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千年药都"之称,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万亩、产量130万吨,全省有20多个县(市、区)中药材呈规模化种植发展态势。但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要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生产,而实现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的难点是其收获环节。由于受种植规模小、品种多、立地条件差等多重因素影响,中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仍以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为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足5%,收获环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之一,共有药材1527种。2013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万hm2(330万亩)以上,产量达82万吨左右,根据市场估算,产值近100亿元,居于全国前列。近年来,随着甘肃省药材产业的发展,各地农机部门根据药材生产实际,相继研制推广了一些药材种植、收获机械,对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技术1.耕整地技术1.术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cm的耕层,30%分布在20~50cm的土层,部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新世纪以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对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以2009年甘肃省及14个地市州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出2009年甘肃省及14个地市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中河西地区最高,中东部、中南部次之。而影响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经济、交通、能源、社会服务体系等。据此,认为应通过优化农机区域布局、加大农机具补贴、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等提升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结合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实际,阐述了当地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马铃薯产业是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铃薯70%种植在丘陵山区,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介绍了甘肃省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西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根据近年调研和统计数据,从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各环节发展情况剖析了山西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山西省中药材生产大县、合作社、农户、机具生产厂商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针对山西省中药材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山西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一、全省中药材发展现状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之一,现有中药材1527种,常年人工栽培的品种有350余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尤其是地产的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70%~95%。目前全省的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居于全国前列。甘肃省中药材优势区域集中在定西、陇南、甘南、天水、酒泉、张掖、白银等市州的近30个县区。201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4个,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本情况1.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甘肃省麦积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是全省17个中药材重点生产县区和陇东南优势中药材产区之一。近年来,麦积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紧扣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不断加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采取多举措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2.中药材资源情况麦积区地形地貌复杂,渭河由西向东穿越区境北部,秦岭由东向西横亘南部,处于北温带亚温区域,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1日~28日,甘肃省民乐县农机局农机推广站根据中药材种植分布区域,在中药材收获前分别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的南古乡、新天镇、六坝镇,三堡镇举办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500余名农民参加。培训由多年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机推广的农机技术人员主讲,涉及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农艺及中药材收获技术要求等方面。同时还邀请药商和有多年中药材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甘肃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甘肃省66.7万hm2(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的实施,机械化双垄沟铺膜技术的大力推广,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11年,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达86.1万hm2(1291万亩),比2010年增加2.5万hm2(37.78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9.84%和粮食总产量的40.69%,玉米产量超过43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四成。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对保障甘肃省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油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以板兰根、甘草、黄芪、当归为主的根茎类中药材在甘肃省民乐县种植面积已达到25万亩,因其品质优良而闻名,该县也成为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成本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开始显现,专用收获机械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中药材机械化的生产需求。为此,民乐县农机局进行技术研发与攻关,力求从根本上破解收获难题。一、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的基本要求、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的基本要求1.对机具的要求根茎类中药材主要有:板兰根、根茎类中药材主要有:板兰根、  相似文献   

13.
牛贵茂 《农业机械》2022,(1):71-73+76
卓尼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种植中药材,尤其是近些年中医药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更加迅速,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中药材生产环节中劳动强度非常大,继续依靠人力的收获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庞大的产业需求,进行机械化中药材收获对于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卓尼县中药材生产收获机械化发展情况的分析,介绍了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的优势所在,对当前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未来我国中药材产业能够向着机械化、集成化、规模化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甘肃省内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情况,本文旨在为根类中药材后期初加工生产环节提供一种带有曲柄摇杆机构的根类中药材揉搓机。文中提出机具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传动系统与曲柄摇杆机构进行设计,对主要工作部件进行简单的运动分析。设计样机使用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率,为进一步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机械化提供一种新型机具,为同类研究提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甘肃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100万hm2。随着国家大量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相较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的现状,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玉米机收水平仅为22%。实践表明,玉米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生产率可提高30倍以上,这也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近日,全省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演示观摩会在威海市文登区召开。会议听取了文登区农机部门关于开展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情况的介绍,观摩了西洋参、丹参等机械挖掘收获现场作业演示。全省部分中药材生产重点市、县农机部门负责人等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省农机局战嘉波副局长出席会议。近年来,我省农机部门积极与有关科研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加大了西洋参等作物收获机械创新研发步伐,取得了有效进展。同时,注重内联外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山西省襄汾县中药材发展现状,从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探索,介绍了中药材黄芩的主要种植农艺特点、全程机械化作业,探究中药材黄芩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甘肃省为全面掌握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基本情况,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今后进一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的解决对策。2015年3-11月,根据甘肃省农机局《全省农业机械调查方案》,确定了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的专题调查,选取张掖市民乐县和定西市安定区作为典型调查对象,进行全县(区)普查,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抚顺市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保证与支撑。阐述抚顺市道地药材产业现状和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情况,提出提高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建议,以期为推动抚顺市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卫刚 《南方农机》2023,(15):97-100
西北地区属于丘陵山地,地块面积相对较小,中药材种类较多,栽种方式较为复杂,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机械化效率不高。为了提高西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并降低劳动力成本,笔者结合中药材的栽培技术,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际调查法,以当归、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为例,概述了其从种植到收获等具体环节的机械化现状,并指出了其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自然条件影响、作业质量不高、机具的技术含量低等。基于此,提出了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中药材种植模式标准化发展、高效使用种植环节中的机具等解决措施,并进一步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通过提高中药材机械化装备技术水平助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