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992~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对柳蛎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定期取样观察.研究了柳蛎蚧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柳蛎蚧1年发生一代.以卵虫在介壳内越冬.5月下旬开始孵化.成虫出现期为7月~9月.主要以固定若虫和雌成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林木枝干害虫柳蛎盾蚧,主要危害杨、柳、榆等树种。近年来,柳蛎盾蚧在永登县大面积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2000年以前,对该虫曾在中川、大同等地进行了观察及常规喷雾防治,但由于常规喷雾防治效率太低等原因,直接影响防治工作。为了提高防治效率,尽快、经济、  相似文献   

3.
柳蛎蚧防治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杨树人工林经营的一般水平.对柳蛎蚧防治阈值进行了研究。当材积损失率为16%时.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一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14.70头/cm2,当低于此虫口密度时,保护,利用天敌进行控制:当达到此虫口密度时.结合人工防治方法进行控制.材积捐失率达30%作为受害阈值的第二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是21.93头/cm2.达到此虫口密度时.应采取人工助迁天敌的方法.并结合人工防治进行控制。材积损失率达60%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三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37.39头/cm2、此时应采取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台的措施.并结合抚育伐伐掉受害严重木.清除虫源,同时应注意保护天敌.化防时把天敌助迁到其它林分。  相似文献   

4.
5.
阐述了香樟的生物学特性,并主要分析了白粉病、黄化病对香樟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樟木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樟木虱(Trioza camphorae Sasaki)1998年在上海市环城绿带浦东三林区域的部分地段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上首次发现,2001年已扩展至整个绿带约50hm^2范围香樟,株发生率90%以上,单叶寄生最多虫口可达500头。据2001~2002年定点和采样观察,该虫在上海地区以1年发生3代为主,少部分1年发生2代,极少数1年发生1代,均以2龄若虫在樟树叶背越冬。越冬若虫2月中、下旬开始发育,3月上旬少量羽化,4月底成虫全部羽化。4月上旬始见卵和若虫,4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孵化率可达90%,5月上旬卵全部孵化,此时为防治适期。在第1代若虫1~2龄时选择农药进行防效试验,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 3000倍、25%阿克泰(Thiamethoxam)WC20000倍校正防效分别达97.89%和97.61%。  相似文献   

7.
栗绛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栗绛蚧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该虫在河南信阳 1a发生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 ,翌年 3月上旬树液流动后开始取食 ,4月中旬虫体迅速膨大 ,为危害盛期。作者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采取化学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枣大球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枣大球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枣苗产地检疫规程,建立无虫枣苗繁育基地,有效药剂扑来疫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槐花球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花球蚧Euleanium Ruwanai9kanda)又称皱大介、皱球坚蚧。近年来在青海处大通地区首次发现并迅速蔓延。初孵若虫为害叶片和嫩枝,危害树种达10多种。5月上旬到6月上旬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各50%混合800-1000倍液,防治镁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草履蚧是城市园林主要害虫,给树木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介绍了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无公害防治技术。试验表明,采用树干涂环阻隔、涂胶及若虫上树前喷施无公害农药集中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主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为成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12.
麦芽富硒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麦芽为富硒载体,研究不同供硒水平对麦芽生长的影响及大麦对硒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①麦芽对硒有很强的富集能力,麦芽体内的含硒量可达10μg·g-1,比对照增加60多倍,其中90%以上以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化合物存在;②硒对麦芽的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可促进麦芽中蛋白质、核酸合成;③低浓度硒可提高麦芽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松穴褥盘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松穴褥盘抱菌(Dothistroma pini Hulbary)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7d后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产生红色素。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上生长好。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在20℃时产孢量最大。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碳源。色氨酸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而酒石酸胺和天门冬素为产孢最佳氮源。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3—5,最佳产孢pH值为5。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维生素H能促进产孢。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也无显著影响,但铁能促进产抱。分生孢子在2%麦芽汁中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8%时不葫发。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不同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淡剑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vata (Butl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整个世代历期(第3代)33.3d(卵3.5d,幼虫18.9d,蛹5.7d,成虫5.2d);3龄前幼虫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特别是6龄期食量占总食量的91.3%。每年7、8、9三个月为幼虫危害高峰期,以高羊茅草坪受害最重。田间防治试验表明,10%除尽(Chlorfenapyr)SC、24%米满(Tebufenozide)SC、40%毒丝本(Chlorpyfifos)EC、5%卡死克(Flufenoxuron)EC和5%抑太保(Chlorfluazuron)EC1000—1500倍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葎草又名拉拉秧或拉拉藤,是一种常见杂草,一般生于地边渠道旁。但近年来华北局部地区由于管理粗放,葎草已侵入农田、果园及芦苇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据北京市农林局调查,严重受葎草危害地块小麦千粒重可减少一半左右(无葎草处小麦千粒重为  相似文献   

16.
长绿飞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选择湖北孝感地区为试验基地,采用人工饲养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长绿飞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在防治技术上作了初步探讨。长绿飞虱是危害茭白的重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茭白叶鞘里越冬,每年7~8月间的2、3代危害最重;成、若虫栖息于茭白叶片上,用口器刺吸汁液和产卵器产卵为害,有趋嫩绿性和群集性,卵主要产在叶背中肋组织内;农业防治是减轻危害的重要措施;药剂防治以2%叶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合成法合成了6个胃泌素类似物,其中两个(Ⅵ、Ⅶ)未见文献报道。改进了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四肽胃泌素(Ⅶ)的合成工艺,由原来的15步反应,缩短到10步,使总收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35%。新设计的两个类似物,经狗胃灌流实验测定,均具刺激胃酸分泌的活性,提示:这类(Ⅵ、Ⅶ)化合物有可能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化学农药系统为对象,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与微机对该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以便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虫口密度与天敌数量,既利用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又维持系统处于害虫危害极徽的平衡水平;并且在监控的整个过程中使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失与防治费用总和达到最小。监控手段是使用一般微机。将设计好的监控程序输入微机,种植者只需将当前田间观测的虫口密度与天敌数量输入微机,微机即能迅速作出判断,并打印出“需要立即防治”,“不需要防治”或“×天后防治,防治时虫口密度=×××,天敌密度=×××”等信息。  相似文献   

19.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