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播期及低密处理利于玉米子粒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的增加,晚播要配合稀植利于油分在子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玉米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子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东北地区"水苞米"的问题严重.近年来,玉米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研究受到了育种专家的高度重视,子粒脱水速率直接影响收获期子粒的含水量.研究影响玉米子粒脱水速率的因素及选育高产、优质、快速脱水的玉米新品种,对于改良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解决东北地区"水苞米"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玉米室以自交系郑58×MP3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7代选育了优良玉米自交系TP01.该自交系具有一般配合力高、抗逆性强、子粒脱水快等特点.以自交系TP01为亲本组配育成的优良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601通过了黑龙江省审定,并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子粒脱水速率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的最北端,纬度高、日照长、无霜期短(95~135d)、有效活动积温低(1900~2900℃)。秋季多有早霜发生,特别是9月中下旬,气温急剧下降,加之农民种植品种偏晚,使多数品种在收获时或遇到早霜时不能正常成熟,子粒含水量偏高,降低了玉米子粒产量和商品品质,给玉米的贮藏、加工带来困难,增加成本,降低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畜禽的主要饲料来源。但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在10%左右。同时玉米胚乳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不平衡,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等含量很低,分别占全子粒干质量的0.2%和0.05%。这些必需氨基酸是人和单胃动物不能在体内自己合成而又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从营养观点说,玉米子粒蛋白的质量较低。因此选育、应用高赖氨酸玉米品种成为现代育种中的重要课题。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持参加了全国“优质蛋白玉米”攻关课题的研究,选育出了一批含有O2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并于1999年初审定推广了我省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高赖氨酸玉米单交种-龙高(L)1号。  相似文献   

6.
影响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因素及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分析了内、外因素对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影响及玉米需水规律,提出了降低玉米含水量的配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是限制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秋季深翻垄作、秋季深翻平作、秋季旋耕垄作、秋季旋耕平作、春季旋耕垄作和春季旋耕平作6种耕作方式来探讨耕作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玉米子粒灌浆的角度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栽培探索一种高产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玉米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玉米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季深翻平作较其他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增加玉米子粒干重,提高子粒灌浆速率的峰值,增加子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物量,增加玉米的粒重并最终提高产量。在秋季深翻平作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为11 141.93 kg/hm2。因此,采取秋季子粒深翻平作处理,可以提高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栽的农作物之一,我县作为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是,玉米和其他作物一样也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玉米螟是危害玉米植株、果穗及子粒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虫源基数不断增加,其危  相似文献   

9.
陈定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6):5-7+13
玉米灌浆速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后期的子粒脱水过程,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必须深入了解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玉米子粒灌浆过程受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共同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生理代谢过程。对玉米子粒灌浆的生理特性以及子粒灌浆速率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概述,为通过调控玉米子粒灌浆速率实现玉米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个玉米品种共10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栽培密度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垦单5号和德美亚1号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垦单13号子粒产量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初步摸索出垦单5号、垦单13号和德美亚1号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为每公顷7.50~8.25万株、7.5万株和9.0万株。  相似文献   

11.
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是关键因素。通过2017、2018两年对27个试验地14个品种进行调查,经过相关性分析,玉米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与收获质量关系紧密,与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损失率显著负相关,初步确定在黑龙江垦区使用迪尔或凯斯大功率收获机收获,子粒含水量29%以下,符合玉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DB23/T2154-2018田间损失率≤5%,杂质率≤3%);收获质量中不完善粒达到国家规定二等粮的质量标准,即"GB-1353-2009""玉米"中玉米质量指标,国家收购玉米二等粮不完善粒≤6%(破碎率+霉变率),为玉米机械粒收提供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高油玉米(HE-2)和普通玉米(浚单20号)子粒品质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子粒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高油玉米,叶片和子粒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也均低于高油玉米,而普通玉米子粒中转化酶活性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3.
高油玉米新品种龙育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龙育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于1999年育成的高油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日数121 d,需≥10℃积温2 430℃左右,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早熟玉米品种绥玉7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春玉米品种绥玉7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合344为母本,以自交系894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08 d,需≥10℃积温2 240~2 300℃,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2005年推广面积为17.4万hm2,累计推广面积达66.7多万hm2,已成为北方早熟春玉米区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九三垦区为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内土壤以黑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优越的基础肥力。全区≥10℃有效积温平均为2305.2℃,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93.6mm,年份间降水量差别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不足,成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今年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的"伏旱",时逢玉米抽雄散粉、雌穗分化及子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的旱情造成玉米产量较大的减产。干旱条件下,结合玉米试验材料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试验产量因素的影响,来研究玉米生长期间对土壤水分的需求规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土壤水分资源加以保持利用,减轻干旱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对本地区玉米的丰产增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施肥不仅对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也很大。不同营养元素对品质的影响作用不同。在评价玉米子粒品质时,主要是考虑子粒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8.
穗上节间数与玉米抗倒伏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个黄改系和20个来自美国杂交种的自选系为材料,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玉米穗上节间数与稳位高、株高以及子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是影响玉米子粒重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通径系数为2.753 1.穗上节间数与穗位高及稳位高/株高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同时穗位高/株高的增加是造成玉米子粒重降低的关键因素之...  相似文献   

19.
选用有代表性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2种真菌进行玉米盆栽试验,比较了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灌浆前期子粒氮同化酶活性、根系特性以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GV后玉米子粒产量、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其氮素累积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灌浆期子粒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玉米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根系直径显著降低,子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其中接种GV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M。本研究证实,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改善玉米根系性状,提高灌浆期氮代谢酶活性,进而增加玉米子粒产量,改善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20.
绿单1号(原代号绿达235)是由牡丹江市绿达农科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的生育日数为108~112d,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幼苗生长健壮,植株收敛,活秆成熟,植株高度230cm左右,抗倒伏,抗病性强,子粒为中齿型,结实性好,子粒脱水快,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