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前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具有地上空间结构互补优势,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大豆根瘤菌根圈定殖固氮为玉米提供氮素,地下根系互作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及利用,增强作物的逆境适应性等良好的间作效应。因此,在合理的带行配比下,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籽粒品质,阻断或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及传播,提高植株抗逆性及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钼量和玉米密度,施钼量和带型配置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当玉米密度、带型配置适当时施入钼肥均能增加产量,即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加入钼肥能有效地提高间作总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当玉米密度为43642株·hm-2、玉米与大豆带型配置为22、大豆钼酸铵施用量为3 750g·hm-2时,间作总产量可达到8347.5kg·hm-2.  相似文献   

3.
4.
5.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实施,提出一种玉米增产种植新技术。该项技术增产幅度大,节约农村劳动力,对实现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何增进玉米产量,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农业专家孜孜不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将主要论述玉米增产种植的几种新技术,如地膜覆盖技术、大垄双行种植技术、保护性耕种技术以及深松整地技术,并对上述技术的优势加以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我国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91钛肥,活力素等微肥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微肥对大豆的肥效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891钛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产12.9%,经济效益最高,投产比可达1:13.1。活力素、北丰牌液肥及特多收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大豆高产间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大豆高产间套模式,一年三熟种植,调整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在陕西省陇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玉米间大豆是一项较成功的立体种植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玉米间大豆在时间、空间、地力、养分的分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各自的增减达到总体的平衡,构成全年综合产量.在产量、产值、产能、纯收益等方面较之单作玉米和大豆有优越.本文主要揭示玉米间大豆后,从生理、生态、栽培、耕作等角度出发,阐述其增产机理,为玉米的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壮丰安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植密度的条件下,大豆花期叶面喷施壮丰安(1:500)的试验结果表明:壮丰安可明显降低株高,茎第4~11节间明显缩短了1.7~3.5cm;茎增粗,叶片增厚变小,并提高单株荚数和粒茎比,平均较对照增产2.8%~22.1%。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类型的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研究其在当地(阿拉尔)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关系,进而筛选出适合南疆夏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生育期长短显著相关,并且与穗部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单穗重〉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双穗率,与生长形态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穗位高度〉空秆率〉株高。因此,在选择夏玉米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生育期,以保证能正常成熟为准,并应注意对穗重较高、穗粒数较多、穗长较长、穗位较低等性状的考察。早熟品种新玉29和新玉13号产量表现较好,可为南疆复播玉米品种,但应注意防止新玉29号的后期倒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播饲草高粱和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布规律,为提高饲料质量及新疆南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玉米品种新玉29号和饲草高粱晋牧1号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分析麦后复播生产力、营养成分及分布规律。【结果】晋牧1号可以刈割两次,新玉29号收割一次。晋牧1号的合计鲜草产量高于新玉29号,合计产量分别达167 732.73 、76 276.27 kg/hm2,比新玉29号增产119.90%。新玉29号和晋牧1号叶片和茎部的粗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分布规律一致,茎部﹥叶片。新玉29号和晋牧1号叶片和茎部的粗灰分、水分含量的分布规律一致,叶片﹥茎部并差异达极显著(P﹤0.01)。不同刈割期对饲草高粱的营养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割茬的粗纤维含量高于第二茬、第一茬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第二茬。晋牧1号的含水率高达在77.52%,总糖含量高达 13.61%,极显著高于新玉29号。【结论】晋牧1号和新玉29号的茎部和叶片等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分布规律有差异。晋牧1号比新玉29号对比具有产草量、粗蛋白、粗灰分、水分含量高等优质饲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单产达7 670.5 kg/hm2。随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重和产量呈减少趋势,最佳播期为5月25日—6月5日。[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及冬小麦-夏玉米3种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达20.52~21.79t/ha,间套行又可间套蔬菜生产,增产增效,但该模式时空集约性强,机械化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可达18.24~18.39t/ha,同时该方式又可纳入春、秋两季蔬菜间套种植,具有粮菜结合,高产高效的特征;采用20+40模式种植冬小麦-玉米两熟,产量可达18.47~20.89t/ha。3种种植制度单位面积产量比黄淮海农区目前高产吨粮田(1t/666.7m2,15t/ha)增产21.63%~45.28%,初步实现了粮食进一步高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播量对麦后复种油菜生物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西北地区播量对麦后复种油菜地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在甘肃省古浪县进行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播量(7.5、11.25、15.0、18.75和22.5kg/hm~2)对油菜生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播种量。结果表明:油菜生物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播种量15.0kg/hm~2时达最大;麦后复种油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强土壤速效磷的解吸,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类物质可降低土壤pH;麦后复种油菜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应注意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施肥措施对连作大豆的产量及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长期连作可使白浆土pH值下降,长期施化肥和秸秆还田pH值下降幅度大于不施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山西土壤沙化严重,耕地减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蔬菜产业,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管理措施,既可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粮食生产和蔬菜供应得到双丰收。通过麦茬复播蔬菜模式研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类型和品种,从而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重茬对大豆各方面的影响,解决生产实践中大豆重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试验,研究重茬条件对辽宁省大豆品种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茬相比,重茬种植使大豆籽粒的外观品质变劣,表现在病粒率和虫食粒率增加,百粒重显著降低;重茬对大豆籽粒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与正茬相比,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显著增加,且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重茬条件下,铁丰30号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产量都表现相对较好,铁丰29号、辽豆13号的品质和产量则表现相对稳定,这3个品种可能为重茬条件下较高产、优质的耐性品种;而铁丰31号虽然重茬对其品质、产量影响较大,但因自身在品质和产量方面表现突出,重茬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在沈阳军区直属农场局龙镇第一副食品生产基地开展了作物茬口对重茬和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苜蓿茬和玉米茬上重茬2年大豆的产量和3年连作大豆产量分别为2 359.5、2 247.0和2 052.0 kg/hm2;以苜蓿茬上重茬大豆产量为最高,分别比玉米茬上重茬大豆产量高112.5kg/hm2、增产5.0%、差异不显著,比3年连作大豆产量高307.5kg/hm2、显著增产14.99%;玉米茬上重茬大豆产量比3年连作大豆产量高195.0kg/hm2、增产9.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