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六安瓜片条目内说:“片形烘青绿茶之一,清代末年创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和霍山县,过去三县均归六安府(府应作州)管辖,故称六安瓜片”。该条目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一书中六安瓜片的观点。《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六安瓜片一节编撰人庄维之同志在文中提及六安瓜片历史渊源时有两种说法:一为某茶行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专拣嫩芽摘下制成峰翅抛售市场;另一说法麻埠祝财主因取悦袁世凯炮制而成的。编写人庄维之同志认为:“两说虽然大相径庭今不评及,  相似文献   

2.
我国特种名茶究竟有多少?众说纷云。有“十大名茶”之说,亦有“八大名茶”之论。但“六安瓜片”则是公认的一大名茶。鉴评茶叶品质,虽有各种标准和要求,但统而言之,不外乎是以色、香、味、形四字衡之。“六安瓜片”由单片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只此一端,在我国所有茶类中是绝  相似文献   

3.
信息五则     
《茶业通报》2004,26(2)
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暨六安瓜片论坛隆重举行由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主办,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和裕安区茶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暨六安瓜片论坛于2004年4月19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冷水冲村举行六安瓜片茶开采仪式,在六安市裕安区举行六安瓜片论坛。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相关县区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安徽省农委农业局领导、茶业专家、生产经营企业及新闻媒体共3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上午冷水冲村的茶园一片翠绿,茶农们喜摘新茶,茶厂正在炒制瓜片茶,许多客人第一次见到瓜片茶炒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六安瓜片茶的创制,经历了从徽州松萝到六安(霍山)松萝,再从六安(霍山)松萝到六安(霍山)梅片,又从六安(霍山)梅片最后改名为六安瓜片的过程。六安梅片创制于明末清初,大约在清末民初改名六安瓜片。从创制而言,有近四百年历史。从改名而言,也有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5.
《茶业通报》2007,29(2):84-84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六安瓜片茶产业作为建设皖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茶叶产业化规模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为宣传六安瓜片,弘扬六安瓜片茶文化,促进皖西茶业发展。六安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4月18日至21日举办了主题为“品六安瓜片千年茶韵。促神韵皖西快速崛起”的第七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来自省内外知名画家、书法家、茶叶专家和新闻界朋友一行六十多人参加了4月18日至20日的六安瓜片原产地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6.
推动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增强六安瓜片茶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别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路径。运用SWOT分析法对六安瓜片茶产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拓展茶产品深加工空间,加快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驱动模式,加快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4,26(2):50-50
由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主办,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和裕安区茶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暨六安瓜片论坛于2004年4月19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冷水冲村举行六安瓜片茶开采仪式,在六安市裕安区举行六安瓜片论坛。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相关县区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安徽省农委农业局领导、茶业专家、  相似文献   

8.
程自强 《茶业通报》1994,16(4):33-35
提高“六安瓜片”品质制作技术的研究程自强(六安地区农业局)“六安瓜片”制作技术精湛.品质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并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市场供不应求。为继承和发扬“六安瓜片”优良的传统工艺,提高“六安瓜片”的炒制技术水平,特于1...  相似文献   

9.
六安瓜片绿色名茶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历史名茶—六安瓜片被列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是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分不开的。目前,六安瓜片开发在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生产成本偏高、品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六安瓜片的生产工艺,降低其生产成本,全面实施无公害茶目标,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特色品牌,才能确保六安瓜片绿色名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茶以地为名,六安之产谓六安莱,又称六安贡茶、六安州茶。明代陈霆《两山墨淡》(1539年)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债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明·万历12年六安州志称艺文为《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人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沦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说卢全七碗茶两腋清风之佳兴来自六安茶,道陆羽茶经遗漏了可与君漠小凤团比美的六安茶,幽默浪漫,妙趣横生。明代许次纤《茶疏》(1597年)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  相似文献   

