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马尾松从幼龄林至成熟林生长序列中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该区域马尾松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广西凭祥4个林龄(6、16、23、35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选取3块林分,每个林分内设置一个400 m2的调查样地,按照0 20、20 40、4060 cm三层土层取样,采用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的对比实验测定土壤CNP,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林龄马尾松人工林0 20 cm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分别为5.73 15.56、0.691.23、0.17 0.23 g·kg-1,是20 40 cm土层的1.51、1.31、1.06倍,40 60 cm土层的1.97、1.58、1.06倍。土壤有机C含量、全N含量均随林龄的递增先降低后增加,随土层加深持续降低;土壤全P含量在林龄和土层间均无显著性变化;林龄对土壤C∶N、N∶P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P=0.000),土层对土壤C∶P、N∶P有显著性影响(P=0.000,P=0.014)。[结论]土壤有机C、全N含量从成熟林阶段开始回升;N在不同林龄间和不同土层间的变化是土壤N∶P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C∶N、C∶P主要受有机C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林龄(8、20、32和5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林龄、土层及月份林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2)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不同月份不同龄组间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以及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境内的乌蒙山选取4个林龄(10,16,22,47a)的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内按“S”形设置5个采样点,测定0~20 cm土层土壤的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P)、全钙(TCa)、有机碳(SOC)、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并计算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分析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土壤SOC含量23.624~65.093g/kg, TN含量1.533~5.157g/kg,远高于全国土壤的平均水平;TP含量0.327~1.097g/kg,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当,说明研究区内土壤C,N含量较高;2)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林龄增长,华山松人工林土壤TC,SOC含量,C∶N和C∶P先降低后增加,TN,TP,AN,AP和AK含量逐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林隙内土壤的空间异质性,比较了不同年龄及不同大小林隙内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林隙内土壤除全K外,都体现出了明显的表聚性;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pH值由于硝化作用增强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是因为林隙内草本植物的...  相似文献   

5.
以摩天岭北坡低海拔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研究区内草本植物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研究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化学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00.53、19.45、2.20g/kg和22.31、97.66、10.51,叶片N/P值表明摩天岭北坡低海拔区草本植物生长更易受P限制。叶片C、N、P含量在不同海拔都表现出低海拔大于高海拔的现象。(3)不同海拔梯度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海拔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草本植物叶片C、N、P含量与海拔之间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人工林根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壕法研究马尾松群落去除根系后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处理的土壤呼吸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9~3.19,0.25~2.33μmol·m-2s-1,年均分别为1.56,1.03μmol·m-2s-1。去除根系土壤呼吸速率比对照降低12.2%~55.1%,根呼吸年均贡献率为28.3%。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2.10和1.82,估算出根呼吸的Q10值为2.94。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之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但根呼吸与土壤湿度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P=0.02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水热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3个生长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表层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各群落不同季节土壤温度日变化均呈余弦曲线,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各群落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各季节成熟林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均较小,温度均较高。各群落不同季节土壤湿度日变化均波动较小,月变化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各季节成熟林土壤湿度均较高。随植被恢复,土壤温度波动幅度降低,湿度增加,群落内协调作用增强,表层土壤水热状况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变化,为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开化县林场17年生杉木人工纯林内,建立9块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分析了未间伐、中度间伐(20%间伐强度)和强度间伐(37%间伐强度)处理地表凋落物、林下植被、杉木细根和土壤C、N、P含量及其计量关系。 结果 间伐2 a后,强度间伐处理地表凋落物和杉木细根生物量显著降低,林下植被生物量显著增加。强度间伐处理下地表凋落物总氮(TN)含量显著降低,林下植被总氮(TN)含量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也显著增加,杉木细根C、N、P含量在未间伐、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之间无显著差异。地表凋落物C/N和C/P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林下植被C/N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N/P比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杉木细根和土壤C/N、C/P和N/P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与林下植被C、N、P含量及其比值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间伐后短期内杉木人工林地表凋落物、林下植被和土壤C、N含量受间伐强度显著影响,间伐改变了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C、N、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但对杉木细根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萌蘖更新是树木应对恶劣环境或干扰后恢复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过程中各构件营养元素分配格局,探讨萌蘖更新子株与早衰母株之间营养元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对具有早衰特征的15 a林分不同构件碳(C)、氮(N)、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构件C,N,P含量分别为255.07~563.68,7.34~24.68,0.23~0.68 mg/g; C∶N,C∶P,N∶P比值为19.63~39.86,648.31~1 188.26,26.88~45.47,在构件之间存在差异。