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语》里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的名句,在这里将日食与君子的过错相比。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更多的是将日食看成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示。比如在《后汉书·志第十八》中讲到:“日蚀说日:‘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为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  相似文献   

2.
慎劝农事     
《资治通鉴》载,北魏皇帝为了“勉励”农民勤耕,曾下了道诏书,采取“计口授田”的方式,将百姓固定在土地上,强迫他们从事农业劳动,并下令各级官吏到乡间巡察,劝农民种这种那,自诩为此举是学圣人之道的“仁义之事”。这件事史称“魏诏守令劝课农事”。对北魏皇帝的这种做法,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却不以为是。他在《读<通鉴>论》中这样写道:“若农,则不志于得粟者矣。其窳者,既劝之而固不加勤;而劝之也,还以伤农。”简而言之,王夫之的基本观点是:历来传为美谈、作为德政的所谓“劝课农事”实质上等于伤农。他提出了“即民见天”、“天视自…  相似文献   

3.
《灵峰宗论》是净土宗九祖蕅益禅师释智旭的重要著作。宗论卷二之二有一篇《示元印》,其中说:"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刚,气欲柔。志不刚不足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足陶多生习气。夫众生所以沦苦海者,无他,任情适意,好顺恶逆,不深求出要,故也。书云:言逆汝,必求诸道;言逊汝,必求诸非道。为君尚然,况出世丈夫者乎!出世丈夫,以佛祖自期,以四弘为券,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那么,“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4.
理财,即理顺财务之道。理“才”,即理顺人才之道。理财要靠人才,所以,要理好财,必先理好“才”。 随着农村财务管理的逐渐规范化,管理方式也日渐改进,“双代管”在栖霞市已开始实行,村社财务委托代理记账也在部分地区试行。管理方式的变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农村相当部分财务人员的素质及水平,与新时期农村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不适应。比如,有的乡镇财务人员年纪偏大,“青黄不接”状况令人担忧,有的在职财会人员“半路出家”,业务尚不熟练,有的虽然有了“文凭”,但“水平”没有上去。同时,由于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吴震 《百姓》2001,(6):15
自我而上,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百姓,因此初读《论语》时,便十二分地讨厌孔夫子说的一句昏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先生凭什么要蔑视我等平民百姓?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待我们百姓,孔夫子还算是客气了的。其实,在官老爷的眼睛里,百姓竟一度与猪狗牛羊无异。打从战国时管仲起,不就有很多大人君子视百姓为禽畜,以养畜喻管理百姓,谓为“牧民”么?  相似文献   

6.
《饲料博览》2007,(2):30-31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二道”1.猪场外确定猪场外的脏道(外来车辆行驶的道路)和净道(猪场场外中转车辆行驶的道路),脏道与净道尽量不交叉。猪场外中转的车辆,要严格在净道行驶,且原则上不得在猪场内使用;若必须进入猪场外部生活区,则必须先经过严格的车辆洗消、烘干、  相似文献   

8.
孔子《论语》中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伦语》全书四百多段文字基本上都田绕仁爱思想展开。为了实现仁者爱人”的目标,《伦语》中提出了道德建设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规定了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要求。《伦语》中主张成为君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敢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论语》中把道德建设和为政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把正直有德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位者要率先垂范。孔子《伦语》中的道德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道教化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有些道德内容规范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借《春秋》史事,以公羊家的视域,阐发了其有关君主及君主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其君主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核心,要求君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孝、廉、信表率天下;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提倡重民用贤的德政;在君臣关系上强调“以道事君”,甚至提出君臣之间存在“朋友之道”;在君位传承上则坚持以嫡长继承制为正道。  相似文献   

