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直接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也就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因而,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农田防护林土壤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林带、单一林网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太平地生态经济型综合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以及空气动力效应、水文效应,退化草牧场改良效益,综合防护林体系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坡耕地中的林带、林网、片林等的综合效益都做了较详细的测算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兴久村防护林体系防风效应研究,得出通风结构林带背风面,迎风面和平行风面平均降低风速分别为22.1%、8.4%和8.08%;林网内平均降低风速16.1%;片林周围平均降低风速13.2%,片林内平均降低风速50.O3%。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表明,林网内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较旷野增加18.92%—50.78%,产量提高20—39%;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作物层的CO_2浓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林网内作物层的CO_2浓度较旷野平均增加17—72PPm,可以说林网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CO_2施肥作用,林网还有增加气温和叶面温度的作用。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防护林体系内农作物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5.
绿洲防护林体系缓解霜冻作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4年5月3日晨发生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的大面积霜冻调查显示,绿洲防护林在减轻霜冻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由于树体降温放热、林网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以及林冠层对热辐射的影响等,防护林结构较完整的区域冻害明显轻于防护林不够完整的区域;寒流进入林网区后,产生霜冻的能力随纵深距离增大而逐步衰减。加强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林网结构、重视农田周围闲散荒地的造林绿化对缓减霜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林带结构、林网结构和景观结构与农林防护林网防护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效益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中尺度气象效应、区域性气候效应、降盐改土效应、海堤林带的固土护堤效应和沿海农田林网的抗灾保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雨森 《林业研究》2002,13(4):289-293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网全方位的防风作用、防霜作用以及林网内的综合气候效益场。在林网内,全方位防风效能大于10%的区域为防护效益区。作物产量和质量分析表明,林网的防护范围为25倍树高。根据高生长分析确定了构成农田防护林主要杨树品种的成林高度。根据综合分析确定适宜农田防护林网的规格为400m×400m。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乌兰布和沙地新开发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内蒙古中磴口县新开发乌兰布和沙地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作了评价。试区土地开发建立防护林体系后,森林覆盖率由零增加到26.4%。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防护林网增产效益显著,林网内小麦、籽瓜、甜菜的单产分别比林网外提高45.77%、155.71%、25.0%。2)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6年后,即可盈利,第10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2.2217×10^4元。3)年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浮尘日、尘卷风日、大风日  相似文献   

10.
早在五十年代,我省平原农区的风沙灾害严重地区,营造了一些零星片段的防风固沙林带。至六十年代初,发展为以全面改善农田小气侯,促进农业生产为目的,营造了一些分散的小片防护林网。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从改变旧的农田生态系统出发,一个县或一个地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营造了大规模的农田林网,出现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点、带、网、片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当前研究这些综合防护林体系的效益,对于深入认识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推动这种防护体系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淮海河流冲积和洪积而成。其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5。但其中低产出却有1.44×10~7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全区仍有40%的宜建林网面积和42%宜林农间作地尚未造林。就是现有的林网也是缺株断带,树种单调,品种退化,病虫危害严重,长势衰退;林带的配置大多为单层林,沟坡、河堤坡裸露,淤积严重,防护功能低。山此可见,充分利用平原的土地资源,在田、路、沟坡、渠坡、河道两岸、四旁隙地,建立农田综合性防护林体系保障农业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在对黄淮海地区农田防护林全面调查並对该区邵店、大庙两乡镇农区综合性防护林体系试点基础上,对黄淮海农区综合性防护林技术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磴口绿洲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防风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磴口绿洲防护林冬季相不同配置模式的7个典型林网进行防风效应和经济效益测算,得出:乔木防护林防风效能和气流均一性优于小乔木和灌木:在结构良好的乔木林网中,蓄积存量达到30m^3.hm^2即可保证林网具有可靠防风效益;在防风效能、蓄积生产率以及经济投入方面,窄带密集渠道林明显优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宽带防护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几个造林树种耗水量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西部防护林建设的节水树种是小黑杨和樟子松;防护林可增加林网内土壤贮水量;片林在枯水季可平均增加林内贮水量16.5 mm;防护林可打破林内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分入渗和贮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研蚌埠市自然条件和农田防护林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三带一网多片"的农田防护林分布格局,明确了林网面积、林带宽度与走向、树种选择及模式配置等技术参数,指出了促根、保水、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为蚌埠市农业生态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发展滨湖区林业应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把重点放在优化和完善防护林体系的结构上,并提出了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原则,以及林带结构优化和林带、林网改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不同带距防护林对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防护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300 m带距>150 m带距;风速对林网内防风效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的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基于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占地,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在绿洲内部配置300 m带距防护林综合效应最佳,既能发挥较好的防风效能,又能兼顾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防护林分布数据为基础,选取林网在景观中布局的数量、分布以及成型状况、林网带斑比、连接度、环度及走向等景观指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八团防护林宏观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十八团现有农田防护林网在景观上的布局处于基本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0月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和中国林学会在江都县联合召开“全国林业气象(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有二十七省市的农、林、气象部门118名科技工作者出席大会。会上收到有关论文102篇。会议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林业气象五个方面的新成果。一、防护林气象效应:随着平原农业区防护林体系的大规模建设,防护林气象效应的研究在全国广泛开展。农、林、气象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在护田林网防御干热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林网可以改变干热风的强度或性质,避免或减轻了  相似文献   

19.
对乌江板桥河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水文效应进行 10年的定位监测 ,初步掌握了小流域的气候、水量分配情况 ,以及防护林体系建成对流域水文功能的影响。 10年来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径流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 ,洪峰径流量有所减少 ;林地的水量分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林冠截留量和树干流有所增加 ,地表径流量减少 ;林地的地表径流系数仅为农地的5 3 3 % ;封山育林对改善次生植被的水文功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ides)是江南水网地区农田林网的主要组成树种。近几年来,人们对水杉防护林网的气象效应和增产效果的研究较多,但对构成林网的林木生长、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等问题报道很少。本文初步研究了水杉防护林带的生长量和生物产量,旨在评价水杉的生长状况、生物产量和生产力,从而较完整地评定水杉防护林网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