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中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酸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5个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作为探针,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有31个与结瘤素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基因,与相应的结瘤素基因比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至少在35%以上。这表明在水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 enod40、蔗糖合成酶基因和Rab基因与水稻中对应的同源基因比较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直向同源基因,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受根瘤器官形成的需求而发生变异。然而,另有44个豆科结瘤素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未显示有同源性基因的存在,这些结瘤素基因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水稻中缺少了这些豆科结瘤素基因,导致水稻不能结瘤固氮。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旱基因是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减少或免受胁迫损伤的保护机制。本文综述了大麦抗旱基因的种类、功能、结构以及基因的诱导和表达。同时总结了大麦抗旱基因在育种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大麦的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发光酶基因luxAB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A分别对快生型大豆根苗HN01进行了标记研究了这两种标记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效果,并对这两种标记系统在大豆瘤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推进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抗病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方法有机结合,是培育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植物抗病反应网络上不同基因的作用方式与利用情况等角度,如抗病基因、防卫基因、信号传导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病毒依赖性修饰基因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玉米低钾耐性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玉米缺钾症状叶片数为指标,对1个耐低钾玉米自交系T和2个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S1和S2配制成的2个组合的P1、P2、F1、B1、B2和F2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明确玉米耐低钾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玉米低钾耐性遗传在2个组合中都由1对加性+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60.43%,多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15.35%;T×S1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80.20%,T×S2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71.35%,表明耐低钾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应用上可以在低世代进行这一目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水稻株高基因eui的初步分子定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近等基因系,应用RFLP方法将eui基因定位于第5连锁群下端,找到了与此连锁的分子标记RG435、RG493。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为此,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正反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亲本、F1和F2四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对豆卷叶螟的抗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2.93%,且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因此,大豆对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遗传模式,说明大豆对不同虫源的抗虫性性状存在相似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8.
应用luxAB基因和gusA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发光酶基因luxAB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A分别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HN01进行了标记,研究了这两种标记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效果,并对这两种标记系统在大豆根瘤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推进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抗病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方法有机结合,是培育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植物抗病反应网络上不同基因的作用方式与利用情况等角度,如抗病基因、防卫基因、信号传导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病毒依赖性修饰基因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BADH基因转化水稻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因枪法与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山菠菜的BADH(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基因导入水稻。从获得转基因植株数量、转化率、转化植株PCR阳性率、外源基因拷贝数及其表达活性、T0代植株的结实率对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DH基因的转化效率和PCR阳性率比基因枪法更高,且用农杆菌介导法得到的转基因植株T0的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优于基因枪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作物以及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基因流及其基因污染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和基因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QM gene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human by Dowdy et al during a search for a wilms′ tumor suppressor gene. Researches of QM gene focused mainly on animals and yeasts, little was known about plant QM gen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QM gene in rice, a QM homologous fragment was used as a probe to screen rice (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c.v. Guanglu′ ai 4) genomic DNA library,and two clones were obtained. One of them, OSQM2, encoded a highly basic protein of 184 amino acids, the sequence was about 3.1 kb long with a very special promoter region compared with other known QM genes. Seven potential G boxes could be found between -690 and -230. G box, which contains a ACGT core motif, had been reported in many plants to act as a cis acting DNA element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s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ABA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red light, UV light, anaerobiosis, and wounding etc. Two closely linked DRE related motifs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could also be found between -182 and 173, which had a CCGAC conserved sequence and had been identified in many cold and drought responsive genes in Arabidopsis. Six MYC recognition sequences with the conserved motif NCANNTGN were also presented, which might be essential for ABA and drought responsive expression of the plant genes.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水稻雄性不育及育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类型及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水稻雄性不育及其基因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基因工程杂交油菜的特点、现状、基本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甜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甜菜离体再生技术自70年代末由邵明文等人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后,通过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甜菜常规育种技术的补充,提高了选择效率,缩短了育种年限,并逐步建立了培养体系,将某些优良基因转移到甜菜组织或细胞中,使之再生,进一步形成转基因品种(系)。目前,在甜菜抗性育种中运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原芯片杂交结果,油菜杂合双显性雄性核不育系差异表达基因Bn19070与拟南芥At2G19070基因高度同源,在油菜可育株雄蕊中高量表达,不育株雄蕊中表达量极低。从雄性不育基因At2G19070入手,利用amiRNAi (人工微RNA干扰)技术对其两个RNA区段分别设计靶标,转化拟南芥。在多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和后代中普遍观察到小孢子数量减少、成熟花粉萎缩失去活力、不结实或者少结实的不育表型。两个靶标的干扰使转基因拟南芥出现了类似的表型,基因表达抑制率都在90%以上,干扰效果好,暗示amiRNAi技术在靶标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At2G19070基因的干扰对Bn19070的功能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油菜脂肪酸代谢的基因工程改造,抗虫、抗病、抗(耐)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及基因工程杂交油菜品种等方面,综述油菜基因工程育种取得的进展,提出在今后的油菜育种中,基因工程技术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