10.
《春秋》与礼关系密切,礼的本末、常变关系,历来是《春秋》学讨论的热点。礼有本末之分、文实之别,礼有常亦有变。胡安国的《春秋传》提出了“正身治人礼之本、威仪文辞礼之末”的思想,强调“礼以敬为本”观点。胡安国认为,礼之“本”与“实”是不可更改的“礼之常”;而礼之“末”与“文”则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礼之变”。在“礼之常”与“礼之变”之间,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变而不失礼之正,则犹可矣”、“变而不越乎道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家的先哲们所成就的艺术的人生哲学,乃是中国纯艺术精神的渊源和根基。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命本体是“道”,而“道”即先天地而生的混沌的合体。它是空虚的、有机的灵物,连绵不绝,充塞宇宙,是生化天地万物的无形无象的大母,它混混沌沌,恍恍惚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她是宇宙旋律及其生命节奏的秘密,故灌注万物而不滞于物,成就万物而不集于物。人们必须凭借直觉去体验、感悟,通过“心斋”与“坐忘”,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种空明澄澈的境界,以整个身心沉浸到宇宙万相的深层结构之中,从而始可能超越复杂的外界自然物象,超越感观,体悟到那种深邃幽远的“道”,即宇宙之美。可以说,正是这种对“道”的审美体验,才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把审美重点指向人的心灵世界,“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会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并由此而形成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12.
杨海潮 《农业考古》2022,(5):200-210
圆悟克勤禅师长期被认为是日本茶道思想“茶禅一味”的源头,并说日本茶道师中流传的墨迹“茶禅一味”即出自克勤之手。本文详细比较圆悟克勤的三件传世墨迹与古籍所录相关文字之间的异同,并讨论圆悟克勤的禅法与日本茶道思想奠基者一休宗纯之间的可能渊源,以观察圆悟克勤的禅法对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与“茶禅一味”思想的直接联系,认为...  相似文献   

13.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0,(10):134-135,132
“井卦”之所以被誉为“德之地也”,是因为它具有“无丧无得,来往井井”的超然脱物的恒常不变之美德和谦卑居下,安然终守,施养于人而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特性从而使它最接近于大道的本质.“井卦”蕴涵了君子修德立德的渐进过程,是君子立身行道,修养治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孝悌之道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自觉自愿地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身居何位,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荀子》五处争议较多的地方,参照旧注重新作了辨析:"党学"即"擅长效法";"宿道"、"向方"即"聚合于道"、"归向于方";"隐之以阸"即"以危难的境遇来阻塞他们";"笃志而體"即"笃志而禮",亦即"坚定意志并按禮义行事";"程役而不録"即"以事告人而不审于事"。  相似文献   

16.
孔繁胤 《饲料博览》2008,(8):I0021-I0022
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其中有很多为政的方略。如孔子在《论语》的最末一章中,把尧舜禹等圣帝先皇崇高的执政精神归纳为“五美”,包括“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第二十》)意思是: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术以经典考据学为其代表,顾炎武可称考据精审的第一位典范人物。他慨然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学术纲领,试图复兴经学,“以经学济理学之穷”,并把经学引导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他的学说上矫宋明理学之流弊,下开清人朴学之先声,对清代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顾炎武的生平与学行、“经学即理学”学术纲领的提出及其意义、通经致用的治经宗旨作一较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湖桑"的起源及其内涵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嵇发根 《农业考古》2008,(1):185-186
关于“湖桑”的起源及其内涵,史籍说法不一。通常所说,“湖桑”是“鲁桑的变种之一”提鲁桑之类”、“鲁桑之变种”、“鲁桑一名湖桑”等等,都不甚确切。这些说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湖桑”的起源不姓“湖”,它是从鲁地传人变种而成的。鲁,泛指今山东。胡承谋的清乾隆《湖州府志》称:“蚕事如禹贡、豳风所陈,多在青、兖、岐、雍之境;后世渐盛于江南,而湖人尤以为先务。”这里说的“青、兖、岐、雍”,即《禹贡》所称青州、兖州、梁州和雍州。“鲁”即青州及兖州的一部分。所以,“湖桑”之源为“鲁桑”的说法,概出于此。其实,史载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古代“嫁树”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技术措施。《齐民要术》卷4《种枣》篇载:“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原注:“不斧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唐·韩鄂撰《四时纂要》载:“元日日未出时,以斧斑驳椎斫果木等树,则子繁而不落,谓之‘嫁树’。”明·俞宗本著的《种树书》(公元1379年)载:“辰斧驳斫树,则结子不落。”清·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撰《泉州府志》(公元1870年)载:“(芒果树)实时必以斧乱砍其株,不然则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山水志书的学术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明 《农业考古》2006,(1):223-225,245
自《隋书·经籍志》以来,在中国传统目录学中,山水志书一向列入史部地理类中。清代《四库全书》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渠之属”与“山川之属”二小类,以前者总括有关国计民生的河渠水利之书,即所谓“崇实用也”;后者总括侧重于记载山川风景名胜之书,即所谓“广见闻也”。山水志书,向来是传统舆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的主要内容之一,因其实用与见闻的功能而备受历代学者与各级官吏的重视。明清时期是山水志著述的全盛时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明代与清前期中期的山水志书有150余种。清后期,山水志的著述更为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