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埋线是埋在土壤中的绝缘导线.绝缘防护层线芯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影响正常供电.本文对地埋电力线路常见故障作以介绍,供参考.1 单相断线并接地1.1 如果该相故障属于点接地,接地电阻在20kΩ以上.当漏电保护器整定电流调得较大,线路虽然接地仍能送电,但受电端将会出现电压降低,该相电能表微动.  相似文献   

2.
甘德辉 《农村电工》2003,11(4):21-21
1电容器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原因1.1电容器组母线电压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1.1倍。1.2超过规定的短时间允许的过电压;通过电容器组的电流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倍。1.3电容器连接线接点严重过热或熔化。安装时接点未能紧固或由于电容器内部出现故障引起接点松动而造成接触电阻增大。1.4电容器渗、漏油。并联电容器运行渗、漏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产品质量不良;运行维护不当;长期运行缺乏维修导致外皮生锈、腐蚀而造成电容器渗、漏油。1.5电容器外壳有较为明显的异形膨胀。强…  相似文献   

3.
1 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1.1 由于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完全接地时升至线电压值),系统中的绝缘薄弱点可能击穿,造成短路故障。1.2 故障点产生电弧,会烧坏设备并可能发展成相间短路故障。1.3 故障点产生间歇性电弧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其值可达相电压的2.5~3倍,对系统绝缘危害很大。2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象征2.1 中央信号:警铃响,“X千伏X段母线接地”光字牌亮。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还有“消弧线圈动作”光字牌亮。2.2 绝缘监察电压表指示:故障相电压降低(不完全接地)或为零(完全…  相似文献   

4.
测量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对检查变压器整体的绝缘状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 ,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 ,以及贯穿性的缺陷。当绝缘贯穿于两极之间时 ,测量其绝缘电阻时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既通过测量才能灵敏地查出缺陷 ;若绝缘只有局部缺陷 ,而两极间仍保持有良好绝缘时 ,绝缘电阻降低很少 ,甚至不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查出这种局部缺陷。测量绝缘电阻时 ,采用空闲绕组接地的方法 ,其优点是可以测出被测部分对接地部分和不同电压部分间的绝缘状态 ,且能避免各绕组中剩余电荷造成的测量误差。变…  相似文献   

5.
6.
1系统接地的特点.电力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我国3~66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埋线在使用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产生诸如断线、接地等故障。而查找故障点,却是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情。一般大都采用分段法查找。但这种方法,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还要把地埋线断开,增加了许多接头,人为地制造了故障因素。本文针对短程地埋线接地故障的查找,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简单方便的查找方法,供电工同行们参考。 地埋线接地故障分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两种,即芯线对地绝缘电阻很低或低于正常值而芯线本身无断线现象。电线探伤大都采用电桥法,而电桥法以低电阻为宜,因而对于高阻接地的地埋线,应将接地点加高压击穿,使其绝缘电阻降低,而后再用电桥法测量查找。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找出接地的那根线; 2 找一根与故障电线一样长的双股胶质线,线径粗细均可,并将两端线头剥开露出数厘米,然后扭绞短路; 3 把双股胶质线,沿地埋线走线方向平放,把双股胶质线短路头接在地埋线故障线的两头;  相似文献   

8.
邢芳 《农村电工》2011,(12):28-29
农村电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压等级为10~35kV的线路送电,而这类配电系统全都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的不接地系统。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必须对线路各相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所以在网络中装设了二次侧具有两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接成星形,另一个绕组接成开口三角  相似文献   

9.
10.
刘钧 《农村电工》2006,14(11):22-22
1 单相接地故障的特征 线路中某相导线一点对地绝缘性能丧失,该相电流便会经由该接地点流入大地,形成单相接地。它是电气故障中发生最多的一种故障,其危害主要是使三相平衡系统受到破坏,非故障相电压将会升高到原来的√3倍,甚至可能引起非故障相绝缘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任致程 《农村电工》2006,14(6):45-46
这是保护桩。裸导线对地面和交叉跨越的垂直距离,应按导线最大弧垂计算,对平行物的水平距离应按导线最大风偏计算。对地面、建筑物、树之间的最小垂直与水平距离是这样的:村庄、集镇(垂直)6m;田间(垂直)5m;交通困难的地区(垂直)4m;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垂直)3m;建筑物垂直2.50m,水  相似文献   

