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为新疆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择5个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探讨各处理群体冠层光合性能指标、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构成的特征.[结果]耐密型品种中单909叶面积指数(LAI)大小适宜,LAI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抽雄前与灌浆后LAI变化速率较小;花后光合势的比例、净同化率较高,粒叶比较大,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时间较长,高密度下收获株穗数和产量较高;稀植大穗型品种中单808虽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较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但花后光合势所占比例、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均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13.5×104株/hm2),群体收获穗数及穗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新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选用冠层光合性能强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挖掘品种自身的高产潜力,最终实现大面积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及其产量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3.
青贮专用型玉米种植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2002~2003年对青贮专用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变化的研究,探讨单株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青贮专用型玉米只有保持单株和群体之间的平衡,即在一定的密度下保持较高的单株生产力,方能获得高产稳产.青贮玉米适宜密度为6.75×104~8.25×104株/hm2,青贮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达91 125.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春玉米品种苏玉30、苏玉20和农大108为试验材料,在6.0、7.5和9.0万株·hm-2 3个密度条件下,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品种产量、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玉米品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单株产量、收获指数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品种在7.5万株·hm-2密度下群体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苏玉30和苏玉20在各密度下的产量均高于农大108。与农大108相比,苏玉30、苏玉20在高密度下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LAI)、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理论粒重(A)、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活跃期(P),为其干物质的积累和高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耐密植的特点。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选用耐密品种有利于江苏春玉米产量潜力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浙江省新育成粳稻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与收获指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收获指数、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收获指数与着粒密度、单位面积颖花生产力成正相关;而产量与穗长、倒二叶和倒三叶长、倒三叶面积,收获指数与播种至齐穗天数、干物质生产力成负相关.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决定因素,而这种能力除了与收获指数等产量因素有关外,还与倒三叶的长度和面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喀什地区复播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多熟"周年超吨粮、麦后复播玉米适宜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对4个玉米品种新玉29号、浚单20号、京单28号、新玉35号,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麦后种植,研究复播玉米生育进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植株形态及产量结构对密植的响应变化,揭示玉米生育期的光、温生态因子与产量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复播玉米生育期相应推后2~6 d,早熟品种前期发育快、吐丝早,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多,有利于玉米籽粒正常成熟和高产形成。种植密度9.0×104~9.75×104株/hm2条件下,新玉35号和新玉29号均能发挥增密、增产的丰产潜力。复播玉米在拔节-成熟期间光辐射强度、日照时数和≥10℃有效积温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结论】新玉35号成熟期早,植株高度适宜。在密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增长快,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效益显著,可推荐作为麦后复播玉米的理想品种。同时,拔节-成熟期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新品种‘九圣禾2468’在山西南部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适宜密度,为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7种密度对‘九圣禾2468’玉米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九圣禾2468’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穗数增加,百粒重、穗粒数、出籽率均降低,空秆率上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产量显著提高。因此,在本试验生产条件下,‘九圣禾2468’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收获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呈正相关;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与移栽基本苗数呈负相关;单位面积颖花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多元相关.滨海盐碱稻区盐丰47的适宜移栽基本苗为80.81×104/hm2,可获得9.05 t/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核(桃)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麦间作是目前南疆大力发展的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由于间作系统环境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对新疆墨玉县2种核(桃)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间作较单作灌浆后期单株绿叶面积减少11.18~14.01cm2,成熟期推迟4~6d,穗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每株减少0.22~0.53g,穗粒数降低13.36%~20.64%,千粒质量减少10.78%~23.43%,收获穗数减少20.38%~20.74%,产量减少47.63%~74.53%。间作系统内,近树区麦株生长、顶叶SPAD值、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受到的影响高于远树区,且随生育期推后其值受影响程度有增大趋势,表现出累积效应。间作对小麦生长性状的影响大小为单株绿叶面积单株茎蘖数茎绿叶数株高,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生长影响大小为茎穗叶,对产量构成影响大小为收获穗数千粒质量小穗数穗粒数穗长。通过比较,核桃9m×3m模式间作小麦产量优于6m×4m模式,是值得推广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春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截获率的变化,探讨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方法]选用新疆当地推广玉米品种新玉41号、较耐密性品种中单909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4.5 ×104、7.5 ×104和10.5×104株/hm2;分别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乳熟期、蜡熟期测定不同密度下玉米冠层光截获率、生物量累积等,计算光能利用率.[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光截获率增加,玉米光能利用率增加.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生长率、籽粒产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是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玉米叶面积指数对光能利用率和作物群体生长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肥料调控,实现玉米花生间作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单作玉米、玉米花生间作2种种植方式及180、360kg/hm22个氮水平,研究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降低了各生育时期的单株叶面积,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具有"前慢后快"的特点,减少了干物质向茎秆和叶片的分配,促进向籽粒分配,产量提高了38.47%~59.65%,收获指数提高了0.72%~3.02%。360kg/hm2的施氮处理明显提高了间作玉米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促进干物质向秸秆分配,减少向籽粒分配,降低了收获指数。[结论]间作玉米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提高了收获指数。间作玉米获得高产要加强后期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88’的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988’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88’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后减,‘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郑单2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郑单2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7.
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 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吐丝前、吐丝后物质积累和吐丝前、吐丝后光合势比例均有差异,产量越高,对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要求越高,吐丝后光合势比例也越高;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在低密度下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增密能够增产,而增产的主要机制是叶源的增加;高密度下源、库同时增加但增加比例不同导致的库相对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等扩库措施是增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19.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浚单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发挥浚单28的产量潜力,探求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浚单28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叶绿素、植株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28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重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6.0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1662.5 kg/hm2,在实际生产中,推荐浚单2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