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值相对较适宜林分生长,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都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同时全氮与铵态氮、硝态氮也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土壤肥力指标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9.298%,有机质、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等代表了研究区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土壤肥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高。  相似文献   

2.
影响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泉 《草业科学》2015,32(1):28-35
物种多样性是研究森林群落结构、组成和空间特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样地植被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物种多样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的因素有6个,其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向苔藓盖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群落类型郁闭度;群落特征直接影响着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坡向通过影响林内环境、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状,间接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类型苔藓―青海云杉林和较高的郁闭度、苔藓盖度、土壤孔隙度不利于增加青海云杉林的物种多样性;西坡土壤容重为0.73~0.77 g·cm-3、土壤孔隙度为68%~70%、郁闭度为0.6~0.7、苔藓盖度为14%~40%时,青海云杉林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草类―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高于灌木―青海云杉林和苔藓―青海云杉林。本研究建立了物种多样性与主要影响指标的多元回归模型,为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的初步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地健康及其评价体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草地健康的含意,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退化的草地根据不同的级别,制定不同的恢复措施,为草原站和草地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和对生态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上海地区生牛乳营养品质评价的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以上海市11家规模化牧场为对象,在2022年7月—2023年3月期间共采集167批次生牛乳样品,分别对其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维生素、乳铁蛋白、微量元素5项指标进行检测,重点进行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并比较脂肪酸组成占比。结果表明,生牛乳中共检出16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含有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活性因子;包含9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选择13个有关生牛乳营养品质评价的关键影响因子,进一步筛上海地区生牛乳乳源。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侯扶江  徐磊 《草业学报》2009,18(6):210-225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萌芽;包括2个亚阶段:环境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知识积累,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准备。第2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学的形成;包括基础理论构建与方法论构建2个亚阶段,分别以“生态系统健康”术语的出现与VOR评价方法的确立为标志。第3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以CVOR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单因子罗列法、单因子复合法、功能评价法和界面过程法4个阶段,体现关键生态过程是指标选择的重要标准,多指标的综合化是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系统健康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健康的评价体现了阈值的思想,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9个草坪草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草坪草的16个生态适应性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而且部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个主因子代表16个指标92%的数据信息,‘科纳多’在第一个主因子上的表现最好。综合多元统计方法,将9个草坪草品种分为3类,其中,表现好类包括‘公园’和‘百胜’,表现一般类包括‘顶峰’、‘绿宝石’、‘球道’、‘爱神特’、‘首相’和‘百灵鸟’,表现差类包括‘科纳多’。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思想为指导,重点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容、指标的选择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扼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草地评价的新方法、新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与具体的实施方法,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定性化描述发展到定量化研究,为草地资源评价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促进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自2015年12月起班玛县玛可河林区开展了人工增雨(雪)作业,为验证增雨(雪)效果,提升班玛冬春季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本文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区域历史回归法、序列分析法和气候统计学,对2016~2021年玛可河林区人工增雨(雪)效果进行了客观定量的评估,以确定作业点目标区与对比区雨量点差值,从而更好地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经分析得出,序列分析法显示出相对增雨率高达72.4%,效果显著;气候统计学分析显示,降水量整体比历年偏多38.5%;区域历史回归法表明,作业期间降水量增加了6.5 mm,相对增雨率为29.1%。这三种方法表明玛可河林区森林防火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通过增加土壤水分,进而起到改变森林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选育优良的椰子品种有助于推动海南椰子产业的发展。以文昌市椰子资源调查中收集的41份高种椰子资源为材料,测定果实表型和果实品质的20个相关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椰子资源进行评价,以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果实性状指标在个体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6.38%-33.17%,其中椰肉厚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各指标间有18对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43对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33%;主成分分析结果为CX035、CX023、CX036、HW045、DJ147和CX024果实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结果为CX035为第一类,CX024和CX023为第二类,DJ147为第三类,其他为第四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实验筛选出了6份综合表现较优良的资源,研究结果可以为椰子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箭筈豌豆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之一,麦田套复种箭筈豌豆是青海等西北地区重要的农牧结合措施。在青海农区,田间条件下分析了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分枝期和初花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箭筈豌豆品种氮磷钾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作绿肥栽培的品种(系)。结果表明,47份箭筈豌豆资源初花期鲜草产量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21.33~47.31 t·hm^(-2)、100.34~212.51 kg·hm^(-2)、10.31~25.25 kg·hm^(-2)和63.89~140.41 kg·hm^(-2)。匈牙利初花期鲜草产量、氮钾累积量均最高,比当地主栽品种西牧333分别提高了58.92%、44.78%和54.40%。7501磷累积量最高,比西牧333提高了27.78%。两个时期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10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分别为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324和黑皮741箭豌,匈牙利综合得分最高(6.84),751箭豌得分最低(-3.87)。聚类分析显示,氮磷钾素吸收能力均聚为强、中、弱3类。氮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4份资源,占8.51%,包括初花期氮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3份资源,占70.21%;吸收能力弱的有10份资源,占21.28%。