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内蒙古林业》1995,(11):21-23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技术林虹樟子松是呼伦贝尔沙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能在呼伦贝尔沙地年降水量仅280毫米的半干旱条件下天然更新,且生长良好。樟子松结实量大,种子具翅,可随风飘出数公里,发芽率在90%以上,因此可成为当地封山(沙)育林的优良树种。一、封育...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分布面积较广,有大面积的疏林地,具有天然落种更新能力,发展潜力巨大。在樟子松基地建设中以封育为主,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强化工程建设后期管护,巩固樟子松基地建设成果,确保樟子松资源总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推广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乔木,干形通直,材质优良。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呼伦贝尔沙地年降水量280mm的半干旱条件下进行天然更新,生...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动态,以及NPP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总结出了以下结论:①青藏高原年均NPP为0.3Pg Ca-1,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与该地区的水热条件和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一致;②近年来,青藏高原的植被生产力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年增加速率约为0.7%;③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生物生长的主导因子,青藏高原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增加而增加;④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植被NPP,在IPCC预测的B1、A1B和A2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的NPP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区四大沙地之一。过去曾有樟子松森林环境的历史,今天又具备恢复发展樟子松林的主地条件。本文通过调查了解论证了把呼伦贝尔沙地建成樟子松林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提出了主要措施和设想,对治理我区沙地和在沙地发展珍贵的樟子松林,乃至把沙地建成樟子松基地方面阐述了依据,谈出了建议、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纯林长势良好,但在干旱年份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现象。文章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按林分年龄、坡向、坡位、坡度取样,分析土壤含水量,研究枯死现象与林地环境因子和立地条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樟子松生物生产力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解析木及生物量调查资料,对樟子松蓄积量、材积生长量与密度的关系,生物生产力与密度的关系以及樟子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蓄积量、材积生长量、生物生产力与密度密切相关;以620—820株/hm~2为中龄林的适宜密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不同。该研究为评价樟子松人工林及其结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毛乌素沙地沙漠研究中心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选取可能影响其生长的气候因子并运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樟子松和油松高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樟子松树高生长量的主导气候因子依次是前一年的降雨量、≥10℃积温、年蒸发量;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前一年降雨量与当年降雨量;该区樟子松的生长表现明显好于油松,并且在干旱年份表现出更强的抗旱特性,所以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现地调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樟子松枯梢病、松针红斑病和松苗立枯病;常见虫害主要有: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油松球果螟等。沙地樟子松病虫害防治主要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4个方面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造林、封育已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护林科技》1994,(3):49-51
<正> 呼伦贝尔沙地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南部及北部部分地带,在沙地上分布有大面积的樟子松天然林、疏林及散生母树。由于面积大、更新速度快、长势好已引起国家林业部门和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学者到呼伦贝尔沙地考察、研究樟子松。目前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的造林、封育工作在上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当地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嫩江沙地杨树用材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沙地杜蒙和讷河2个区域12个杨树样地标准木调查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几种杨树的地上净生产力范围;通过对生物量和生产力构成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了杨树合理的经营密度,表明林分密度应根据不同的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间空地在森林动态演替中的作用,文章以呼伦贝尔市30 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大小不同林间空地,对林间空地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不同面积等级林间空地内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进行开林间空地式的改造和抚育经营,同时,在开林间空地初期可以补植适量植物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天然更新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母树密度不同,天然更新苗数量和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年龄结构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密度因林分类型的差异明显不同。在疏林地(树龄30 a),平均更新苗密度每2 500 m2为13株,在火烧迹地平均更新苗密度每600 m2为28.5株,樟子松单株样地平均更新苗密度每600 m2为118.8株。不同年龄的天然更新苗保存密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且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研究区天然更新苗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套种1年生细叶青冈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采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对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并以马尾松纯林作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04.37 t·hm-2和245.94 t·hm-2;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处于主林层,其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1.80%;在林木总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在纯林中占总生物量的64.77%,在混交林中占60.17%,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8.62%、16.95%)>枝(8.99%、13.46%)>皮(6.55%、6.37%)>叶(1.07%、3.05%);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10 m高度的生物量分布比例为67.3%,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叶片主要分布于2~11 m及17~22 m两个高度范围,而马尾松纯林则集中分布于15~23 m之间;混交林根系在土壤中呈哑铃型分布,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 cm)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43.3%和28.2%;而在纯林中,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金字塔型分布;混交林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13.24 t·hm-2a-1,比纯林增加80.38%;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生产力大小为干>叶>枝>根>皮,纯林中表现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为以后的樟子松人工造林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调查,利用蛮汉山林场樟子松6块标准地调查的解析木数据,结合凉城县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蛮汉山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气候因子顺序是:年平均风速(x6)〉年平均湿度(x5)〉年降雨量(x4〉年极低温度(x3)〉无霜期(x7)〉年平均气温(x1)〉年极高温度(x2);年平均风速(x6)和年平均湿度(x5)是影响蛮汉山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两个主导气候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得知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关键因素;最后建立了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嫩江沙地杜蒙和讷河两个区域12个样地的标准木调查资料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几种林分的生物生产力范围,通过对生产力构成因素的分析确定了樟子松合理的经营密度,表明林分密度应根据不同的造林目地和立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母树林种子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有其极强的适应力,因而近年来已被“三北”地区列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特别是土壤条件不良,气候条件恶劣地区更为注重发展樟子松人工林。正因如此,其种子的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化,已严重地阻碍了对樟子松的引种及推广。章古台现有樟子松母树林2317亩,据近10年统计,平均每年产种子150kg,远远满足不了当地需要(每年购种量750kg左右),因而研究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合理组织经营管理,提高母树结实量,对解决樟子松种子供应的紧张状况,增加单位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浙江中部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对浙江中部4种公益林的净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中部公益林植被恢复成效显著,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达到5.52 t·hm-2·y-1、6.47 t·hm-2·y-1、7.09 t·hm-2·y-1、8.56 t·hm-2·y-1,高于浙江省的整体水平。密度是影响当前公益林净初级生产力大小关键。在较低的水平下,密度每增高1000株·hm-2,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增长1.56 t·hm-2·y-1、1.22 t·hm-2·y-1、0.93 t·hm-2·y-1、和1.45 t·hm-2·y-1。公益林群落生物量与净初级生产力具有较高相关性,但利用这个关系在大尺度上推算生产力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采用本地的参数和按类型分类进行详尽的统计,得到的生产力估算值更可靠,对公益林经营管理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毛乌素沙地土壤盐渍化治理过程中,开展了樟子松栽培试验,分析了盐渍化程度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 pH值以及阴离子CO32-、 HCO3-、 Cl-和交换性Mg2+、 K+、Na+的质量分数随之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地段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38%、8.65%和5.92%,差异显著;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树冠覆盖率和生产力随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下降,重度与轻度和中度之差存在差异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当土壤盐渍化达到重度时,樟子松的存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