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连叶片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结合ITS、GADPH、CHS-1和ACT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引起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连叶片炭疽病病原为博宁炭疽菌(Co...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本试验分别在天津市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和北辰区5个小麦主栽区采集茎基腐病害样品33份,分离真菌菌株204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对rDNA-ITS的分子检测,最终确定为5类病原菌,分别为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kiniana)、假禾谷镰刀菌(紫红色、黄...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菌对三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新型复配药剂斯克与番茄叶霉病菌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对甲基托布津和斯克具敏感性。在多菌灵防治效果下降的地区,可靠用甲基托布津和斯克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北苜蓿根腐病病原种类,以便有目的地加以防治,对从河北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形态学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4和ITS5、延伸因子EF-1H和EF-2T序列作为引物鉴定,分离出的71株致病菌株均为镰孢菌属(Fusarium),其中,木贼镰孢(F.equiseti)55株,尖孢镰孢(F.oxysporum)7株,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6株,变红镰孢(F.incarnatum)2株,茄镰孢(F.solani)1株。尖孢镰孢菌株D19-2、层出镰孢菌株S45和茄镰孢菌株Q1的致病性最强。通过含毒介质法测定,结果表明,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WP、嘧环·咯菌腈(37%嘧菌环胺和25%咯菌腈)水分散粒剂(WDG)、50%福美双WP、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DG对这3个菌株菌丝生长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而80%代森锰锌WP、99%恶霉灵WP、40%菌核净WP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党参茎基腐病镰孢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党参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sonali)和木贼镰孢...  相似文献   

6.
采集安徽田间典型发病症状的样品,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无花果病叶和病果上分离获得10个菌株,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0个菌株均为胶胞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K7菌株的致病性最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多菌灵、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等7种杀菌剂对无花果炭疽病菌K7菌株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丙甲环唑和咪鲜胺对K7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11 2和0.013 0μg/ml。该研究为无花果炭疽病菌的鉴定和高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紫荆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5~ 30℃,其中20℃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病害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5月是发病高峰期.含药培养基法和抑菌圈法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腐霉利、嘧霉胺、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5种供试杀菌剂对紫荆灰霉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江西樱花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以樱花典型褐斑病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并结合SSU、LSU、ITS、GAPDH、TEF、RPB2、Alt al和His 3等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江西樱花褐斑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10%苯醚甲环唑水粉散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108 cfu/g木霉可湿性粉剂、500 g/L异菌脲水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水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水悬浮剂等8种药剂的敏感性,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和木霉等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001、0.022 mg/L和0.168个孢子/mL。推荐这3种药剂作为江西樱花褐斑病防治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虎尾兰叶斑病致病病原,采集典型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测定了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虎尾兰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多菌灵对该菌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3.11μg/m L,说明多菌灵对虎尾兰叶斑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扁桃流胶病是山东省扁桃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2005~2007年通过组织切片镜检、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明确其病原菌主要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Ces.et de Not.]和茎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ali(Schwtz et Sacc.)Rob.]。室内测定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40%福星乳油、5%己唑醇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对两病原菌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相似文献   

13.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myricinaY.J.Huanget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引起艾蒿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艾蒿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艾蒿叶斑病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室内毒力实验结果表明,抑菌率最高的药剂是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和25%戊唑醇药剂.病原菌的EC50值结果表明,艾蒿叶斑病菌对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25%戊唑醇EC50值最小,分别是0.04 mg/mL和0.28 mg/mL,说明这两种药剂对艾蒿叶斑病菌的抑菌性最强,可以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的备选农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丽  高淑萍    杰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97-1999
[目的]从姜瘟病姜中分离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为防治姜瘟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生化试验、底物利用试验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的10株菌的底物利用、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基本特性。[结论]该试验方法能鉴定青枯罗尔斯顿氏菌。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西青区中北镇曹庄乡晚香玉种植基地发现,当地种植的晚香玉无论是单瓣品种,还是重瓣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叶部病害,且发病普遍。将其暂命名为“晚香玉叶斑病”。病害严重影响了晚香玉的开花品质,从而降低了晚香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试验通过柯赫氏法则将引起晚香玉病害的病原物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 Nees)。  相似文献   

18.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