磷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7份资源,占14.89%,包括初花期磷素累积量最高的7501;吸收能力居中的有28份资源,占59.58%;吸收能力弱的有12份资源,占25.53%。钾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8份资源,占17.02%,包括初花期钾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7份资源,占78.72%;吸收能力弱的有2份资源,占4.26%。47份箭筈豌豆资源的氮磷钾吸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氮磷钾吸收强的分别有4、7和8份,这些资源平均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分别达到200.62 kg·hm^(-2)、23.10 kg·hm^(-2)和115.23 kg·hm^(-2)。种植箭筈豌豆可显著降低分枝期和初花期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期土壤养分。综合来看,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中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和324表现较强的氮、钾吸收能力,草原79-1和匈牙利表现出较强的磷、钾吸收能力,可作为青海省有潜力的箭筈豌豆品种(系)在生产中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 --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地88只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标本的体重和胴体重等7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对鼠体生长的代表性大小。结果表明:体重和胴体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并根据体重将大林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为及时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种群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经过火后15年恢复,云杉-冷杉火烧迹地有草本植物22科40属46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毛茛科6种,伞形科4种,蓼科3种,茜草科、龙胆科、蔷薇科和忍冬科各2种;在草地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和东坡分别分布着高山冷蕨+密生薹草+总状橐吾群落、密生薹草+高山冷蕨+野草莓群落、密生薹草+野草莓+箭竹群落和密生薹草+野草莓+总状橐吾群落;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而4个坡向草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梯度格局,但是彼此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坡向由阴坡(北坡)到半阳坡(东坡)的变化,植被盖度逐渐减小;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次是西北坡和东北坡,而东坡的最小;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分异现象较弱,植物群落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刘建泉  孙建忠 《草业科学》2012,29(5):804-808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集聚均数,研究了东大河林区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种群的基本特征、盖度的空间格局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金露梅种群的平均多度、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分别在海拔2 842、2 990、3 017 m处达到最大,在东南坡的适宜分布海拔高度大致为2 900~3 100 m;种群盖度总体上呈聚集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格局指数逐渐增加,在海拔2 990 m处到最大,随后出现下降和波动;聚集强度逐渐增大,在海拔2 990 m处到最大,随后波动下降。造成聚集分布主要是由金露梅种群的生存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甘草种植及其年限的增加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应,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空间代替时间,对流动沙地(对照)、1、2、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种植甘草后,土壤平均入渗率、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细菌比例均显著增加,土壤容重、真菌数量及其比例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2)随着甘草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pH、速效氮、有机质、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其比例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速效钾和细菌比例显著降低,速效磷先增加后降低,平均入渗率、田间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真菌比例均无显著变化。甘草地土壤放线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细菌次之,真菌最低;3)细菌与放线菌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显著正相关;真菌与细菌、放线菌及5种酶间均负相关,且相关性普遍不显著;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他酶之间显著正相关;4)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质量较为接近,甘草地土壤质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流动沙地,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拉萨地区引种的18个燕麦(Avena satica)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18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458~2.054,平均为1.87,遗传多样性丰富,同一性状间差异化大,各性状变异系数大,其中较高的是干草产量(52.354%)、旗叶长(51.946%)。聚类分析将18个燕麦品种分为4类,类群Ⅰ包括11个品种,属于高秆类群。类群Ⅱ包括1个品种,属于高干草产量类群。类型Ⅲ包括2个品种,属高营养、多籽粒型类群。类群Ⅳ包括4个品种,此类群在各个指标中均有较好的表现,是适宜在拉萨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592%,第一因子反映叶产量和种子产量,第二因子反映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第三因子反映粗灰分,第四因子反映茎叶比和粗蛋白。第五因子反映株高。通过构建5个主成分为参数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可以筛选出贝勒Ⅱ、牧王、海威为适宜在拉萨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冷龙岭南麓高寒小嵩草草甸植物种群物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高寒小嵩草Kobrecia pygmaea草甸主要植物种群物候特性的观测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排序法将小嵩草草甸26种植物种群划分为不同的物候类群.利用相关系数排序法指出了影响不同物候期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次是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研究结果对放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玉米(Zea mays)秸秆饲用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采集华北地区规模化推广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秸秆作为研究样本,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范氏纤维分析法等对其营养品质分析评价。并用SPSS软件对玉米秸秆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8个玉米品种秸秆营养品质及其饲用品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8个玉米品种的秸秆营养品质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滑玉12浚单26浚单20漯单9号伟科702阳光98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吉祥1号。聚类分析发现,隆平206和吉祥1号各自独为一类;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聚为一类;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聚为一类;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聚为一类;滑玉12、浚单26等6个品种聚为一类。综合分析可知,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和滑玉14等品种秸秆的饲用品质相对较高,若遵从该地区现有的耕作模式和栽培习惯,而又"粮饲兼顾",依据本研究营养品质分析结果,则可优先种植这些品种,以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水平,增加农业附产值。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应用于云南地方猪种肉质特性分析的可行性。在云南省8个县采集7个云南地方猪种腰背最长肌共计102份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各猪种近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猪种肉质的近红外光谱具有共性和差异性,其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大河乌猪与大河猪光谱欧氏距离最近,迪庆藏猪肉质特异性明显。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地方猪种进行肉质特性分析,揭示出地方猪种肉质方面的特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