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一、母猪过肥母猪过肥,怀胎时对受胎率、产仔数及仔猪的初生重量都有不利的影响。以往一般都采取限制饲喂数量,使过肥的母猪减肥,但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母猪体质下降、产仔数减少。最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钙饲喂过肥母猪,减肥效果极好。具体做法:在母猪的日粮中加入3%~4%的氯化钙,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21,(10)
正生产实践表明,妊娠母猪的良好体况是母猪保持良好繁殖性能的重要保证。过瘦的母猪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以从断奶、发情的间隔时间长,产仔数少等情况反映出来。过肥的母猪则同样可以影响繁殖性能,所以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妊娠母猪尤其要适当控制饲喂量,如果饲喂太多饲料,一是可造成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3.
<正>1.控制体况。良好的体况是母猪保持较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证。过瘦的母猪对繁殖力的影响可以从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长、产仔数少反映出来。过肥的母猪同样可以影响繁殖性能。在饲喂上一定控制喂量,  相似文献   

4.
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表明,良好的体况是母猪保持较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证。过瘦的母猪对繁殖力的影响可以从断奶——发情的间隔时间长、产仔数少反映出来。过肥的母猪同样可以影响繁殖性能,所以在饲喂上一定要控制喂量。如果饲喂太多饲料会造成如下几点影响:1.造成饲料的浪费。2.增  相似文献   

5.
饲喂母猪的农户,都希望母猪能产出较多而又健壮的仔猪。而有些高产母猪,有时候会遇到产仔数超过母猪奶头数的情况,但往往由于饲喂方法不当造成部分仔猪吃不到奶而饿死,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要提高母猪一胎多产仔猪的成活率,可采用以下几种饲养法。 1.仔猪寄养:即把一窝产仔数多的仔猪分一部分到产仔数少的母猪寄养。采用仔猪寄养法,一般要求两头母猪的分娩日期相差在3—5天之内,两窝仔猪的大小不宜悬殊过大。另外,母猪的嗅觉特别灵敏,为避免母猪嗅辨出寄养仔猪的气味而拒绝哺乳和咬伤寄养仔猪,一般寄养常在夜间进行,把两窝仔猪同时喷洒上臭药水或酒精等气味相同的药物,或用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四烯雌酮对初产母猪分娩率、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选取已配种的后备母猪8头作为对照组(母猪不饲喂四烯雌酮);另选取已配种的后备母猪13头作为试验组(饲喂四烯雌酮15 mg·d-1·头-1,连续饲喂14 d)。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的分娩率分别为87.5%和76.92%,产仔数分别为7.83头和9.20头,仔猪体重分别为1.20和1.06 kg。对照组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与试验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母猪分娩率和仔猪初生重均高于试验组,而产仔数低于试验组。说明四烯雌酮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数,但不能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及仔猪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二三年中,许多养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朝着多产奶的方向转变。尽管调节了母猪的饲喂水平,但由于每头母猪每年的产仔数在增加,因而每头仔猪所获得的母乳量仍不足。一些专家提醒,生产者应对哺乳仔猪进行补饲。对母猪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在配种后和分娩前分别少喂和多喂几百克饲料,而新的饲喂方式则提倡在母猪不同的怀孕阶段饲喂量都非常接近。如果母猪不是特别瘦,一般配种后至怀孕第七周每天喂饲料2.4千克,8~12周饲喂量可以增加到每天2.8千克,在怀孕期的后4周每天喂饲料3千克。如果分娩前几天给母猪增加过多饲料,较肥的母猪产前吃得太…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猪场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饲养管理得好,母猪膘情适中,发情正常,配种受胎率高,胎均产仔数多,有效使用年限长,经济效益好;反之,母猪过肥或过瘦,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低,胎均产仔数少,有效利用年限缩短,经济效益差。根据母猪的生理特点,饲养管理应从以下4个阶段着手。  相似文献   

9.
正能繁母猪各个生理阶段的饲料饲喂量,直接影响非生产天数、产仔数、泌乳量。因此,科学高效的饲喂方法对母猪提供年均健仔数关系极大。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母猪的一个生殖周期划分为7个阶段来界定用料和饲喂量,即能繁母猪七阶段循环饲喂法。  相似文献   

10.
母猪妊娠是繁殖的基础,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又是保证胎儿和仔猪正常发育的关键。为此,提高母猪繁殖率,务必掌握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1、科学饲养、控制膘情、增加产仔数。妊娠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若过肥,子宫沉积脂肪过厚,阻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死亡;妊娠母猪过瘦,即在七成膘以下,由于营养不良致使胎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科学饲养,使母猪在妊娠期间保持八九成膘为宜。多喂饲青饲料,粗饲料不能多加,粗纤维含量不超过营养成分的12%。日粮精料不超过1千克,总能量保持在5200大卡左右。饲料能量,怀孕…  相似文献   

