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祝 《现代农业》2008,(3):8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长期有效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原因。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分析玉门农业保险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化解农业风险的思路或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提高农民保险意识,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多渠道筹集保险赔付资金和巨灾基金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00-201
近年来,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威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开展有十余年,成为解决农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分析了威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业保险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风险巨大,农民自主抗灾能力薄弱,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近年随着农业保险受到政策性的关注,广东农业保险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且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广东省灾害频繁、农业保险缺乏总体规划和保险产品单一等多种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农业保险的发展.结合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实际情况,对广东农业保险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然而,现阶段中国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依旧相当粗放,存在效率低下、手段落后、道德风险严重、协保不规范等现状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保农民的获得感。究其原因在于保险机构的技术手段落后、支撑信息缺乏、基层队伍素质低、风险管控不健全;政府管理部门的保险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度大、标准规范难制订和核定机制未形成;农村农业的基础相对薄弱,农民保险意识和认识不足,保险知情权未全面落实和科技应用能力有限。现阶段,农业保险亟待推进精确承保和精准理赔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保险机构应加大科技创新应用力度、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和构筑内部风险管控体系;政府部门应建立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机制、加快查勘定损标准规范制订和推进损失核定委员会设立;同时,应增强投保农户保险意识、纠正错误认识并推动科技在农民端普及,进而合力推动中国农业保险的精准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开始萌芽和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08年的110.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06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保险经营的亏多赚少,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农民收入较低,支付农保费的能力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专业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贵州省农业保险发展滞后,2014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缴费模式,贵州省农业保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对贵州省水稻保险和凤冈县茶叶保险的实地调研,得出该缴费模式运行效果良好,农民得到实惠,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农民参保意识增强的结论.针对该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宣传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加强服务、提高效率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内蒙古少数民族的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从经济学角度对农户参保意愿进行了分析,发现牧区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对保险机构及其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政策性保险的保障程度偏低,区域分配不合理;政府救济降低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并据此从农业保险的宣传、实施、组织形式及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牧区农民参保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惠农政策,让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承担更小的风险,提高经济收入,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本文对农业保险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真实反映乡镇基层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农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规避农业生产的风险.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切实利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问题,改进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力度不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执行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扩大保障范围,健全农业保险动作机制;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156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展开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旱灾、霜冻等是江苏农民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非自然风险因素有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江苏各地区有72%的农民听说过农业保险,有10%的农民完全不了解农业保险。农户投保农业保险主要原因在于出险后能获得赔偿金以及保险公司能及时给予理赔。最后提出:提高农户的投保意识,多种形式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以及修改完善保险条款等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凌湄  王卫国  王雪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24-6226,6229
分析了河北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可行性:有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品牌;保险公司积累了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农户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指出了开办特色农业保险面临的困难:目前河北省特色农业保险存在着农民投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政府扶持力度小以及法律法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采取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立法等措施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张玉杰 《北京农业》2013,(21):205-20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制度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的风险,农业保险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就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由于气候因素的不可避免性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持续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一种管理农业风险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为例,首先探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概念及其作用,然后就当前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国家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和扶持。为了保障广大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增强抗农业风险的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推行了农业保险政策,并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尽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良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将根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探索出农业保险工作的对策,希望能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推进有所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芬  李茂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8-18910
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发展有效载体的有利条件: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了规模化经营,破解了小户分散经营难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大大缩减农业保险运营成本;合作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提高了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同时,指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经营载体的局限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范围小,组织规模小,不利于农业风险的分散;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缺乏,本身发展还不够规范,不利于载体功能的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文化素质低,不利于农业保险的推行。提出了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如农业保险合作社(相互会社)模式、"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保险"的模式、专业合作社代理农业保险模式。最后,简要说明了农业保险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分支,可以降低农民的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经营目标,可直接性的对农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对不同结构不同规模的农户存在需求量不一的局限性。政府对保险公司没有太多的期待,在农业保险方面没有完善的发法律法规。农业保险投保群体中绝大多数均为小规模种植,对此农业保险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建议政策上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参保农户获得强有力地获取赔偿保障,同时可普及更好的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并提高农户参保意识,便可扩大参保群体,增加种养殖农户收入,确保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固,提高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05-207
种植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风险,需要合理的风险补偿方式来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然而我国现有的农业风险补偿方式与种植业农户的真实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因此,对湖北省内3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展开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对种植业农户的风险补偿意愿进行分析,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监管机制、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改进农业保险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是满足种植业农户风险补偿意愿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长征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将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福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风险较小地区的补贴采用粮食直接补贴比采用农业保险补贴能够起到更好的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可以采用农村保险的方式将农业保险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的解决农民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农业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运用法学理论辅之以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指出2013年3月1日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存在诸多问题: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不明确,干预不适当;互助合作保险和农业保险中介组织没有具体法律规范;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议对《条例》中没有规定的,如经济干预权的规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责、互助合作保险及保险中介组织、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在今后制定的《农业保险实施细则》中进行规定。具体指出:进一步规范政府经济干预权,引入政府干预经济契约化手段;以培育社会中间层主体为中心构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以建立财政、税收优惠制度为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