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有两种非标准正确接线方式:(1)元件1采用线电压UBC和相电流ib,元件2采用线电压UAC和相电流iA,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BCib UACiA;(2)元件1采用线电压UCA和相电流ic,元件2采用线电压UBA和相电流ib,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  相似文献   

2.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误接线造成的计量误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简例(1) 其中一相电流互感器二次极性接反 :假如 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反极性 ,则各个元件所计量的功率表达式为 :Pa′=Ua(- Ia) cosφa=- Ua IacosφaPb′=Ub Ibcosφb    Pc′=Uc Iccosφc三元件功率之和为P′=Pa′+ Pb′+ Pc′=- Ua Iacosφa+ Ub Ibcosφb+ Uc Iccosφc当三相电路平衡时Ua=Ub=Uc=U0Ia=Ib=Ic=I0φa=φb=φc=φ0则 P′=U0 I0 cosφ0而实际输出电能  P=3Uc Iccosφ0 ,故 P′≠ P。由以上分析推导可知 ,本例错误接线造成的计量误差是计量装置只计量了 1/ 3的有功电能 ,乘以 3为实际有功电能值。(2 ) …  相似文献   

3.
宋利斌 《农村电工》2004,12(8):37-37
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开加工厂的农村用户反映,自家的低压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有潜动现象,这段时间加工厂没有用电,电能表却仍然转动,但转动不快。根据该用户反映的情况,我们对其电能表进行了校验。电能表在运行或校验时,常会出现只加电压而负载电流为零时,表盘仍然连续旋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压潜动,简称为潜动。该用户的电能表  相似文献   

4.
在电能计量中由于电流互感器错误接线造成了有功、无功电能计算的不准。为纠正错误接线,文章例举了六种错误接线,但在三相四线中,像无功表的错误接线可有多种情况,我们仍可通过分析,纠正错误,避免计量的失准。  相似文献   

5.
从电能表的基本计量原理 P=UIcosφ可知 ,一个电能表能否正确计量 ,取决于电能表的质量及安装和接线的正确性。接线错误 ,会直接导致电能表慢转、不转或倒转等异常现象 ,甚至烧毁电表。本文介绍电能表几种常见接线错误 ,从接线错误对输入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及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的影响来分析。低压三相三线制电路有功的测量 ,供电部门习惯上采用一只三相二元件电能表计量 ,如图 1所示。(a) 接线图    (b) 向量图图 1 三相二元件电能表正确接线图输入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分别是 Uab、Ia和 Ucb、Ic。当三相系统完全对称时 ,则…  相似文献   

6.
电能表的测量接线根据被测线路分为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并依据被测负荷的大小和计费方式分为直接接入式、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有功无功联合接线等形式.电能表的接线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电能的正确计量,还影响用电安全,因此,选择、使用标准的接线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万宏伟 《农村电工》2006,14(3):41-41
电能计量装置中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接线较为简单,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作由3只单相电能表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睑查接线的正确与否。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表误接线的概率较高,且出现接线错误往往不易判断,而且由于该类表计所计量的电能量大,其影响和后果也严重。现以此类电能表为例,浅析其接线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电能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供用电双方的利益。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笔者现列举出工作中遇到的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实例,并提出防范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帮助。1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实例例1:某电能计量装置,为三相三线电能计量方  相似文献   

9.
电能表接线完毕,经检查无误后还应进行带电检查,以确保接线正确.现介绍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常用的2种带电检查的方法,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错误接线的检查程序及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接线 ,一般可按下述程序进行检查分析 :( 1) 根据实际接线绘制电能表的接线图。( 2 ) 按对称的电路 (负载对称 )绘出三相电压、电流的向量图。( 3) 根据实际接线判断电能表中各元件所施加的电压、电流 ,并同时绘出线电压向量。( 4 ) 找出每个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和它们的夹角 ,建立计量功率的公式 ,如P′=P1+P2 +P3=UAIAcosφ1+UBIBcosφ2 +UCICcosφ3 ( 1)或   P′=P1+P2=UAIAcosα1+UBIBcosα2 ( 2 )( 5) 用三角函数计算上式与正确的计量公式3UφIφcosφ或 …  相似文献   

