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紫灵芝、琼脂、卡拉胶、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灵芝风味休闲凝胶型软糖产品;以感官总体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配方为甜味剂28.24%、凝胶剂2.10%、灵芝浓缩液22.40%、柠檬酸0.081%,评价得分为99.4分,该产品的色泽均一,具典型灵芝风味,酸甜味协调性好,并具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等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蔗糖、麦芽糖、明胶、大麦若叶粉和柠檬酸为原料,探究大麦若叶凝胶软糖的制备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明胶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2%,大麦若叶粉添加量0.3%,蔗糖∶麦芽糖1∶1。依此配方制得的软糖酸甜适口,质地均匀,色泽纯正,蕴含淡雅茶香味,对产品进行干燥失重和还原糖指标检验,产品理化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保健软糖的研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龙果、凝胶剂、葡萄糖浆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凝胶剂的最佳配比和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凝胶剂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琼脂∶卡拉胶=3∶2∶2.4,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火龙果汁25%、凝胶剂3%、柠檬酸0.09%、白砂糖20%、葡萄糖55%。在最佳凝胶剂配比和最佳工艺配方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糖体饱满、表面光滑细腻、韧而不黏,具有火龙果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软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  王益  胡必忠 《特产研究》2001,24(4):32-34
采用黑木耳和赤砂糖这两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物质,制作出甜度小、热量低、具有黑木耳独特风味的软糖,并通过正交实验、单因子实验和感观鉴定等方法,确定了黑木耳软糖中原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结冷胶构建富含功能性食品原料白藜芦醇的软糖,旨在研究开发基于生物多糖凝胶体系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作白藜芦醇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并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对成品白藜芦醇软糖的水分、还原糖、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木糖醇添加量为30%、葡萄糖浆添加量为12%、高酰基结冷胶添加量为1.0%、柠檬酸添加量为0.4%、氯化钙添加量为0.25%、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条件下,获得到的软糖色泽均匀、风味独特、弹性和咀嚼性较好,感官评分为(88.90±4.16);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本研究获得的白藜芦醇软糖最优配方是木糖醇添加量30%,结冷胶添加量1.0%,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本研究研制出以生物多糖和白藜芦醇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可丰富功能性软糖原料和种类,为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贵港市综合试验站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探索出袋料栽培灵芝的合适材料与最佳配方,进行了10个配方组合的出菇试验,经过对比得出最佳配方为桑枝40.0%、棉籽壳48.5%、麦皮10.0%、石膏1.5%,同时也证明玉米芯和木糠也适合用于灵芝袋料栽培。  相似文献   

7.
食品市场上出售的软糖大多数是用香精、色素、糖、凝胶剂等人工合成的食品,这里所指的香蕉软糖是利用香蕉果肉加工而成,有区别于使用香蕉香精而成的香蕉软糖,其加工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山药红枣功能性软糖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山药护色以及原料配比,得到软糖原料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山药片在0.1%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中浸泡2 h护色效果最佳;软糖原料最优配比为山药汁20%、红枣汁15%、木糖醇30%、明胶6%、琼脂1.75%、CMC 0.18%,此时软糖的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山药红枣功能性软糖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山药护色以及原料配比,得到软糖原料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山药片在0.1%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中浸泡2 h护色效果最佳;软糖原料最优配比为山药汁20%、红枣汁15%、木糖醇30%、明胶6%、琼脂1.75%、CMC 0.18%,此时软糖的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芒果、木糖醇、山梨糖醇、低聚果糖为主要原料,研发一款品质优良且具有预防龋齿,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的芒果无糖软糖。方法: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木糖醇、山梨糖醇、低聚果糖的添加比例、复合凝结剂添加量以及柠檬酸添加量等对芒果软糖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模糊数学法优化芒果软糖配方。结果:芒果软糖的最佳配方为芒果汁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0.2%,复合凝结剂添加量10%,木糖醇、山梨糖醇、低聚果糖的添加比例2:3:1(添加量为35%);二十二碳六烯酸添加量1%,维生素C添加量0.5%。结论:此配方下的芒果软糖不仅色泽均匀、弹性适中,而且形态饱满,酸甜可口,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1.
石凤敏  佟曦然  丁自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60-5864,6077
综述了灵芝多糖的制备及药理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指出灵芝多糖是灵芝属灵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是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药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加La液体培养灵芝富集有机Se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之一的镧元素(La)对灵芝菌丝体富集有机硒的影响。研究发现镧能有效促进灵芝富集有机硒,用灵芝富硒液体培养基[以1L计,麸皮5%、葡萄糖3%、蛋白胨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5%、VB10.005%、Na2SeO3100 mg.L-1,La(NO3)3100 mg.L-1]培养灵芝菌丝体,灵芝菌丝体总富硒量最高为88120μg/L,比未加镧元素的增加28536μg/L。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灵芝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用3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盖内菌肉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活率最高达100%,麸皮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灵芝小试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19-5620,5775
[目的]探讨灵芝小试发酵的工艺条件,为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菌种种龄、接种量和搅拌速度条件下灵芝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灵芝小试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72h,接种量为10%~15%,发酵温度28℃,搅拌转速350r/min,此时的灵芝多糖产量可达到0.27g/100ml。[结论]灵芝小试发酵工艺具有周期短,产量大和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5.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食兼用大型真菌。对近年来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以及发酵参数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和3′-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金属硫蛋白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为315bp,5′-端非翻译区为47bp,3′-端非翻译区具有166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02bp(包括一个终止密码子),可编码33个氨基酸。在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半胱氨酸(Cys)含量最高,占21.2%,其次是丝氨基酸(Ser)和丙氨基酸(Ala),均占12.1%。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金属硫蛋白的保守序列模式,是金属硫蛋白家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17.
通过(NH4)2SO4沉淀,利用Blue Sepharose 6 Fast Flow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从灵芝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命名为GLDNase.通过质谱分析确定GLDNase精确分子质量为13807 u.SDS-PAGE电泳表明GLDNase为单亚基多肽,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PLDTGRYHIYTW/T/CDGG.GLDNase可作用于ssDNA和dsDNA,是一种非限制性内切酶,酶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阳离子Mg2+,10 mmol.L-1EDTA可完全抑制其活性.最适pH值为8.4,40℃时相对活性最高.GLDNase水解DNA的产物末端的基团为3′-OH、5′-磷酸.  相似文献   

18.
初洋  倪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4-1925
[目的]提高栽培灵芝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芝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红芝为材料,筛选灵芝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料培养基,并对以棉籽壳为栽培主料的麦麸添加量进行筛选试验,确定灵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结果]红芝在棉籽壳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与其他培养基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在玉米粒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红芝在棉籽壳加木屑培养基中产量最高,品质好。棉籽壳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为20%时红芝产量最高,但与麦麸添加量15%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灵芝生长的最佳母种培养基是棉籽壳,最佳原种培养基是玉米粒,最佳栽培料培养基是棉籽壳加木屑,最佳麦麸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9.
响应曲面法优选灵芝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提取率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进行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GLP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分析表明:在提取温度为89.35 ℃、提取时间1.47 h、液固比29.19 ∶1.00(体积质量比)时,GLP提取率较高,最佳提取量预测值为 7.76 mg/g,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GLP时,具有最大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