11.
选取福建某猪场149头2~3胎长大的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背膘仪测定其在1个繁殖周期内断奶、配种及产前3个生理阶段的背膘厚度,分析不同阶段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断奶和配种阶段背膘厚度在16~19 mm时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及窝质量最大,断奶母猪背膘厚度在13~15 mm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产前母猪背膘厚度在21~24 mm时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及窝质量最大,不同阶段母猪背膘过肥和过瘦都会影响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杨正涛 《农家科技》2011,(10):38-39
<正>一、配种及怀孕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母猪断奶后发情越快越好。为了促进母猪断奶后尽快发情及多排卵,要求母猪断奶后:继续饲喂泌乳期饲料;让母猪充分吃饱(不能大幅降低饲料量),一直到配种;配种后立即将饲料量降低到怀孕前期的饲料量,并饲喂妊娠母猪饲料;怀孕早期如果饲喂过多,可能减少产仔数,浪费饲料。  相似文献   

13.
正1初产母猪产死胎多的主要原因1.1营养与饲料1.1.1营养缺乏或营养不均衡目前,在绝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的母猪都是优良品种,对饲料营养要求非常苛刻。如果仍沿用传统饲喂母猪的方法,不讲科学,盲目加大精饲料用量,导致饲料能值过高,粗纤维含量不足,母猪过肥或经常发生便秘;不科学使用添加剂,导致某种营养元素,包括各类蛋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荷兰许多养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朝着多产奶的方向转变。尽管调节了母猪的饲喂水平,由于每头母猪每年的产仔数在增加,因而每头仔猪所获得的母乳仍不足。一些专家提醒生产者需要对哺乳仔猪进行补饲。对母猪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在配种后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二元母猪是外来瘦肉型公猪和地方良种母猪的杂交后代,繁殖性能不及地方良种猪,表现为受胎率和产仔率都相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产仔数和受胎率呈正比,即受胎率高,产仔数就多。要提高二元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必须抓好以下措施:一、保持体况二元母猪与地方猪种相比,食欲更为旺盛,往往因过于肥胖而影响繁殖力。尤其在小母猪育成阶段,只能控制在7成~8成膘。所以,对过肥母猪要控制精料,多喂粗料及青绿多汁饲料,并要加强其运动。二、注意查情二元母猪发情表现不及地方品种猪明显,有的甚至很不明显,难以准确掌握配种时间。为…  相似文献   

16.
1、胎儿过大、产道相对狭窄,产新鲜死胎相对较多的是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由于自身还处于发育当中,第一次产仔,产道相对较窄,非常容易出现难产、产程过长而引起死胎,在生产当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 (1)母猪攻胎过早,早些年母猪在怀孕85天后开始改为后期攻胎料或哺乳料进行攻胎,饲喂量增加到3.5公斤左右,现在这个经验已经过时,最新研究表明,母猪攻胎过早容易造成母猪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偏肥、仔猪过大和母猪产后采食量难以上升等问题,应该在母猪怀孕94天后再进行攻胎饲喂。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饲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仔猪的出生素质很重要,而母猪的饲养管理与仔猪的出生素质、窝产仔数及产仔窝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按阶段饲养好母猪,以增加经济效益。一、第一阶段(断奶至配种)1.管理目标: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排卵数,增加窝产仔数。2.短期优饲: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母猪专用饲料。3.管理要求:后备猪在配种前14天开始短期优饲,经产猪从断奶第二天到配种采用短期优饲饲喂。注意: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尤其是后备  相似文献   

18.
病因:一是产后给母猪喂料过多,且饲料太稠;二是母猪产后吞食了胎衣造成消化不良;三是给母猪喂的精饲料过多、青饲料太少;四是母猪产后疲劳过度;五是母猪产后产道被细菌感染。预防:在产前给母猪饲喂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精料、粗料和青料搭配要合理,不宜将母猪喂得过肥或过瘦。在产前7天用5%石灰水消毒  相似文献   

19.
成功饲喂母猪的关键在于坚持哺乳期的充分饲喂,而在妊娠期要限制饲喂这是一普遍原则。在环境条件适宜,没有严重寄生病侵扰的情况下,一般每天投喂母猪妊娠阶段饲料1.8-2.5kg即可满足需要。增加妊娠期间母猪的采食量,显著地增加母猪体重,对新生仔猪体重没有多大影响。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做好保胎工作,促进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受精是妊娠的开始,分娩是妊娠的结束。妊娠期间,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增加产仔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后拒食 因产道感染而拒食的母猪,可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混合在20毫升安乃近中进行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2天。因喂料过多、饲料浓度太大造成厌食的母猪,精饲料、粗饲料、青饲料搭配要合理,母猪不宜饲喂得过肥或过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