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兰溪市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城乡居民种兰养兰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无规模、无效益、无发展的“三无”状态,形不成产业。2000年以来,兰溪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兰花产业发展,以建设兰花村为抓手,努力把兰溪的市花——兰花培育成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经过连续三年的开发,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0年起建设的集兰花基地、市场、旅游、主题公园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兰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招商载体和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驻马店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研究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驻马店经济发展、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对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实施建议以促进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驻马店文化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浙南兰花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兰清纯秀美,花香四溢,具有很高的价值。浙江省是兰花文化的发源地,而浙南是华东地区野生兰花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使浙南的野生兰花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分析了浙南野生兰花资源破坏情况及资源被破坏的原因。认为兰花产业的发展不能“竭泽而渔”,应培养公民的绿色生态意识,要把保护野生兰花资源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兰花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和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花文化旅游的内涵,探讨了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属性。基于中国·云南·罗平油菜花文化节成功经验和昆明、玉溪、大理花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情况实证分析,探讨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机制及其开发模式,提出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旨在为充分挖掘云南花文化,使之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朝阳产业",我国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来,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更加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各地形成了景区丰富、文化多元、景点多样、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健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条。陇南作为经济欠发达、资源后开发地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适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生态陇南、文化陇南、和谐陇南、富庶陇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资本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在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在综合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巍  王小德  周小洁  谢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73-1474,1476
茶花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极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花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浙江金华发展茶花文化旅游的讨,并结合金华的茶花资源、茶花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等,认为发展茶花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和生态价值。茶花文化旅将成为继森林旅游、花卉旅游、兰文化旅游后又一个研究的热点。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以及金华的特色,提出“建立各种赏茶景区点,开展赏茶旅游”等具有指导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湘西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湘西人共同思考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分析了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优势以及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大湘西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应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兰花又称山兰、幽兰、芝兰,属兰科,兰属,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浙江兰花栽培历史悠久,起源于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兰花文化的发祥地。浙江省内各地区,如杭州、绍兴、兰溪等地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以养兰艺兰的闻名,并出现了大量历史上著名的兰花名品,清代以后达到巅峰,发现不少珍稀兰花,成为培育兰花名种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发展至今日,浙江的兰花产业已初具规模,浙江省成为我国兰花的主要产地之一。2008年,兰花以最高票数被选为浙江省省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崇信县坚持脱贫攻坚、项目带动、融合创新、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的五大原则,依托县域文化资源和地质资源,深入挖掘县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逐步建设成为由"五区两地一环线"组成的文化旅游大县,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支撑。但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兰科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保护遗传学研究在兰科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种群遗传结构、杂交和基因渐渗、系统发育和种的鉴定等方面,简要介绍兰科保护遗传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兰科保护遗传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其内生真菌密切相关,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组培繁殖及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它们与兰科植物之间的共生营养机理,及其在兰科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功能和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意蕴,因此,推动兰花的文化传承,宣传兰花多样性的保护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在记述兰花栽培历史及兰花文化的基础上,以上海辰山植物园2013及2014国际兰展的实际案例,分析了探讨兰花文化在植物园花展中传承的主要方式,并提出了举办兰花主题花展对于兰花保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航  方青 《农业考古》2020,(1):146-152
台湾达悟人在兰屿独特的海岛地理环境中形成兼具民族特色和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表现在衣食住行、祭祀传统、歌谣舞蹈等多个方面。台湾光复后,外来文化的传入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达悟人渔业文化产生冲击,环境、商业、宗教等因素促使达悟人渔业文化发生变迁。从中华渔业文化整体视角出发,发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用、推动渔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达悟人渔业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芦笛 《古今农业》2020,(1):55-67,44
物产的名实关系牵涉人对物的认知与利用,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史学研究中也备受关注。既有的相关研究相对重视实,而对名的关注相对不足。通过对近代"兰花菇"及相关名称的考察,可见物产名称在社会中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且与地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晚于18世纪末,广东南华寺僧人开始利用稻草栽培食用菌,遂有"南华菇"之谓,相关技术亦受到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降,因音讹而产生的"兰花菇"渐趋流行,且名播粤外。同物异名的"草菰"在近代主要流行于两广,而"麻菌"则常与湖南浏阳密不可分,说明物产名称的地方性不必然直观见诸名称本身。关注物产名称并投以地方视角,有助于理解物产异名的产生、变异与传播,以及隐匿其背后的物质生活、技术、语言、地理、经济等因素,进而丰富对人类物质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旌德县境内野生兰花分布、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况,并对野生兰花资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其独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国内外花卉研究和市场的热点,其中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兰属、兜兰属、卡特兰属、文心兰属和万代兰属中的许多品种已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 7 大类商品化兰花。介绍了兰花资源收集、保存与鉴评现状;总结了兰花基因组学、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机理以及品种选育的现代育种新技术研究成果;梳理了种苗繁育、设施栽培与开花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35 年来对兰花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观赏点更加多元化、育种目标更加多样化将是今后兰花育种及产业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取得突破的条件下,将更加追求幽香、叶花双艺或多艺的育种目标。此外,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将促进兰花产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夏日红  叶书有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78-379,392
黄山市是安徽兰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兰科植物大多数可用来做观赏植物 ,部分种类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兰科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 ,由于生境条件的退化和无节制的采挖 ,已造成兰科植物日益减少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护和引导 ,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莉  张明  高宏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34-2135,2147
就目前兰花在根、茎、叶、花梗和种子等方面的组织培养效率作简要综述,介绍了兰花组织培养在培养基、植物激素、蔗糖等理化因子及外界条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