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万安县稀土矿为小型矿山,1985年建矿开采,建矿以来,由于矿山生产不正常,以及原开采工艺不合理,致使矿区范围内形成了多个采坑,开采面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在全面调查稀土矿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的防治范围并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对可能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评估,提出了治理对策,同时对监测和效益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矿业开发为国家及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福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观念、法制、管理、经济技术及对矿山地质环境认识不足等原因,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的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措施与成效,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近年来,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有明显上升的势头,灾害防治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面对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矿山土地复垦问题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分析矿山因开采而产生及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总结了闭坑后潜在的灾害类型及其可能对已复垦土地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在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规划中应相互结合应用,采用矿山“开采和复垦工程同步”的现代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大省和重工业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07个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0%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很差,53%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只有7%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研究各种评价方法后,选取物元分析法开展评价工作,首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并按照区域差异性原则,将小秦岭金矿区划分为87个评价单元,接着选取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小秦岭金矿区整体地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西南部地区强烈的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是今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闽北山区矿山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北近年矿业开发速猛,同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表植被遭破坏;尾矿弃碴堆置;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水土流失严重,危及下游。文章分析了山区矿山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大法制宣传、加强监督执法管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广高新技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娄烦县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西省娄烦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及整理了该县各种地质灾害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发生的原因。利用MAP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取评价单元的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与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赋值进行换算叠加,获得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据此将该区域地质灾害划分为3个区。最后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9.
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平潭岛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模型法,对岛内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平潭岛大部分区域地下水脆弱性程度较高,特别是滨海平原区脆弱性程度更高,受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希望能为今后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三壕铁矿床共圈定12条矿体,矿区面积1.577 5 km2,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矿山开采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规模为中型,属新建工程.现存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废石场占用破坏土地、植被问题,预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和废石占用破坏土地、植被问题.其中塌陷区、废石场、尾矿库、选矿厂及采矿工业区为矿山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其它为矿山环境影响较轻区.根据矿山特点和地质环境问题,按照防治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可采用固废回填、覆土、绿化等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与管理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粤北仁居稀土矿开采年限长,大致经历初步发展、停采、规模开采和矿区整合限量开采等4个阶段。矿区开采至今,先后采用池浸法、堆浸法和原地浅井浸矿等3种采矿工艺,其中池浸法和堆浸法深层扰动山体,尾砂遍地,造成采场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原地浅井浸矿工艺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具有山体扰动轻、植被破坏少、植被易恢复等特点。笔者通过调查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情况,力求探寻较为完善的稀土矿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同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之处,泥石流活动强烈。该区由于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和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例如,森林集中过伐、毁林开荒、陡坡垦殖、修路开山炸石而破坏山体、矿山开采、乱倒弃渣、过度索取生物能源等,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山地自然环境,破坏了森林而招致山地灾害发展,泥石流灾害频繁。泥石流给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极大影响,它影响矿山开发、交通运输、水电建设、城镇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等。泥石流防治对策有预防保护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首先要保护环境,预防泥石流发生。在短期尚不能治愈的泥石流地区,经济建设布局应避开泥石流危险区,防患于未然。对泥石流的治理应当是应急(工程)先行,生物与工程治理结合,重视社会防治措施,三者综合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石灰岩、大理岩等建材类矿产储量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建材类矿山多以露天开采为主,普遍存在植被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当地区域景观及生态系统。