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面临的难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外在的推力。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在管理体制、数字化建设、人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困境,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据此,本文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从管理运行机制、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宜宾市南溪区农家书屋已全面覆盖辖区内所有的村(社区),但现阶段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遇到了信息服务困局、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功能重合困难、文献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公共服务形式新困局等阶段性困境,笔者从分析南溪区农家书屋建设方式和发展困难出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当下南溪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要点,提出利用互联网建设、运维农家书屋,拓展文献库存,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等方式,探究通过农家书屋振兴乡村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文化建设随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定西市农家书屋为例,对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家书屋建设存在后续资金不充分、不稳定、书籍配置失衡且更新缓慢、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及受部分农民认知观念限制等问题,要从建设资金、补充书籍配量、增强服务效能及提高书屋利用率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促进农家书屋快速发展,促进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5.
2020年底,中国已基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向减贫事业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文章在中国取得卓著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挑战:一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现实需要之间存在差距、二是制度化建设程度与治理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三是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与治理需要之间存在差距。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制度创新和提升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对实现农村高效治理、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加以重视的背景下,中国乡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文化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其中,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建设美好乡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桂东南地区部分农家书屋的实地调研,发现桂东南地区已建设的农家书屋运作现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书籍来源单一、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书屋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基于现实需要,特提出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创新服务模式,吸引村民参加;定期举办活动,增强书屋活力;借助互联网,推动数字化阅读;加大拨款力度,持续投入建设;完善监督体系,实现规范管理等优化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挖掘当前乡村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构建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从充分结合、深度关联乡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维度,研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认为,应当通过产业发展增强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多元治理格局增强乡村治理动力,通过机制体制建设保障乡村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在振兴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振兴乡风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可及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标准。鉴于此,阐述了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重要意义,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挖掘公共文化服务本土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乡村风俗习惯等精神活动的产物,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其承载着乡土、乡音、乡情等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凝聚、规范、同化等功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古朴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拥有着恒久的价值。本文通过探究当前部分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现实、存在困难、建议措施及发展路径,展望乡村文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通过对区域内的农家书屋进行走访调查,对农家书屋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书屋的便民性、服务的局限性,提出了由乡镇学校辅助农家书屋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书屋也被称为村级文化图书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书屋建设发展对文化扶贫与农村振兴的影响,并探讨当前农村书屋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以推进农村文明扶贫成果与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最后对农村书屋建设发展提供优化方案——“文化粮仓”进农家。文化扶贫是基于中国传统扶贫方法的再升级服务,主要帮助贫困地区民众的文化与精神生活层面,是推进农村经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政治认同状况与国家政权合法性密切相关,深刻影响到政治秩序、国家稳定。当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主要特征为生存理性下的利益满足是影响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技术发展成为解构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政治认同呈现差序格局。党的二十大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政治认同建设应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维目标相结合,以经济绩效稳固政治认同、以优质文化培育政治认同、以宜居环境巩固政治认同、以多元主体引导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1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当前,乡村文化发展面临主体空心化、趋于边缘化以及亟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发展困境,要通过营造有利于人才回流的发展环境,扭转乡村文化主体流失的局面;在保护性传承的基础上使之产业化,以经济效益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加速乡村文化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通过结合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完善法律制度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大力的人力以及技术支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阐述了乡村振兴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先导,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从数字化建设方面谋划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赋能作用,着力通过牢固数字化基础、完善数字化政策、挖掘数字化价值、政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从而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强调了乡村振兴这一关键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要求。目前虽然很多乡村通过发展乡镇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乡村振兴要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其根本还在于"人"这个关键要素,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要抓住农民素质这一关键因素,加大投入,加强改进,创造更多有益的实践成果。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正悄然兴起的当下,更应当通过不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是帮助学生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下乡返乡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胜任力要求,明确大学生胜任力现状,能够切实帮助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院校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胜任力水平,使其在下乡返乡的过程中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快速落实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