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在江西稻区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但近3年来.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已成为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害。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后.一般减产5%-10%.重的30%-40%.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一旦发生该病,防治难度大,不少农户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把发病后的水稻认为是不育株(杂株).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正确识别田问症状和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经久传毒,不能经卵传毒。2007年该病在江西省吉安市发生较重,2008年发生较轻,2009年又发生较重,2010年是最重的一年。早稻发病少,中晚稻发病重。水稻秧苗期和分蘖前期易感病,染病早,发病重,产量损失大。产量损失低则5%以上,高则60%以上,严重田块绝收。该病最典型症状一是病株矮缩,二是拔节后茎杆上形成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防控措施主要是治虱防矮,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防治稻飞虱,预防该病,采取药剂拌种、秧苗期、封行前和穗期施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紫云县2000年水稻云形病发生防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巨芒 《植物医生》2001,14(3):20-21
水稻云形病 ,据资料报道 ,20世纪70年代曾经在浙江、江苏、上海、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市区发生危害 ,1973年在宁波、绍兴、杭州、温州等地早稻上大面积发生危害 ,重病田块的水稻叶片几乎全部干枯 ,水稻不能抽穗 ,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危害。水稻云形病1998年在紫云县的个别乡镇田块水稻上零星出现 ,2000年发生面积达387hm2尚属首次。通过1年的观察及防治 ,现将发生防治情况简报如下 :一、症状从全县10个乡镇采回的病叶标本及田间诊断得知系水稻云形病。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 ,枝梗、谷粒上也可受害 ,但症状…  相似文献   

4.
水稻通格鲁(Tungro)病是南亚及东南亚诸国水稻上的一个重要病毒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印度、菲律宾等国对该病已进行过研究。国内与江西相邻的福建、广东等省也先后报道了该病。1987年于我院水稻所的早稻田中采到几株症状近似于水稻黄矮病的病株,经介体传毒鉴定,证明是通格鲁病株。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重要植物检疫对象。2002年在邳州市开始零星发生,以后由于感病品种面积大和施肥水平等原因,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为害损失一般为5%~15%,重病田块达50%左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从2003年开始,笔者对细条病疫情进行监测和综防防治,至2006年基本控制了该病在邳州市的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957年,广东省水稻上发生了一种稻叶发黄的病害,其症状与生理性早衰的稻叶发黄相似,当时被称为生理性黄叶枯病。经过十来年的研究,1965年范怀忠等证实该病为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并定名为水稻黄矮病(Rice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锦屏县发病面积迅速扩展,为害加重。由于农户对该病的发生了解甚少,防治方法不当,对水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为害,笔者介绍其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分析发病原因和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以供参考。1.症状该病从水稻分蘖期至灌浆期均可发病,在锦屏  相似文献   

8.
利用早熟组和晚熟组各8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分析生育期与稻曲病严重度的关系,同时采用晚熟组5个品种分析田间厚垣孢子数量、播期与稻曲病发生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田间菌量与稻曲病田间发生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早熟组各水稻品种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晚熟组各水稻品种,2005年晚熟组和早熟组品种的病穴率、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76.3%、26.6%、4.6%和5.4%、0.8%、0.02%,2006年分别为75.7%、29.8%、4.7%和16.8%、3.3%、0.08%。此外,在上一年田间遗落菌量多的田块中各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菌量小的田块。晚熟组水稻品种的发病严重度与播种期无明显的相关性。据此认为,以种植晚熟水稻品种为主的北方稻区,种植早熟品种或进行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晚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对比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dl)是水稻植物检疫对象病害。据浙江农大报道,水稻发病后,一般减产15%~25%,轻病田约减产6%~10%,重病田约减产40%~60%。据黄齐望报道,我省1975年在余江县曾有发生。上高县于1990年首次在蒙山乡肖坊村发现该病发生面积约1hm^2,后米历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晚稻比早稻重。为探讨晚稻不同品种间有无抗病差异,2008年笔者选用12个品种,在老病区同块田中进行了抗性对比测定。通过详细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细菌,由其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水稻产区发生严重。本文综述了该病菌的分类、生理特征、寄主、致病机理及病害症状与防病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了解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水稻对该病的防卫机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后,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一、稻曲病在我县的发生概况及其危害: 稻曲病是在我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害。该病始见于一九七七年城关镇城北大队从福建引入的大穗型品种“千粒串”上,1978年城关镇三二五大队岳家庄生产队试种的“江南矮”感病严重。此后相继在广东引入的“桂朝二号”和推广的“汕优2号”品种上发病。1980年三标公社“桂朝二号”,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云形病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云形病在遂昌县各地均有发生,海拔400m以上病情重。该病在水稻分蘖末开始发病,孕穗末病情剧增,蜡熟进入发病高峰。品种对该病抗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稻病情重于常规稻,杂交中汕优、威优系列病情更重。该病主要影响水稻结实率而减产,随着病情指数增加,产量损失加大,两者密切相关。适温、高湿利于病害侵入、发展。该病防治应抓3个环节:选用抗病良种;合理施肥;在水稻孕穗末667m2用40%禾枯灵60g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进行1次防治,防病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永修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23个晚稻和一季晚稻品种发病,发病面积230hm^2,品种间发病率9.0%~74.3%。对该病的症状特点进行了观察记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在湖南山区、老病区等小气候适宜区感病品种上发生.2015年,稻瘟病在湖南省发生范围广、程度重.本文就其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防控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 et al.,又叫黄化萎缩病,为指疫霉属病菌。该病是荔波县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之大,为害之重确实罕见。据统计,该病在荔波县2009年发生面积1600hm2,成灾面积573hm2,绝收面积20hm2,造成产量损失0.19万t。为了防止该病的继续扩大为害和为2010年进一步搞好水稻霜霉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在大旱之年不减产,笔者现介绍该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江西的发生、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咸宁市2004年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大,发生重。调查分析表明,品种、播期、肥水管理、气候等因素对稻曲病发生流行影响很大。提出使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杜晓宇  李辉 《植物医生》2003,16(2):38-38
近年来 ,因水稻赤枯病、稻瘟病和稻蓟马等病虫危害引起的水稻坐蔸在南充市发生愈来愈重 ,为控制其危害 ,我们经过 3年调查及综防示范发现 :水稻坐蔸一般在冬水田、冷浸田、烂泥田、深水田、缺钾、缺磷、缺锌的田以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田发生重 ;常在栽秧后 15d左右开始发生 ,轻则病株生长迟缓 ,株形簇立矮小 ,叶片僵缩 ,分蘖锐减 ,重则稻根变黑腐烂 ,秧苗呈火烧状枯死 ,导致水稻减产 5 %~ 2 5 %。合理施肥、健身栽培、科学管理等预防措施是避免该病发生的关键 ,及时防治是控制该病危害的保障。1 防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 ,以易发生的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