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绿道是将分散的绿色空间进行联通,形成综合性的绿色网络通道,在环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绿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绿道的建设与研究。针对玉佛山风景区内绿地之间相互独立、分散,缺少系统性的连接和更为宏观的有机规划的分析,对在风景区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贯彻绿道设计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4.
以十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具体分析了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关植被恢复与河漫滩改造方案,希望能为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南湖景区北片区外围保护地带为例,从建筑高度与天际线、建筑风貌以及用地等方面入手,对景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和建设做出一般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通过分析专项规划的各项内容并结合相关案例,理解各项规划的特点,以及在规划中注意的事项。而通过分析风景区规划的特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理解与认识风景名胜区规划。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环境改善和城市景观的营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合理规划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讨论了生态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青岛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协调建设的实践分析,严重共生途径的可能性,提出发展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以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意义,并从规划区位、研究范围、规划原则、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土地使用控制、地块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以采石风景名胜区为例,探析了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在风景区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风景名胜区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项目工程建设,旅游业稳定、长期、健康发展以及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沟崖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十三陵地区,占地4.19km2。曾是北京有名的道教胜地,素有“北武当山沟沟崖”的美誉,具有独特的地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自60年代古建筑遭到彻底破坏,山中宫观遗迹皆被埋没,无人知晓。随着近年城市周边文化体验游的兴起,如何挖掘和体现沟崖文化,打造特色景区,成为规划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文化体验视角度,以文脉构建、业态构建和形态构建三个方面诠释如何挖掘场地价值、构建体验体系、实现文脉唤醒的问题,从而为新形势下此类小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提供普遍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场所,同时具有保护培育、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的作用,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麻姑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生态保护规划研究,提出分级保护、分类保护和专项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保护体系。通过水系保护规划、动植物保护规划、地质地貌保护规划等专项保护规划形成景区生态基础设施,为同类型规划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风景名胜区在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总体规划具有宏观特性,难以指导景区的实际建设,国家尚无明确的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风景区控规)编制法规;国内许多风景区直接套用城市控规的编制办法来编制风景区控规,依此指导风景区的实际建设必将存在大量问题。从风景区控规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对风景区控规的编制方法、内容体系等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从业人员开始重视风景区控规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促成国家层面的风景区控规规范的出台,使风景区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