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林业》2014,(4):11-12
临沧市围绕建设“林业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林业景观美市”的目标,强力推进林业建设,全市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壮大,林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1株洲市森林资源基本现状在株洲市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株洲市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林区、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到2004年止,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0 933.3hm2,有林地面积557 512.3 hm2,活立木蓄积17 259 35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日益重视,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业、举办绿色银行、建设绿色庄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非公有制林业因其产权主体明确,责利关系清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呈现出旺盛生机和活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下岗职工、企业家、部门等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来,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一、全市林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沧州市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发展林业提到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市上下以大力推进"1536"绿化工程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强化  相似文献   

5.
伍荔霞  蒋迎红 《广西林业》2009,(5):I0006-I0007
秉持着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柳州市林业经过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长期实施和建设,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产业发展壮大,2008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居全区第二位。  相似文献   

6.
“十五”以来,宿州市把万里绿色长廊和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产业调整的重点来抓,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40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7.4%,比“九五”末提高  相似文献   

7.
言真 《云南林业》2011,(2):18-19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林业建设工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全市林业工作重心由过去以消灭荒山为主,转移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林产业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绿色扶贫、速生丰产林基地等造林工程项目进展川页利,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加,昆明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我市的营林工作在国家、省、市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组织林业二次创业、优化生态环境,加快产业化进程的决定》、以及《关于贯彻省政府<关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林业三大效益的决定>》的方针,树立“发展特色林业”的指导思想,大力拓展林业工作新领域,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于培育森林资源,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增资源、增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8520公顷,沿海滩涂营造红树林累计造林1600公顷,中幼林抚育10227公…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池市的林业生态状况提出了全市林业生态分区的原则,并结合全市不同区域的生态区位、生态状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对全市进行了林业生态分区,提出了不同生态区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生态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市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6年来,全市累计新增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康、安全、舒适的人居生态环境已成为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共识,作为“城市之肺”的森林,对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科学发挥城镇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快森林兰溪的建设,使全市的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环境明显改善,林业富民作用显著增强,森林文化更加繁荣.本文通过对森林兰溪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林业改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高效林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科技兴林和强化依法治林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如何确保国家造林项目顺利实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我市林业发展的历史和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实践证明:林业站的机构、队伍是否健全和稳定,职能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林业全局工作。没有一个稳定和充满活力的乡镇林业站队伍,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最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调研活动,摸清了全市林业站的现状,查清了问题,并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  相似文献   

13.
巢湖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此,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对林业用地进行合理区划,划分为生态林经营区和商品林经营区两大类,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得民心、顺民意,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更是当前巢湖市林业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巢湖已开展6年,全市共有5.8万公顷森林被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其森林资源得到了更加…  相似文献   

14.
《云南林业》2008,(1):F0002-F0002
走进丽江,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如诗如画,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亲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几年来,全市林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采取“禁、造、管、封、节、改、退”等多种形式,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加快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郭清和 《中国林业》1999,(10):26-27
广州是一座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全市共有林业用地30.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5%。建国以来,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消灭荒山、实现绿化达标、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七五”以来,林业工作思路新、措施硬、成效好,全市造林绿化事业得到了超常规的飞速发展,绿色大环境建设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昔战四年,消灭荒山植新绿昔日的广州荒山遍野,生态失衡。“七五”期间,尤其是198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四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广州“的决定后,全市上下一致,打了一场消灭荒山的战役。一是各级领导把荒山…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有林业用地1071万亩,占总面积的63%。近十年来,全市以清池为本,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治水、治穷、治污、治市工程全面推进。1995年,该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双季稻亩产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并连续三年保持吨粮成果: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1997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285元。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株洲市年年都有水旱灾害的威胁。而根治这些灾害之本是治山,保护森林资源。近十年来,全市一手抓以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共完成人…  相似文献   

17.
观赏果树在许昌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林业,相继获得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市栽植各类乔灌木65科638种。    相似文献   

18.
承德市紧邻京津,山多耕地少,林业资源丰富。“十二五”期间,承德林业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优化林业区域布局、增加林业效益、搞活林业经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立体化、循环式的经济型林业,真正把丰富的林地资源转化为全市整体发展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市林业建设紧紧围绕“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这一总目标,通过全市广大人民和林业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是如期实现了绿化达标,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省绿委检查验收,全市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全面绿化,目前,有林地面积已达6333万公顷,森林蓄积已达9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达43%,分别比“七五”期间增加13.2%、189%和7%。森林资源的不断增多,市内不少地方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二是高效林业建设形势喜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级干部和广大林农把造…  相似文献   

20.
铜川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铜川市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全面掌握铜川市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状况,为经营管护、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进而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三大“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和实现林业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