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正>1 主要造林树种 适宜太行山山地生态经济林主要树种有核桃、红枣、板栗、柿、花椒、仁用杏、杏、李、桑树、山楂、石榴、香椿、杜仲、山茱萸。2 整地2.1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为半月形坑穴,外高内低,长径1.5~2 m,短径1~1.5 m,深0.6~1m,埂高0.3m,坡面上坑与下坑的排列呈三角形。2.2 反坡梯田整地 适于地形破碎程度较小,坡面不平整的造林地。梯田外侧石坎高0.8~1.2 m;梯田田面宽1.5~2.5m,田面外侧比内侧高10~15 cm,呈反坡状,每隔6~8m垂直田面修一  相似文献   

2.
罗定市林地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典型模式。研究罗定市林下经济在生态扶贫中的效益,结果显示,林下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为此对继续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阳泉市近年来绿化太行山的几种造林模式,从生态型、通道型、园林型3种形式介绍了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同时有成功的范例,旨在为太行山地区绿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林业生态扶贫所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5种扶贫模式,提出了当前林业生态扶贫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业生态扶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生态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优先选择。林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在生态扶贫中不仅发挥了生态效应,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文中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林业与生态扶贫之间的关系,探讨林业生态扶贫的理论逻辑,总结我国政策倾斜式、产业发展式、机制创新式3种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概述林业生态扶贫的保障政策,最后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罗霄山片区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深入探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罗霄山片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井冈山市积极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府色彩偏重、市场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着眼于解决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运作不充分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重点方向以及相关制度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宏观上探讨太行山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模式。指出,做为水土保持林,林下必须有灌草和枯落物。面对太行山坡陡、土薄、石头多不能造成密林,而密林下因无枯落物和灌草,水土保持作用不大和山坡上有天然灌草可以利用等现实,所以在太行山营造水土保持林应该采用疏林和灌草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太行山苹果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以期为本地区生态旅游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早晨6:00-8:00时较高,平均为803个/cm3;中午12:00-14:00时降至低谷,平均为576个/cm3;下午又逐渐升高,到16:00-18:00达到851个/cm3;基本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日变化规律。2010年6月到10月份,5个月逐月的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928个/cm3、826个/cm3、433个/cm3、757个/cm3和396个/cm3,基本呈现逐月降低的趋势(9月份除外)。林分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垂直变化的规律为,在0.5m时达到最高520个/cm3,3.5m时达到最低301个/cm3,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坡上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苹果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表现为林龄28a(592个/cm3)14a(463个/cm3)10a(384个/cm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通辽市林草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印发了《通辽市林草生态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新推行"生态+林草产业+贫困户"的林草生态扶贫模式,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扶贫通辽市将国家重点林业和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集中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大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6月28日举行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指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我国石漠化最集中的分布区,也是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生态恶劣是贫困的根源;改善生态,是治贫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根基。赵树丛说,长期以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把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石漠化治理的职责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滇桂黔三省区的生态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推动了三省区生态条件的改善。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三省区的森林覆盖率都增长了1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对黔桂两省区19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50多年来,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广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助推器,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文章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入手,针对其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分类经营、科技人才和森林旅游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广东林业生态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固原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892 5 hm2,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空间面积为1.259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633 3 hm2。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生态足迹供给,出现生态赤字,则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各地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普遍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园区生态环境遭到破环,现状堪忧;缺乏全面的景观设计技术规范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景观建设杂乱无章;缺少相应生态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规划。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几年来江西省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列举九江市武宁县新光生态农业观光园整体性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对园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耕地少和石漠化、沙漠化以及过度开发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移民工程将农民迁入到其他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带动农民就业。生态修复生态脆弱地区,改善农村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有利于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战略.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横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地势,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保护区数量多,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的任务重。文章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保护区为例,分析自然保护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项目推动保护区内社区发展以及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广州市林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注重数量的增加向森林质量的提高与布局合理的阶段转变.分析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的绿化总量不足、绿化质量有待提高、有关工程项目建设力度需要继续加强等差距.提出了城市发展的一大战略二大目标三大体系四大平台五大关键技术的战略构想.其重点建设工程为森林生态工程、林产业富民工程、森林文化工程.设计了创新平台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演变成为阻碍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在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内涵,全面分析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迫性的基础上,从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完善环境政策制度,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实行绿色政绩考评制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