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灰翅麦茎蜂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穗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青海省湟水流域民和、西宁、大通3地田间播种12个春小麦品种以测定灰翅麦茎蜂幼虫蛀茎危害对各品种单株穗粒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春小麦品种被害单株穗粒重显著下降,损失率为9.4%~37.3%。辐阿1号损失率低,显示一定的耐虫性。  相似文献   

2.
灰翅麦茎蜂成虫羽化出茧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是甘、青两省春小麦主要蛀茎害虫。近年来,麦茎蜂为害日趋严重,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年损失小麦数千万kg。关于麦茎蜂的防治,国内主要采取成虫期药剂防治的方法。为了掌握最佳防治时期,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作者对不同地区麦茎蜂成虫羽化出茧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麦茎蜂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小麦茎秆为害,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产量减少,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麦茎蜂幼虫为害隐蔽,单一的措施很难及时有效地降低其种群数量,不同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即害虫综合治理,已成为治理麦茎蜂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灰翅麦茎蜂和北美麦茎蜂为主,综述了麦茎蜂的为害特点、寄主选择、田间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今后麦茎蜂害虫防控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翅麦茎蜂是取食冬、春小麦的单食性害虫,在甘肃、青海一年发生1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根茬中滞育越夏、越冬。经研究明确了此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以大面积轮作倒茬最为有效,药剂防治以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hm23.75~4.5kg或3%颗粒剂60~75kg配制为毒砂土,在成虫羽化盛期地面撒施防治幼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5.
刘爱萍  徐林波  路慧 《植物保护》2008,34(6):117-121
对甘肃、青海地区春、冬小麦麦茎蜂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在甘肃地区的平均危害率为7.9%,在青海地区平均危害率为12.5%。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天敌以镜面茎姬蜂(Collyria catoptron Wahl)为优势种,甘肃地区天敌寄生率为9.6%,青海地区仅为1.6%。有针对性地对麦茎蜂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天敌保护利用、抗虫育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麦茎蜂的初步观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相国 《植物保护》1989,15(1):41-41
自70年代后期以来麦茎蜂在青海、甘肃等地区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春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 麦茎蜂(Cepbus pygmacus L.)成虫体长10—12mm,全身呈黑色,触角丝状,前胸长,翅膜质透明,幼虫浅黄色,体长9—10mm左右,呈“S”形,口器褐色,足退  相似文献   

7.
吴向军  高洪 《植物医生》1998,11(6):14-15
麦茎蜂(CephuspygmaeusLinnaeus)是南阳地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80年代以来,邓州市植保站的有关技术人员对其发生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麦茎蜂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一、麦茎蜂的预测预报1.根据其化蛹进...  相似文献   

8.
麦茎蜂(Cephus sp.)是春小麦的主要蛀茎害虫。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麦茎蜂发生与为害的报道。麦茎蜂的生活周期为1年1代,除成虫羽化出土进行交尾产卵的3~5d外,其余时间均在小麦茎腔内生活。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内结茧休眠越冬,幼虫休眠期为300余d。本文着重研究麦茎蜂幼虫在休眠越冬期间,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生态及耕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滴灌春小麦不同茎鞘节位果聚糖和NSC向籽粒转运提高产量的氮素响应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主区,分别以施氮量300、255、210、0 kg·hm-2为副区,研究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茎鞘不同节位(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其余节间) 果聚糖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转运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春小麦茎鞘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及茎鞘干物质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则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各指标均以施氮量255 kg·hm-2处理表现最优;各节位相比,其余节果聚糖代谢酶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以及茎鞘干物质量最大,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倒二节高11.18%~35.77%、14.77%~45.65%和25.81%~33.83%;两品种比较,XC37茎鞘中贮藏物质积累运转效率高于XC6,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XC6高32.53%~116.74%、26.06%~35.26%和6.32%~21.73%;施氮量与品种互作效应对果聚糖、NSC花前转运率和贡献率及其穗下节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果聚糖和NSC代谢及产量在施氮量为255 kg·hm-2时表现最佳,该施氮量是新疆滴灌春小麦适宜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0.
灰巴蜗牛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巴蜗牛Brad)rbaena ravida(Benson),又叫水牛儿、狗螺丝、软螺丝。属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灰巴蜗牛属软体动物,行动迟缓,借足部肌肉伸缩爬行并分泌粘液,爬过处会留下发亮轨迹。灰巴蜗牛危害性大,分布范围广,是危害多种植物的苗期和成株期食叶有害生物。幼贝食量很小,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  相似文献   

11.
大豆灰斑病叶部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在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大豆灰斑病叶部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获得86组感病品种(合丰22)和66组抗病品种(合丰25)普遍率与严重度间对应关系数据,在计算机上分析了两者的关系(I-S关系)。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叶部病害的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br#SS=-2.8029+0.5252IS±6.4364(SS、IS-感病品种严重度和普遍率)#br#SR=-0.3843+0.6334IR±3.7679(SR、IR-抗病品种严重度和普遍率)#br#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对大豆灰斑病叶部病害的I-S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扩散flow-32包裹式茎流计,于2014年6—9月对柴达木盆地的沙棘茎流速率进行连续观测,并应用Vantage Pro 2小型气象站对林地的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同步采集,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棘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茎流速率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晴天下沙棘茎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典型阴天下沙棘茎流呈单峰型,晴天的平均茎流速率是阴天的2.87倍;生长季各月的平均茎流速率为:8月7月9月6月;6—9月沙棘茎流速率与温度、太阳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各气象因子相关系数绝对值为:太阳辐射(0.811)大气温度(0.594)湿度(-0.571),太阳辐射是主导环境要素;用SPSS软件针对上述3种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回归模型Fs=19.268-0.221Ta-0.055RH+0.036Rs(R2=0.82),能够对柴达木盆地的沙棘蒸腾耗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多,与棉花和黄瓜上的相比有显著差异。室内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的体重较大,约0.36 mg,显著高于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体重。室内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平突蚜茧蜂在西葫芦上对棉蚜的寄生率较高,其中来源于西葫芦上的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棉花和黄瓜上蚜虫的寄生率分别为81.3%、58.3%和44.0%。本文初步明确了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具有偏好性,为棉平突蚜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