11.
“六安瓜片”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坤 《茶业通报》2005,27(2):77-77
总结了“六安瓜片”开发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六安瓜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茶业通报》1990年第三期发表了李传轼、杨启见二位同志题为《六安瓜片成茶年代》一文(以下简称《代》文)。并指名要与本人商榷。荣幸之余,本着百花齐放方针乃作拙文。供探讨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农 《茶业通报》2004,26(1):12-12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委托农业部种植业司于200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杭州召开了对12项茶叶标准审定会。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协办,邀请了全国20位专家对《红茶》、《铁观音茶》、《黄山毛峰茶》、《六安瓜片茶》、《碧螺春茶》、《紫笋茶》、《洞庭春茶》、《普洱茶》、《蒸青茶》、《茶叶感官评价准则》、《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茶叶中氟含量测定方法》等12项标准进行了认真、细的审定。专家们对每项标准都根据GB/T1.1和GB/T1.3有关标准编写之规定,以及各种技术要求,对标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金寨县地处皖西火刖山脉的北部,土壤肥沃,气候宜茶。发展名茶生产具有独厚的条件。全县七区一镇五十八个乡,区区乡乡都产茶,拥有茶园6.5万亩,年产干茶3.2万担左右,年平均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重点茶区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不仅主产炒青绿茶和黄绿大茶,而且是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地,还有“齐山毛峰”、“抱儿珍秀”、“金刚雨露”等名茶。瓜片的极品“齐山云雾”也产于金寨县  相似文献   

15.
《茶业通报》2003,25(2):53-54
我县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467hm2,可采茶园面积6000hm2,年产干茶3000t,年产值5400万元,系列产值8000万元。“金寨翠眉”蝉联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齐山牌“六安瓜片”勇夺2001年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茶王”称号。茶树良种工程、科技园建设、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茶叶生产机械化、市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举措,推进了茶叶产业化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因地制宜,与进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战略茶叶产业一直是我县的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历届县委…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1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传友、薛建宏、刘连生、李建民率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金寨县、裕安区等地视察六安茶谷建设情况。六安市副市长高斌、熊健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金寨县响洪甸"六安茶谷"观景平台、滨河亲水步道、谢裕大(六安)瓜片加工厂区、茶谷  相似文献   

17.
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区,是全国一百个和全省十三个重点产茶基地县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官府曾在麻埠街、开顺街设立茶叶收购站,可见当时已颇具规模。瓜片茶是金寨县传统名茶之一,而“齐山云雾”瓜片则名占魁首。据《六安州志》载:“齐山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叶甚壮,而味独特……。齐云瓜片更是极品”。明代潘吐美《咏齐云茶》“高峰直与浮云齐,望入无峰天亦低。爱探惊雷新吐荚,提筐争向雾中迷”<采茶禾>。齐云山主峰海拔高达八百多米,山上峰峦迭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四季云烟飘渺,晓雾弥漫。茶树生长在这样日照短且多慢射光的蔽阴高湿的环境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茶树新品种特香早的秋茶鲜叶试制六安瓜片,同时用舒茶早、龙井43品种鲜叶作比较试验,并用市场购买的春茶瓜片作品质比较,通过对茶样感官审评探讨特香早鲜叶制作瓜片的效果。结果表明,特香早品种鲜叶制作秋瓜片品质较优,尤其是栗香带花香,形状整齐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六安瓜片为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曾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产销体制、消费市场变化等多种原因,六安瓜片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制作工艺倒退,产质量急骤下降,市场声誉受损,广大消费者迫切要求恢复和开发这一传统名茶生产。1997年、根据中央提出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号召,我们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积极配合六安市独山镇党委和政府,本着"总结、恢复、提高、开发"的原则,把恢复"六安瓜片"生产作为山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六安瓜片演变历史及品质特点六安瓜片清朝已闻…  相似文献   

20.
汪于奎 《茶业通报》2017,39(4):172-175
2017年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依托当地茶叶联合体,在县内麻埠镇、吴家店镇等6个乡镇10个村成立11个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开展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师带徒实训,采取"1+1+10+20+N"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解决茶叶企业用工难问题,提高了茶叶企业经济效益和知名度;传承六安瓜片手工制作工艺,并且快速传播六安瓜片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