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影响,私募持股会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倾向。进一步实证表明,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具有影响,上市公司私募持股占比越大,每股现金股利支付的越多。本文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监督及激励效应,对改善持股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沪深两地截止2005年底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ollis等(2003)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的方法REDCA(ROA in Estimation Discretionary Current Accruals),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146家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比1 144家普通上市公司高总资产的2.97%,ST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刚性制度如配股资格、特别处理(ST)等,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了规定,因此当上市公司无法达到制度要求时,便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企业会计利润,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抽样分析了2002年度30家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对高盈余管理风险的规避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不强,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高盈余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与企业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预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质量与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存在相关关系。本文通过相关性探究,预期认为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充分,该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少,则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制度背景和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我国目前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在并购中进行盈余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无效率的并购和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在并购前期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其并购后期经营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行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并采用上市公司具体的财务数据来分析ST公司和非ST的盈余质量和盈余管理的程度,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沪深两市2008-2013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对于处于市场竞争度较低的企业,其在进行负向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说明此类企业更倾向于利用CSR信息披露的信号传递功能,缓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研究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视角为监管方和企业提供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Wurgler的资源配置效率估算模型,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信息透明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行业层面还是公司层面,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修正的DD模型衡量的盈余管理解释力度最强。进一步采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替代指标,结论依然不变。可见,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信息透明度,是正确引导证券市场资本有效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沪市的201家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近三年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近三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很差,但披露水平在不断提高。实证分析还发现,公司规模、公司绩效、法人股比例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而资产负债率、直接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及独立董事比例等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首次进行股权激励草案公告的245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草案前后的超额收益情况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即使不考虑股权激励本身带来的短期市场效应,草案公告日也更可能出现在股价低点,说明管理层会对草案公告的时机进行选择.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管理层是利用了自身对于公司季度盈余报告的信息优势来进行草案公告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陈超  唐琰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20-1821,1824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可选择的空间不断增大,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般来说,盈余管理是由多种激励因素例如管理激励、政治成本激励驱动而存在的.政治成本激励总的来讲,可从政府管制和政治敏感性企业2个角度来研究.据此,在目前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政治敏感性企业的农业上市公司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对2004年样本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进行频次直方图的绘制和进一步的参数检验,证实了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Yimin D 《Science (New York, N.Y.)》2000,290(5499):2061-2062
Last month, U.S.-trained entrepreneur and researcher Cheng Jing was named head of a new, two-pronged biochip venture here that will be highly unusual even for China, which has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academic-industrial arrangements in recent years. One part is a for-profit company backed by $48 million from a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and academic partners and overseas venture capital. The second piece is a nonprofit national center with nearly $10 million in research funding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对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掣肘已久。以2003~2012年我国沪深A股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依据“舞弊钻石”理论和现有文献提取舞弊识别指标,基于案例推理思想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发现,较之于非舞弊公司,舞弊公司通常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和偿债压力,成长能力更弱,事务所变更现象更为普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基于仿兰氏距离的案例推理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总正确率为66.7%。  相似文献   

14.
将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深沪两市19个行业的企业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强势企业较弱势企业进行了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进行了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强势企业利用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业绩做大使得其强者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论为基础,从宏观的视角,勾勒出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农研体制创新由单项向系统推进转变,由国家农研委员会统筹管理,创造公平、公正、竞争的农业科技市场。以人为本,鼓励敢为人先、善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供给激励与需求激励并重;经费、贷款由偏重公立院校和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偏好”和计划经济思维向所有为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院校、企业等共享转变,调动所有可能为农研做出贡献的主体积极性,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互动的农业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6.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17.
选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公司高层中女性比例的高低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国外同类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反应系数、稳健性、平滑度以及持续性等各个方面的盈余质量均未因女性高管的作用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控制随意性大、资金组织乏力而使用效果难于达到投资预期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内上市公司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经验,紧密结合LZ公司从传统财务计划到推行现金预算管理的巨大飞跃,采用调研分析、经验判断、指标对比和归纳总结等方法,简要描述了LZ公司现金预算管理背景与积极作用,剖析了LZ公司现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LZ公司改进现金预算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