12.
220kV线路高频保护故障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高频保护是当被保护线路区内发生故障时,使线路两侧断路器同时陕速跳闸的一种全线速断保护,一般用作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实现全线速断的方法是利用输电线路本身作为传送高频信号的通道,将线路两侧的保护动作信息进行交换和比较,以判断是区内还是区外故障。高频通道是利用输电线路作为传递信息的通道,设备较多,并且线路两侧各一套,发生通道故障的几率较高。作为传统的全线快速保护,高频保护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还是大量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农用运输车电系的故障无论是发生在线路上,还是设备上,就其实质而言无非是断路或短路.如果以线路接火线的一端为前,搭铁一端为后,则线路断路之前仍有电,可以和机体搭铁组成回路,而断路之后没有电.当局部短路时,负载因短路而失效,这条负载线路的电阻将减小,使电流猛增而熔断保险丝.判断故障的主要根据是看线路每一段是否有电以及线路电阻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4.
1常见输电线路故障的分类及特点1.1雷击闪络故障据统计,全国110~500kV线路雷击造成线路跳闸次数占全部跳闸故障总数的30%~40%,雷击故障跳闸一直占输电线路跳闸的第一位。雷击故障的特点为:一般发生在雷雨季节,如华北地区6~7月份是雷击故障高峰,一般8月中旬以后雷击故障减少;线路重合闸装置一般会重合成功;  相似文献   

15.
所谓小电流接地系统系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在该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的不变(仍对称),况且系统的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所以不需立即切除故障。但由于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系统中的绝缘薄弱点可能击穿而造成短路故障;故障点产生间歇性电弧时,在一定条件下,将会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对系统的绝缘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正确判断单相接地故障,从而避免对系统的危害呢?一般系统发生单…  相似文献   

16.
失电是常见的故障 ,这时应先检查总配电箱 ,看熔丝是否熔断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俗称漏电保护器 )是否跳闸 ,如果两者均没有 ,用验电笔或万用表测量下户线末端是否有电 ,没有的话 ,说明下户线以上没有电 ,应通知当地电工处理 ;有电的话 ,说明配电箱以下有问题 ,一般是相线或中性线开路 ,应先查出哪根导线断线 ,查出后连接好或更换新线即可。如果漏电保护器跳闸 ,说明导线或某个电器有漏电现象 ,如知道哪个电器漏电 ,可直接将其退出 ;否则先送空线路 ,再逐一给每个电器送电 ,可以查出是导线或某个电器漏电 ,把漏电电器退出 ,请专业师傅修理…  相似文献   

17.
电力变压器在运行中的故障,一般可以通过变压器的运行温度、声音以及通过仪表的指示观测电压、电流的变化和气体继电器的动作指示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10 kV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产生各种危害,更甚者会造成触电事故.通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对电力工人进行培训、装设绝缘监察装置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电力电缆故障的判断和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营区内电力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采用电力电缆作为供电线路 ,其优越性愈来愈显著 ,但在电缆线路的运行中 ,常常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故障 ,这些故障有的一目了然 ,有的很难查找。下面提供一些测试技术供大家参考 ,以期促进实际工作的查寻效率 ,从而节省人力物力 ,缩短处理电缆事故的时间 ,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故障的类型电力电缆由于机械损伤、绝缘老化、施工质量低、过电压、绝缘油流失等都会发生故障。根据故障性质可分为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高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断线故障、断线并…  相似文献   

20.
李东 《农村电工》2004,12(5):31-31
失电是常见的故障,这时应先检查总配电箱,看熔丝是否熔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是否跳闸。如果两者均正常,用验电笔或万用表测量下户线末端是否有电:无电,说明下户线以上有问题,应通知当地电工处理;否则,说明配电箱以下有问题,一般是相线或中性线开路,应先查出哪根导线断线,查出后连接好或更换新线即可。如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跳闸,说明导线或某个电器有漏电现象。知道哪台电器漏电,可直接将其退出;否则先送空线路,再逐一给每台电器送电,可以查出是某段导线或某台电器漏电,把漏电电器退出,请电工修理即可。如果熔丝熔断,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