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公园中植物的景观规划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能够影响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同时,在全球化影响下,地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地域植物景观能够有效体现出不同地域风情及文化。所谓师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让大自然作为我们的导师,带领我们去规划与营造公园内的特色植物景观。本文主要从师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对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进行阐述,提出公园特色植物景观的规划营造建议以及现有特色植物景观中的不足,以提高整体植物景观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严磊 《现代园艺》2012,(18):113-114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及国外成熟景观理论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就此断裂,现代中国景观园林的风格应该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脉络。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来隐喻传统?如何尊重历史有所新的创意?本文试图通过对九间堂别墅景观元素的分析来探讨中式现代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当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崛起,为生态园林景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生态即自然地域条件;文化即意识形态,即造园中的"意境"。生态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用建筑,地形和植物等做出一些让人们游玩,观看的时候舒适,特别使人们对景观有记忆,使地方有识别性。景观做的是比较细小的地块处理。这样的设计可以快速形成效果。但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运用是最关键的,它可以直接的影响到你。  相似文献   

4.
乡土植物是最能体现本城市特点和特色的自然符号和生态元素,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乡土植物的生态优势合理、充分利用的思想应用到城市景观园林绿化中,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地域适应性、多样性、特色性、经济性,防护功能和景观生态设计共创性相结合的效应。从完善综合生态效益的背景出发,提出尊重应用乡土植物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中乡土植物的配置及景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我国度假村景观生态设计现状,其次从人工"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自然"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廊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三个方面对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对人工"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建筑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阐述了宿根花卉基本的造型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阐述了宿根花卉基本的造型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生态先行,景观融合"的生态治理理念在蒙自市犁江河生态治理与景观打造中的方法与实践,分析总结犁江河生态型河流景观建设策略与措施,并探究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各方面。通过改造犁江河原浆砌石护岸,打造以生态土堤为主的河道护岸形式;在河道改造设计上,遵从原河道自然形式,禁止裁弯取直,尽量恢复河道原生自然形态;同时,进行河道生态景观设计,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使河流达到水清岸绿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京沪高铁南京栖霞段绿化结合了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及理论,从高铁生态廊道的功能及规划原则、高铁生态廊道宽度的设计、生态廊道景观植物的配置方式等方面出发,通过人为干预,使高铁周边尽快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稳定生态环境,实现集生态防护、景观展示、地区人文底蕴提升等为一体的生态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兴安烈士碑园绿植设计为例,通过对其植物景观与绿化设计的分析,从纪念性、休闲需求以及自然复合生态三者融合方面,探讨了红色旅游景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期望能为红色旅游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建设,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造成了我国矿区的植物景观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快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加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和谐和统一。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不仅能够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更能够使矿区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和体现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基于此,本文将对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路绿化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案从"低碳、生态、防护、滨海"等角度出发,以"绿廊水韵、风情台州湾"为设计理念,以自然、生态、立体的道路绿化设计手法,运用并融入台州独特的滨水景观元素,进行植物配置,打造具有海滨风情的、绿树成荫的、生态绿色廊道。本文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聚海大道"景观绿化为例进行阐述,以期为滨海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钟鸿辉 《花卉》2016,(20):32-33
近年来,随着"天然氧吧"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森林公园应运而生,植物景观设计必须要尊重自然,设计上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原则,兼具美学价值与游憩功能。本文主要讲述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植物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原则以及植物景观在森林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园植物景观空间集景观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景观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由植物所构成的空间形式丰富多样,了解植物空间的类型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营造公园景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空间营造仍是设计的重点,但往往被忽视。植物常被认为是造园元素的陪衬,完善工程的最终要素,缺乏对公园空间整体的把握,忽视空间感觉的塑造。所以,对于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南京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典型景观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实地调查及GIS技术获取道路绿地信息并建立数据库,结合生态学理论,量化评价道路绿化带的植物景观特征,针对配置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完成对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的评价和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提升。结果表明:南京市道路绿化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地带性明显;配置模式因地制宜,呈现多元化;园林美学思想和生态设计理念的引入使景观特色突出。但也存在老城区植物种类单一;新优植物品种应用薄弱;为短期内打造良好景观,植物生长规律考虑欠佳;部分路段群落稳定性差等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优化调整中,绿化材料建议以地方优势种和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新优品种;配置模式因地制宜,注重自然式植物群落的营造、生态设计理念和园林美学思想的融合;将城市建于自然,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文明景观大道作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张家界乡村为例,实地调查多个乡村,研究其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庭院绿地、农田和山地植物景观。采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分析乡村不同植物景观类型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模拟自然群落,进一步改造形成适于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更好地完善武陵山区"美丽乡村"的建设,重建美好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罗晓薇 《花木盆景》2024,(2):104-106
<正>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乡土植物应用正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策略。乡土植物指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地域特色相契合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引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本身的尊重,更为城市景观注入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这一应用的背后蕴含着多重优势,包括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文化融合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理想选择。通过强调乡土植物的布局、搭配和形态,设计师可以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独特性的景观,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塑造城市独有的生态面貌。因此,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既是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更好的可持续性与宜居元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植物造景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人们也对景观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茅洲河(宝安段)两岸的滨水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不同茅洲河两岸不同的空间区域的植物进行分区设计,准确利用自然植物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和优化,加强滨水景观的植物空间体现,并感悟植物造景在滨水景观中起到的生态效应以及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的分析,将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景观且适合滨河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使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河植物景观分为3个部分:陆域植物景观区、水陆交界带植物景观区、水域植物景观区.陆域植物景观区分为生态密林区、疏林草地区、开敞植被区、林荫广场区,另将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搭配并找出最佳植物配置组合模式;水陆交接带植物景观区以生态驳岸为主,分别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水域植物景观区从植物生活型、色彩运用、质感搭配、季相变化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净化、美化水体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本文从重视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了生态学的概念,使得景观的设计既尊重自然,又增添了景观的美感,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同时,本文着重对生态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