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ATOS2系统对旋耕刀进行了三维扫描,获得了潜土逆转旋耕刀外形点云,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反求;应用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理论,在PRO/E中进行了重构,得到了符合计算机仿真要求的数字模型,使计算机软件较精确地模拟真实刀具的潜土逆转旋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由曲面类零件造型及误差评估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eomagic软件快速建模与偏差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扫描测量仪扫描获取叶片外形点云数据;通过GeomagicWra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再以Geomagic DesignX快速截取零件关键特征曲线的方式快速建模;最后对建模特征进行体偏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便捷提取零件的关键特征曲线,达到快速建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货车载货体积测量困难的问题,应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对货车载货进行体积测算,利用MATLAB对激光多站点架设进行仿真,建立点云扫描方案。采用投影法计算货物体积,分析不同体素栅格大小对体积计算的影响,选取合适尺寸栅格进一步优化体积计算。通过利用该测量方案对多辆空车的长宽高及容积进行测量,长宽高相对误差不高于1.5%,货物体积测量相对误差不高于3%。  相似文献   

4.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蜣螂外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量了臭蜣螂几何体表外形,获取了臭蜣螂几何体表外形的数据点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数据点云的平滑处理、精简处理及其多视数据的定位与拼接。使用点云数据网格化、曲面特征抽取与数据分片、曲面分割及直接拟合曲面片的造型方法,成功进行了臭蜣螂体表外形三维几何曲面模型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刘树玉  孙福英 《南方农机》2019,(5):43-43,52
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扫描,可以获得需要的点云数据。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把三坐标测量、扫描技术与点云处理软件相结合,完成逆向建模。  相似文献   

6.
基于RE/CFD带分流叶片离心泵叶轮快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带分流叶片离心泵叶轮结构复杂,传统水力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很难适应产品快速开发需求的问题,采用逆向工程技术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相结合的叶轮快速开发方法.利用ATOS流动式光学扫描仪对IS80—50—200型离心泵的带分流叶片叶轮进行数据测量,测量的点云导入CATIA中精确完成逆向建模,然后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额定工况下全流场的数值模拟来进行评价,对模拟结果中的相对速度,静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轮设计满足要求,此设计方法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叶轮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7.
逆向工程在方草捆打捆机打结器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工程是现代设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通过对打结器机架的设计,介绍了光学扫描仪的扫描方法以及在逆向工程中扫描测量的优点;论述了利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对打结器机架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构造曲面过程和利用三维软件UGNX进行三维造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逆向工程技术通过对实物进行点云数据采集,重构产品三维模型,获取重构模型的尺寸参数,进而应用到目标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环节。通过ATOS光学扫描仪得到汽车车门点云数据,利用CATIA软件的模型处理功能对车门点云进行拟合处理得到了车门曲面造型。在处理过程中,运用了编辑、点云、划界、过滤、桥接、倒角等方法,建立了逆向建模的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逆向建模后的实际载荷工况下的静强度。结果表明,使用逆向工程建立的模型满足实际产品使用需求,并且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车辆快速检查系统是为满足用户对高通过率需求而设计的,其检查通道允许通过并检查各种集装箱车辆。当卡车司机驾驶集装性车辆经过扫描通道,检查系统通过控制加速器产生X射线对整个货车进行扫描并成像。在扫描过程中,如何对不同卡车类型进行识别,并有效避让车头,防止司机受到X射线照射,是该产品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拖拉机驾驶室的外部声源激励试验和驾驶室内部混响时间的测量试验,提出了一种处理驾驶室开窗,室外有声源时窗口边界条件的方法,并从Helmholtz声学动方程出发,建立了驾驶室开窗时拖拉机整车系统声固耦合动力方程,计算了当驾驶室左右侧打开不同的窗口面积时室内耳旁纵向水平线上各点的声压级、其结果和在MTS道路模拟机上的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重型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运用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该驾驶室进行轻量化分析与改进设计,并与原驾驶室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轻量化驾驶室的结构强度、刚度和低频固有振动特性不低于原驾驶室,并使驾驶室抗前部摆锤冲击和高顶驾驶室耐顶压性能得到了改善。在不改变驾驶室结构材料特性的条件下,使驾驶室质量减小46 kg,取得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拖拉机驾驶室安全强度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设计阶段对拖拉机驾驶室的安全强度进行预估,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室有限元模型。依据GB7121—86拖拉机驾驶室安全强度验收标准,提出了模拟拖拉机翻车工况计算的有限元加载模式。应用弹塑性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拖拉机驾驶室进行了安全强度预估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基本一致,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拖拉机驾驶室的安全强度预估。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及有关标准,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从人-机关系和人-环境关系两个方面对玉米联合收割机驾驶室的设计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使其更适宜于人的操作,有效发挥驾驶员和设备的作用,从而使玉米联合收割机驾驶室的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拖拉机驾驶室可靠性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室的振动环境,提出了一种用定频正弦振动等效模拟窄带随机振动的试验方法,编制了拖拉机驾驶室的室内可靠性疲劳试验载荷谱,达到以较少的试验投入实现拖拉机驾驶室振动环境室内疲劳模拟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DOE技术在驾驶室悬置隔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将正交设计理论与ADAMS中的DO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参数化的整车模型,介绍了所提出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结合典型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与主悬架系统的参数匹配问题进行了DOE计算,并给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人体工程学在拖拉机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机工程学的相关要求和在拖拉机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于我们正确地设计舒适、高效的拖拉机驾驶室。  相似文献   

17.
对拖拉机驾驶室声学特性,噪声源及噪声向驾驶室内传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隔声、减振、吸声、粘贴阻尼材料和控制部分噪声源等综合降噪措施,取得了降低驾驶员耳旁噪声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机工程的驾驶室舒适性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驾驶室舒适性及安全性,以国产某种收获机械驾驶室为研究载体,对人机工程学理论进行研究,结合中国人体尺寸数据,对驾驶室进行舒适性分析,改进其驾驶舒适跨点、驾驶座椅及驾驶操纵装置,优化各器件间布局配置关系。基于CATIA软件人机工程设计模块,对驾驶员驾驶姿态、操作可达性和视野范围进行模拟仿真,检验驾驶室设计合理性。对改进前后驾驶室舒适性进行主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驾驶时间增加,驾驶员对两种驾驶室主观舒适性皆呈下降趋势;在0~20min驾驶时间内,对于两种驾驶室平均舒适性评价一致,在2 0~6 0 min驾驶时间内,改进前驾驶室驾驶员疲劳累积趋势加快;改进后的驾驶室总体布局合理,可满足对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需求。该研究证明了人机仿真系统分析驾驶室舒适程度的可行性,为驾驶室的人机设计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六足并联悬架系统用于拖拉机驾驶室减振,由于悬架系统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难以确定,首先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6自由度振动模型,以驾驶室6个方向固有频率和悬架系统阻尼比、解耦度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运用灵敏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最后与目前拖拉机橡胶衬垫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同时为该悬架系统被动控制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拖拉机驾驶室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机工程学设计是车辆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对拖拉机驾驶室设计中所涉及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包括驾驶座椅设计、仪表盘及操纵装置设计、降噪设计等进行了介绍。从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有关座椅设计、仪表盘设计及操纵装置设计、降噪设计的各种方法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拖拉机驾驶室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