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属性特征。结合常熟李市村地域文化调研梳理,以村落原供销社旧建筑为改造设计对象,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探索。研究从相关概念阐释出发,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原则,并基于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调研与梳理,从凝练乡村历史文化符号、场景再现表达、传统技艺体验、空间色彩表达4方面,提出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策略,为乡村地域文化传承与复兴、乡村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的传统文化面临众多危机,部分具有乡土特征、地域特色与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被破坏,所以,构建美丽乡村应摆脱传统新农村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对于乡村景观环境的有效改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独具地域特色与历史记忆、民族特色,有助于营造浓郁的乡村氛围,切实提高乡村优良环境与文化品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生存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携亲带族迁徙到某个地理区域定居落户。长期的适应、改造、利用自然过程,逐步形成地理、自然、文化、宗族和语言特征等景观环境综合体。本文对融安县3个不同方言地域乡村景观现状作阐述,进而提出兼具生态、景观功能,凸显地域特色的区域乡村景观建设初步探讨意见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各地历史文化名村的逐渐遗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海南"文山村"为例,针对乡村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历史建筑景观风貌破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因素分析,试图通过环境教育,提出美丽乡村环境改善和地域特色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园林展作为反映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人文旅游的新亮点,而各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是园林展园所展示的重中之重。基于建筑学和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建筑的空间、形态、色彩、材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匾额与楹联6个方面入手,探索地域文化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长沙园建筑中的应用,对展园建筑和地域文化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乡村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对成都平原乡村景观地域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以农为核、以田为基、农田成片及以水为脉、以路为骨、水路成网和以林为屏、随田散居、田林镶嵌的特点。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周山地及川中丘陵地区的乡村景观从农田耕地景观、居住聚落景观及人文景观3个方面进行对比,并与同是平原且农业发达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从景观尺度、景观格局和肌理以及视觉意向3个方面进行差异分析,认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在多方面具有突出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陶彦松  区智 《现代园艺》2023,(10):91-93
面对当下乡村旅游消费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需在传统村落房屋、街巷、广场、标志性景观、周边水系等景观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改造设计。围绕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玩赏、文化消费需求导向,考虑不同乡村地区存在的地形地貌、建筑文化理念、景观审美观念,以传统村落景观为例,对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宏观生态环境、中观建筑及空间结构、微观旅游体验景观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在保留与还原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完成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格局、建筑结构、生态及服务环境再造,以满足乡村旅游民众的生态性、文化性与娱乐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乡村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设计出有助于传承乡村文化的景观,同时要确保乡村美丽景观的完整度,高度重视特色设计,展现特殊的文化风采。基于地域文化的美丽乡村景观进行概述,分析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构建乡村景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开展乡村景观设计,实现乡村文化特色的表达,不仅是我国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性要求,更是打造幸福、和谐、生态、人文乡村环境的必然要求。江南文化作为较大单元的地域文化,与齐鲁、岭南、巴蜀、中原等地域文化相比,其独特性尤为明显。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概念、乡村景观类型,其次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最后以江浙沪一带的农村为例,探讨了通过乡村景观进行地域文化表达的方法,形成一些新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以期助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运用地域文化,能够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效益,推进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相融合,以此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魅力。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概念及关联,论述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原则,提出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2.
《花卉》2020,(12)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对于乡村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美好时代的伟大发展,我们要利用好自然,保护好自然并融入其中,保持乡土特色,留住乡愁,在生态自然环境面前,依然能够合理的进行人工建设,保持乡土景观特征,对乡村景观建设进程中乡土性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乡土景观特征研究得出美学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土"特征、生态性特征、传统情感传承的特征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居住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得传统的乡村景观形态发生巨大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乡村景观在自然生态、传统人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缺失、对乡村人文资源的破坏、景观脱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4.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B08庭院改造项目为例,探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尊重当地村民意愿,充分发掘乡村地域文化,形成由设计师引导,村民主动参与设计和施工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改善...  相似文献   

15.
郑馨  周子正 《现代园艺》2023,(9):124-126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乡对立转向城乡融合的关键瓶颈期,需要在多层面、多维度上进行改革。从生态智慧乡村设施改造原则、景观设施改造技术路径以及改造策略出发,结合当前乡村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配合城乡规划发展目标,对乡村景观环境设施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以打造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的新型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公园的风格特色往往与这个公园的建筑风格是相呼应的,城市公园建筑建构要符合地域性特征、审美特征等,使我们进入园内找到归属感和亲切感,来唤起市民的家园意识。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地域性的建筑调研,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获得一些具有创新性、凸显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建构方法。通过创新组合使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在城市园林中得到发展和传播,使城市公园建筑本土化和民族化,充分把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建筑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地方将乡村当作城镇来建设,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极少传承地域性特征。通过剖析地域性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乡村景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乡村景观建设的理想范式,提出了乡村景观地域性传承中应牢牢把握地域性文化和地理特征,根据不同地域来确立设计及建造方案;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应用各种创新设计手法来完善和提升景观设计。这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园艺》2020,(3):128-130
目前城中村发展正处于一种缺乏科学规划和人居环境混乱、没有秩序的状态,存在生活环境恶劣、景观绿化缺乏及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许多城市借机改造了这些村庄,并开展了村庄人居环境优化改造的研究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简述了城中村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并以洛阳市土桥沟村为例,通过对土桥沟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如公共文化场所、村落建筑特色、村庄景观绿化、垃圾管理、污水排放与村内线路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受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冲击,一些地区盲目模仿城市建筑和景观建设,使自然景观和原有建筑被忽视甚至推翻,破坏了乡村原有美好的田园景色,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失衡。因此,如何根据乡村原有的地域环境、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把乡土建筑元素运用于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彰显地方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邢洪涛 《现代园艺》2023,(6):100-102+105
乡村被誉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港湾”,成为新时代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随着人们对康养型乡村景观的深入研究,打造生态康养的新型乡村已经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如何能延续乡村质朴文化特征,又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康养旅居需求的乡村景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从康养型乡村景观的重要性、存在的不足、秉承的原则、营造策略进行了一定探讨,以期能为不同人群提供一个原生性、舒适性、多样性、精神性的康养环境,为营造安全舒适的康养环境、构筑因地制宜的自然景观、继承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智慧健康的乡村环境,最终为康养型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设计原则与营造策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