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丁家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为例,在对矿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环境分区治理措施,以期为类似矿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小南沟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等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但矿山建设有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矿山建设也有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其中崩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级,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较小。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及时清理露天采场边坡上的松动岩(矿)石、停止在沟谷中堆放低品位矿石、合理安置矿山工作人员住处和将采矿设备远离地面塌陷区布置等。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通过野外调查贵阳市环境地质背景,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各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植被发育情况、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具体工程实例和近3 a的地下水水质检测等资料,运用空间信息统计方法,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环境水文地质效应、环境工程地质效应、地下水环境污染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有:①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②贵阳市形成宽1~7 km,长逾70 km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③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在和尚坡、三桥地段形成降落漏斗群,破坏水文地质结构,产生环境水文地质效应;④在工程建设中抽排地下水产生地面开裂、地表塌陷等环境工程地质效应;⑤由于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地下水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产生水环境污染效应。该研究结论可为贵阳市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污染,其中尾矿土壤铵态氮残留尤为严重。然而,稀土矿区土壤中铵态氮沿深层剖面(200cm以下)变化机制仍不清楚。选择江西赣南足洞矿区典型离子型稀土尾矿矿山(2003年开始采矿,2007年闭矿),对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共157件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土壤pH、质量含水率和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酸化严重和高浓度铵态氮残留是采矿活动遗留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2)矿山关闭12年后,尾矿土壤平均pH为3.87,铵态氮浓度为60~204.3 mg·kg–1,是未开矿土壤铵态氮背景值的12倍~40倍。(3)土壤pH和含水率影响铵态氮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原位淋洗技术是去除残留铵态氮有效方法。研究成果有望为离子型稀土尾矿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遥感技术明确草原金属矿山开采的影响范围,综合评价矿区及影响区生态质量,为草原矿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生态脆弱区荒漠草原的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特征,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确定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影响区为矿区边界向外半径5 km范围内;矿山开采期间(2009—2021年)研究区NDVI值呈波动性增加,井工开采运行期矿区内NVDI年平均值比露天开采运行期提高了51.9%,露天开采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矿区及影响区遥感生态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整体以不显著增加为主;根据遥感生态指数的空间分布,矿区及影响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结论]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对周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 km范围内。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生态修复方式能使矿区及影响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荒漠草原金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本农田划定及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基本农田布局研究中仍然缺少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系统考察。该文试图从耕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约束出发,以徐州市城市规划区为例,开展面向耕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现行基本农田布局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耕地利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整合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等要素开展区域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前提。2)研究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等级为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面积共2 431.69 hm~2,研究区基本农田存在明显的地质环境约束。3)通过将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调出,再从一般农地中调入适宜、较适宜的耕地形成新的布局方案,从地质环境角度看研究区基本农田布局实现了优化。该研究探索了基于地质环境约束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路径,还可以在城乡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类型的土地布局优化中进行应用,从而为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实现"矿地融合"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小流域尺度土壤铅(Pb)含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机制,提高土壤污染修复与管控效率。该研究以蟒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121份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和15份环境辅助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对土壤Pb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蟒河小流域土壤Pb含量的平均值为110.40 mg/kg,高于区域背景值,部分点位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污染风险;2)土壤Pb含量变异程度为强变异,且不同方向均存在较强的变异程度,南-北(0°)和东北-西南(45°)变异在空间变异中占主导作用,变异程度受成土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因素影响大。3)经验贝叶斯克里金空间插值显示土壤Pb含量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带状逐步增加,局部特征明显,东北部山前平原和中部平原区域是土壤Pb污染风险监测的重点区;4)地质类型和土地利用对土壤Pb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具有最强解释力,叠加距矿山距离和工业距离等因素后,其交叉作用影响程度显著增加,地质地形、大气等自然因素叠加工矿企业及农业生产等复杂环境下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研究是未来面临并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可为南太行典型区复杂环境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提供精准支撑。  相似文献   

20.
母质和特殊的堆浸—喷淋金矿开采工艺决定了土质金矿尾矿土壤性质的特殊性。在分析金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的基础上,研究了尾矿土壤盆栽小白菜对重金属和氰化物的富集。试验结果表明,金矿开采引起尾矿土壤氰化物累积,加重了重金属污染;盆栽条件下,小白菜能在尾矿土壤上成活,但发芽率和生物量显著降低,植株内Cd富集并超过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土壤复垦及同类矿迹地农业复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