它不是一次消耗,而是逐渐消耗。其次,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而是随着使用时期和工作强度等将其损耗价值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逐渐在产品销售吸入中获得补偿。 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这种将固定资产损耗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方式,叫“折旧”,转  相似文献   

7.
森工采育企业营林资金是按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任务,依据计提林价标准提取资金(育林资金),作为营林生产资金单独列度、单独使用。本文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实行营林资金单列为例,浅议单列的程序、核算方法、单列后的实效前景及对策,旨在解决森工企业营林资金“三无”,即营林资金无专人管、无专项核算、银行无专户以及互挤成本、挪用等问题,从而达到营林资金专款专用,核算清楚、成本确实、花钱见林、计划有章可循的目的。1 营林资金单列前后简况龙草坪林业局前身是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的一个主伐林场,后与长青林业局分设,成  相似文献   

8.
陈华  张凤海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1):19-19,26
营林工作是森工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基础产业,而种苗是基础的基础;黑龙江森工林区林木种子园的生产经营管理费严重不足,没有专项基金,所需费用均由各企业自行解决;如果建立林木良种资金补贴制度对提高营林基础产业的地位和良种使用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森工采运企业设备的折旧基金提取办法经历了两个阶段:(1)1966年以前,伐区设备按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金,此外,按照木材产量每立方米提取五元的伐区道路延伸费用,作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在使用年限内按年分摊投资的一种方法,它是成本核算和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系统科目。准确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能使林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更切合实际,进行有效的经济核算,避免造成盲目的浪费,并为固定资产的更新预先提存基金。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区国营森工企业从自有资金中投资建林业基地,一手抓经营,一手建基地,这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是可行的。近两年来,森工企业凭着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经营了较大批量的木材,起到了主渠道作用,但这仅是个基础。如果森工企业只吃老本,而没有开拓性的措施,就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从可行性看,开放木材市场后,木材价格由指令性统购统销价转化成由指导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议购议销价,这就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争取更多盈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施工机械台班折旧费是确定工程造价中机械费用的基础。对构成施工机械台班折旧费计算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施工机械设备产品标准折旧的动态计算模式,并以示例说明。按产品标准折旧动态计算模式确定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折旧费,将机械价格、残值、耐用总台班交由市场、企业及项目来动态调控,可以实现建设产品机械台班折旧费计价标准的市场化确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工企业,同其它工业企业一样,在解放后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建立审计监督制度。1984年以来,我国森工系统自上而下地建立了部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几年来,它对国营林区的经济活动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现在为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森工内部审计体系。目前,这一内部审计体系在国营森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保证和监督作用。国营森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简言之,就是林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森工企业内部的审计的任务,主要是对企业的木材生产、营林生产、多种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国有林区存在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问题,财政部、林业部制定了《关于国有林区森林工业财务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包括:财务体制改革,由“利改税”改为“财务包干”办法;在1986年提高木材价格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营林资金;恢复固定资产折旧和建立伐区道路延伸费制度等。所有这些改革和措施,对缓解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经济危困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的问题,特别是育林基金不足的问题。一、“财务包干”与“利改税”都是建立在多采伐森林资源基础上的办法财政部、林业部《通知》规定,从1987年起,财政部门对森工主管部门改为实行“财务包干”办法,退出“利改税”。分析一下“利改税”与“财务包干”的实质,可以看出,两种办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对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1987年颁发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把过去由国家统配的商品材和森工企业自行销售使用的抚育伐材等所有符合国  相似文献   

16.
<正> 1998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束了长期以来森工企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格局,如何实施分流安置,妥善解决云南4万多国有森工企业在职职工的出路,一直是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首要问题。通过属地管理,实现了劳动力、林地资源和工程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一次性分流安置,减少了云南省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安  相似文献   

17.
司志超 《云南林业》2003,24(3):9-10
1998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束了云南森工企业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格局,使省属重点森工企业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向由所在县林业部门管理转变。森工企业停止木材生产后,如何培植后续产业,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出路,是新时期我省森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广南县清水江林业局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将国有土地承包给职工,创办家庭生态林场的做法,是一个经营机制创新的大胆尝试。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一、基本情况广南县清水江林业局原隶属于省属国有重点森工企业清水江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后,根据省委、省政府对重点国有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的…  相似文献   

18.
陈秀敏 《中国林业》2012,(11):58-58
我国目前有森工企业130余家,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已经成立了森工集团,森工企业正在由单一组织模式向集团化组织模式发展。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IT平台,成为大型森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大型森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黑龙江省森工系统为摆脱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在产业结构调整、搞好治理整顿及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省委省政府于1990年2月召开了全省森工工作会议,把治理森工“两危”纳入全省治理整理的总体规划,决心用20年的时间实现治危兴林的奋斗目标。由于森工“两危”是一种历史综合症,在短时间内,单凭森工自身的努力是很难治理的,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扶持才能奏效。从目前来看,国家正处于治理整顿时期,财政和信贷支出都在收缩,因此,很难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森工的发展建设。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森工部门应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现有资源、资金、劳力、设备潜力,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等方面狠下功夫,为争取并获得国家出台的重大经济政策创造条件。为此,我认为当前在森工部门内部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省森工企业75户,职工总人数3.4万人。南方林区木材放开经营以及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砍伐后,木材产量计划指标减少,省森工企业约有1/3的职工需要靠多种经营来维持生存。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森工多种经营共投放资金1.6亿,兴建了多种经营较大的项目290个,安排富余人员近万人,使森工企业绝大部分富余人员重新得到上岗。1990年多种经营收入2.7亿元,占森工企业总收入的40%左右,比1989年增长6%。种养业、加工业、小水电和商业、服务业都有新发展,全省林区森工系统已建有小水电40座,装机容量2.2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