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乡村文旅产业的休闲游、品质游与生活方式游成为热门,森林康养产业也凭借着森林资源、自然风光及与城市近郊相邻的优势迈入了黄金发展期。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基于对森林康养产业市场发展内驱力的分析,理清当前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困境,并围绕产业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产业资金支持和资源挖掘等4方面,探讨森林康养产业的新时代发展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8,(2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森林康养是健康服务业、旅游业和林业相互融合的新理念,是健康产业和森林旅游一抹新的潮流,包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是森林康养的主要目标。如何开拓森林康养的建设路径,是森林康养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草原开发有关部门和民政部门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公布未来森林康养服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加强了现有森林发展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森林康养需要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要求。开展康养模式服务,不仅有利于发展广东省的森林经济优势,能够为目前森林康养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旅游经济、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广东省森林康养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及康养要素,以期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卉》2020,(12)
本文主要论述了森林康养的内涵和要素,分别探讨了森林康养产业和天然林保护的实际意义,并分析在森林康养产业化模式下的天然林保护措施,为地区进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天然林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对安康森林康养现状的评价分析,指出安康森林康养的发展机遇,通过探究安康森林康养的价值,分析森林康养在生态价值、医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在安康真正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再次为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机遇、新活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作为林下经济产业的一部分,在全省林下经济千亿元产业的目标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黄海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路径、举措、及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的现实路径。以期对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更能让全民共享绿水青山的硕果业绩。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林业发达省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历史,深入研究了山西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全省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欣  黄润 《现代园艺》2024,(10):156-158
康养产业是旅游行业与大健康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旨在探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六安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的现存问题,提出符合该区森林康养基地的发展思路,探析长三角地区康养基地的打造;通过合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制定系统规划,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六安市森林康养基地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康养对维护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康养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阐述了有关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进展,并就森林康养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参与森林康养活动可产生直接及间接的健康效益,直接的功效包括获得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健康收益,间接的功效主要是可以促进社会交往。森林康养可增强自尊、改善情绪、促进放松感、提升幸福感,还可以明显降低人体医学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森林康养基地的产品体系规划设计方法,以湖南省天鹅山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为例,将"问题导向型"规划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基地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规划中。通过对天鹅山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的现状分析,发现基地发展面临如何提升市场辨识度、如何确定森林康养专业程度和如何实现市场培育和基地盈利等问题。为解决天鹅山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规划设计了明星产品、森林康养产品(大众健康型和预防保健型)、森林体验产品(休闲度假型和自然教育型)3类产品。而后,根据天鹅山空间布局和资源特点进行产品细化,建立完整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最终实现对森林康养产品规划设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胜荣  潘柳廷 《花卉》2020,(2):196-197
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越来越重。本文针对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实现产业合理布局、资源的优化使用,为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花卉》2018,(22)
国家林业局在2011年度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时就将森林疗养理念引入到其中来,此后森林疗养理念在我国南部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并将我国的国情以及森林现状把森林疗养这一理念重新定义为森林康养,但其本质上是相同的。本文先是对森林康养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森林康养理念展开对比,并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外部环境对森林康养理念的影响,主要是从景观因素以及大气环境下展开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推广经验,对森林康养的发展要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贵州拥有丰富的茶园资源和森林康养资源,对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贵州大健康和大旅游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将茶园资源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科普等结合起来,建设特色茶园型森林康养基地是贵州众多茶产区推动林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茶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贵州凤冈县魅力黔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的特色,从其主题定位与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康养林规划、康养产品规划、管理经营与保障规划等方面对康养基地的总体规划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同类型的茶园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梳理和分析将乐县森林资源情况、森林旅游特色和森林康养发展现状问题,为将乐县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提升人们的健康为主题,以养生休闲、医疗、康体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从森林康养的兴起、发展进程、创新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林业局在2011年度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引入森林疗养理念,此后该理念在南方一些城市实行,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我国国情和森林现状将森林疗养这一概念引申为森林康养,其中的本质和目的是一致的。本文首先对森林康养的含义进行解释,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森林康养模式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叙述了外部因素对森林康养的影响,具体描述大气环境以及景观因素的影响。用日本东京都奥多摩森林康养建设为例,对比可以看出该项目的运营方式以及建设方略等方面的优点,为发展秦岭森林康养产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永 《现代园艺》2023,(8):27-29
森林康养坚持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近年来备受人民的青睐。利用文献综述法对森林康养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要亲近大自然,森林康养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通过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简单地介绍森林康养概念,并结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洪雅玉屏山森林康养资源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并针对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今后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森林康养景观常常表现为隐性的方式存在着,需要深入地探索才能把握。森林康养景观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森林的存在而逐渐变化。基于这2点了解森林景观,提出了中国传统的森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中国传统的森林康养设计是整治森林景观的行为,是保护和利用森林景观的代表性与安全性的途径。同时,森林景观又是设计的基础,森林景观作为中国森林康养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康养文化相融至关重要。在森林景观与康养文化之间,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森林康养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建立从森林及周边景观到传统森林康养文化的一种系统性和联系性的设计观念,要充分认识森林康养景观的设计是对森林的整治、文化的继承、自然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其次,森林康养景观设计从空间层次、历史层次以及康养层次,去认知背后的中国森林康养文化及设计过程。最后,中国本土的森林康养景观设计需要建立一种以森林为基础,以大众的普适性为根本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