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梁欢 《北方牧业》2007,(11):33-34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奶牛饲料的能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提高奶牛饲料的精粗比和添加油脂来满足能量的需要都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提高精粗比易引起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脂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脂肪会妨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而脂肪酸钙保护性脂肪由于其为固体粉末,在瘤胃中不溶解,只在真胃和小肠中才被水解,既可避免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奶牛饲料的能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提高奶牛饲料的精粗比和添加油脂来满足能量的需要都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提高精粗比易引起纤维索消化率降低、乳脂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脂肪会妨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产奶牛对能量饲料需求的不断提高,靠增加精料又容易带来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脂率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等弊端,如果直接向饲料中添加脂肪,又会干扰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的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不断上升,能量需要量也逐渐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常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为了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浓度,传统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未经保护的脂肪,以改变能量的负平衡。但直接添加未经保护的脂肪,会抑制瘤胃微生物活动,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同时,乳脂率也随之降低,还易引起瘤胃功能紊乱和酮病等。而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以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有效克服上述弊端,提高脂肪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10周前所摄取的能量与产奶消耗成负平衡,在饲料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瘤胃保护脂肪)可有效解决奶牛微生物被破坏的问题,保证这些过瘤胃脂肪在小肠得到有效吸收利用,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达到增加产奶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脂肪的能量较高,相同重量脂肪的能量含量是相同重量碳水化合物能量含量的2.25倍。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日粮的精粗比例影响很小,也不会象碳水化合物那样导致奶牛瘤胃pH值的降低,因而可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日粮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的粗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更对奶牛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低,会降低奶牛采食量,导致奶牛养分摄入不足,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高则会破坏瘤胃内环境稳定导致瘤胃pH值降低,影响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和VFA的合成,严重导致瘤胃酸中毒,致使奶牛淘汰或死亡,降低生产效益。综合分析,探寻高品质粗饲料以及最佳的日粮精粗比是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综述主要叙述粗饲料的品种与长度以及奶牛日粮中粗饲料添加水平对奶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力。结果显示:1)随着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极显著地增加(P<0.01),且维生素B12添加量与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剂量效应(P<0.01)。2)当底物精粗比为50∶50和65∶35时,添加维生素B12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对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3)当底物精粗比为35∶65和50∶50时,添加4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65∶35时,添加9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影响体外瘤胃发酵。添加维生素B12可增加瘤胃微生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有机物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较高(50∶50和65∶35)时,维生素B12的添加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奶牛的泌乳期、肉牛的肥育期时对能量的要求较高,用常规原料配制的日粮已不能满足能量需要,从而限制了生产潜力的发挥,为此必须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饲料中精料的比例;二是添加脂肪。但饲料中精料过多将影响瘤胃的正常消化机能,导致瘤胃发酵类型的改变,如乙酸减少、丙酸增加,瘤胃pH值下降,同时抑制纤维素分解菌活性,降低乳脂率,还易引起瘤胃酸中毒及代谢障碍。而日粮中若加入过多的中性脂肪也会对瘤胃微生物,特别是纤维分解菌产生抑制,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另外,长链脂肪  相似文献   

10.
过瘤胃脂肪是复合性植物油经过三步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的用于饲喂动物的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产品,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多年潜心研究而成。该产品在瘤胃内呈不溶性,不被降解,进入真胃和小肠后迅速高效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其脂肪酸比例满足肠道消化吸收所需的理想比例,因而在日粮中添加后不影响瘤胃pH值,不干扰瘤胃代谢及乙酸、丙酸比例。奶牛产犊后进入泌乳高峰期,高泌乳量导致对能量的需要很大,泌乳牛为维持其高水平的泌乳量,代偿动用体内脂肪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血液中酮体增加,使得在进入泌乳高峰期前1个月采食量受到抑制而开始下降。其结果是在采食以谷物为主精料型日粮条件下不能满足此时奶牛对能量的需要,奶牛体脂大量消耗、体重减轻,结局是产奶量下降,奶牛尤其是高产青年头胎牛淘汰率升高、使用寿命缩短、妊娠率降低和乳房炎发病率增加,最后导致奶牛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降。饲喂传统日粮很难达到奶牛此时高能量需求,即使可以,也会由于过高比例精料导致瘤胃不良发酵加重胃肠负担,降低瘤胃pH值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本身的生产性能。饲喂高精料日粮也无法在生产中使用。如果日粮直接添加普通脂肪,动物采食后在瘤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