2)母株叶片、水平根、垂直根C的积累速率小于N或P,子株树干C的积累速率大于N和P,水平根N的积累速率大于P。3)在C,N,P含量综合变化过程中,子株树干、子株叶片和垂直根贡献最大,母株叶片和水平根贡献最小。由此可见,中国沙棘C,N,P的积累能力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构件之间存在差异,子株相对于母株、垂直根相对于水平根的作用更大,母株和水平根碳积累能力及其C与N,C与P比例偏低是早衰人工林的主要营养学特征,即“碳限制”或“碳饥饿”是导致人工林早衰的主要营养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间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中丘陵地区四种密度类型马尾松人工林进行问伐试验,根据伐后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以生物量为指标,对间伐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间伐对马尾松林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单株生物云比对照区增大0.2-1.1倍,林分在间伐后生物量积累速率对比照区为快。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油松各林龄不同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在1.1~1.6g/cm~3之间。2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在同一土层深度的平均含碳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同一林龄的土壤平均含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变化呈乘幂关系。3油松人工林各土壤不同深度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0~1 m内的土壤碳密度先下降后升高。4截止到2013年末,赤峰全市油松人工林土壤层总碳储量为1.049×10~7t。  相似文献   

13.
以两种林分密度D1(1156株/hm2)和D2(820株/hm2)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整体均表现为较高密度林分D1显著高于较低密度林分D2,D1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分别比D2增加了11.30%和1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于 2 0 0 0年 12月 2 0日采集到湖南醴陵市大林乡 5个马尾松飞播林标准林地土壤样品和 1个阔叶林地土壤样品 ,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 (以干土计 )主要集中在 0~ 2 0 cm的表土层中 ,随土层加深 ,其数量迅速减少 ;在深度为 0~ 60 cm的土层中 ,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 ,其中好气性细菌为 2 .46× 10 5~ 6.48× 10 5个 /g,厌气性细菌为 1.14× 10 3~ 8.8× 10 3个 /g,自生固氮菌为 1.3× 10 2~ 3 .0 1× 10 4个 /g,放线菌为 8.6× 10 3~ 2 .99× 10 4个 /g,真菌为 6.6× 10 3~ 2 .43 5× 10 5个 /g.其中 1号样地微生物数量最多 ,达 2 .45× 10 6个 /g,说明混交林中微生物数量很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黔中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比例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重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83%~91%,轻组为9%~17%,重组中有机碳的含量为1.53~33.07 g/kg,轻组为8.20~119.10 g/kg;(2)通过对土层容重和相应有机碳含量进行加权,得出5个发育阶段TOC、HFOC和LFOC的平均值为11.62~18.83 g/kg、7.52~12.05 g/kg、4.10~7.33 g/kg, TOC和HFOC在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在成熟至过熟林阶段降低,LFOC随发育阶段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3种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表层多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层;(3)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HFOC/TOC、LFOC/TOC的范围分别为32%~80%、20%~68%,但在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桂西南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物量积累及生产力变化规律,以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松种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其生物量、年净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34.07~162.16 t/hm2,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广西扁桃适生区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南宁、百色等扁桃适生区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环境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扁桃适生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慢,但土壤P表现为净矿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土壤C︰...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东南部地区是我省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分析该区域内土壤的碳、磷含量对常见森林群落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改善该区域内的森林经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植物叶片C和N含量的算术平均数分别为61.646 g/kg和7.080 g/kg,叶片P含量的几何平均数为1.241 g/kg。土壤N∶P与植物N含量及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物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指出,在贵州省东南部地区,土壤N、P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田林县3个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分中设置标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以D—H曲线进行平均木选择,分径阶伐倒平均木获得生物量数据。以幂指数模型和线性函数为基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得到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和总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分别为:W=166.0860&#215;(DOH)-2.0497、W=9.1446&#215;(DOH)+2.1403、W=10.1717&#215;(D^2H)^0.5959、W=0.0035&#215;D^2.9702、W=32.7589&#215;(D^2H)^0.8546、W=258.2048&#215;(D^2H)+2.0278。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平均木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为对象,研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 kg·hm-2·a-1)的响应。连续7 a的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对土壤碳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氮含量和氮磷比有增加作用而对土壤磷含量有减少作用。但模拟氮沉降的效应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表明加强对表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价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