11.
机械式电能表误接线时,可能表字不走或表字回退;而电子式电能表误接线时,只要计量的绝对值不为零,就会向前走表字,一旦发生误接线往往不易发现.本文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功率表达式法分析三相三线两元件电子式有功电能表的误接线.  相似文献   

12.
陈强  胡彦杰 《农村电工》2006,14(10):38-38
电能表错误接线会给电能计量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必须进行电能量分析和更正。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错误接线的相量分析,推导出电能表错误接线所反映的电能(功率)表达式,进而计算出更正系数,最终达到从错误计量结果中求出实际电能量数。由于三相电能表使用场合广泛,出现的错误接线更是形形色色,笔者根据工作实际案例,对三相三线电能表和三相四线电能表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场检查电能表错接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刚 《农村电工》2008,16(1):38-38
1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检查 主要检查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与电能表的电流进出线相符,电压的相序是否为正相序,电压与电流是否同相,接头接触是否良好等.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4月 16日 ,我矿区电力局对凤凰水泥厂实行专线供电 ,高压计量。当时计量 TA型号为L A - 10 ,0 .5级 ,变流比为 2 0 0 / 5 ,其中 A相制造号为 5 5 4,C相制造号为 30 2 5。此专线运行后至 1999年 5月 7日这段时间 ,发现电流表指示异常 ,经检查 ,二次接线正确。于是将计量 TA送到我局计量检验 ,制造号为 30 2 5即 C相 TA的实际变比为 10 0 / 5 ,与铭牌不符。造成我局对凤凰水泥厂计量错误。我局 4月 16日抄凤凰水泥厂表底为 936 1,4月 2 5日为 95 30 ,5月 7日为 96 79,倍率为 40 0 0 ,cosφ按 0 .97计算。1 分析由上面实例可知 ,…  相似文献   

15.
钳形电流表是一种在不断开线路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测量线路中电流的携带式电工仪表,使用起来快速、简捷、方便,在基层供电所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笔者现介绍一种利用钳形电流表测电流以检验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的简单方法,供参考。一般用户三相用电负荷基本平衡,电能计量总表可采用2只电流互感器(接L1,L3相)的三相三线式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 10 k V配变及大用户配置的单相电能表计量装置 ,大都采用带有电流互感器进行计量 ,但其接线方式上却出现了常见的两种 (见图 1、2 ) :图 1图 2  从以上两图所示的接线方式来看 ,最大的区别是 :图( 1)接法把电压线接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 K1端子上 ,通过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和电能表连片将电压送到电压接线端子。图 ( 2 )则是直接把电压从电源线上引到电能表电压接线端子。两种接线方法相比 ,图 ( 1)接法比较简单省事 ,经调查发现 ,农村普遍使用这种方法 ,但此种接线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 :( 1) 按照规程要求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应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在电能计量管理中 ,由于电能表接线错误 ,断线(失压、断流 )所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大 ,易被人们所发觉和重视。而由于电能表非常规接线或使用不当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小 ,一般误差只在百分之几~十几 ,不易被人们所发觉与重视。但是 ,如果它乘以倍率所引起的误差却很大 ,且作为交易结算的电能计量装置要求公平、准确、合理的原则。因此 ,电能表常见非正规接线引起的计量误差同样不可忽视。现笔者列举低压有功电能表常见非正规接线引起的计量误差的现象 ,并加以粗浅分析和提出改正措施。1 引起误差的现象(1) 单相电能表 :11表乘 2 :即用一个单相 …  相似文献   

18.
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专用仪表 ,由于仪表本身结构上的原因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电能测量时 ,测量值与实际值是不相等的 ,其差别称为误差。1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误差调整方法三相三线电能表是发电厂、供电部门和大电力用户使用的电能表 ,它的准确与否影响很大 ,其内部元件间的关系又较复杂 ,所以 ,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将表调准。(1) 分元件调整 :1平衡调整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 ,cosφ=1时 ,先对第一组元件通以额定电流 ,第二组元件无电流 ,利用第一组元件的平衡调整装置调误差 ,使误差的方向比负载不平衡误差稍偏正些。然后使第…  相似文献   

19.
20.
按照计量规程要求,三相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回路导线要分相色,导线的颜色要按照规程规定:黄、绿、红、蓝、黄绿相间分别代表U相、V相、W相、中性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