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尤海 《北方蚕业》2000,21(2):46-47
桐梓县是我市蚕桑重点发展县,蚕桑生产从八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桑园面积达1600多公顷.在近几年全国蚕桑生产普遍滑坡,挖桑毁桑严重的情况下,桐梓县蚕桑公司根据本县具体情况,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于1997年初及时提出了"人下我上,人毁我兴",在"低潮中发展,高潮中受益"的蚕桑生产发展战略,广泛宣传,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三年来蚕桑生产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稳中有升.桑园面积,发种数量逐年增加,蚕茧产量质量也得到提高.据资料,1997年用种量6000张,产茧171000kg,张产27.5kg;1998年用种量7000张,产茧200150kg,张产25.6kg;1999年用种量8000张,产茧250500kg,张产31.4kg,蚕桑生产已初步成为"富民强县"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 旬阳县的蚕桑生产,从1980年以后,出现了“三快”,即桑园发展快,发种增加快,总产增长快。但是,也出现了“三低”,即亩产蚕茧低,养蚕张产低,蚕茧质量低。“三  相似文献   

3.
<正> 广安县东岳乡党委、政府齐抓共管蚕桑生产,1991年建立了蚕桑技术服务体系。两年多来,他们始终把“实干兴业,促三高”。作为搞好蚕桑服务的宗旨;干今天,想明天,真抓实干,使蚕桑生产年年登上一个新台阶。1991年,全乡养蚕4001张,比上年增加557张,增长16.2%,蚕茧增长22.4%;1992年养蚕4700张,增加699张,增长17.5%,蚕茧增长16.9%;1993年春、夏,在全县蚕桑生产继  相似文献   

4.
余荣峰 《北方蚕业》2001,22(3):38-39
"九五”期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前期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茧价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弃养现象,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中后期一是由于县政府对蚕桑生产作了较大调整,加大了蚕桑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概括起来有以下成绩和问题. 1 主要成绩 1.1 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到"九五”期末,全县拥有桑园总面积2466.7hm2,养蚕户2.25万户,年发种量6.4万张,产茧2480t,桑园面积增长466.7hm2,发种量增加了0. 9万张.  相似文献   

5.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2):37-38
<正> 睢宁县是蚕桑生产的老区,其蚕桑发展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历经多次反复,但自1997年以来,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蚕桑业始终呈平稳向上发展的态势,特别是1999年以来,桑园面积由2300hm2发展到4300hm2,蚕种饲养由6万张增加到近9万张。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金湖县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发展蚕桑事业,桑田面积由1987年的1.14万亩,发展到1991年的5万亩。发种量由1987年的1.751万张,增加到1990年的3.8022万张。蚕茧产量1990年达到1175吨,比1987年增长2.1倍。金湖县蚕桑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加强了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我县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十二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普及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县有15个区、136个乡、7613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已达15263亩,全县发展了七十一个蚕桑生产专业村,380户蚕桑生产专业户(其中3至5亩的335户,5亩以上的45户),办起共育室62个,代育室79个。蚕桑生产越来越巩固,去年跨进了万担县。今年在去年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发放蚕种61358.75张,比去年36638张增加24720.75张。到十月下旬止,全县收购蚕茧17213.749担,比去年同期的11125.831担增加6086.918担,增长54.7%。去年,全  相似文献   

8.
<正> 蚕种是蚕桑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江苏省的蚕茧产量1934年突破5万吨,1989年突破了10万吨,蚕种生产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同步成倍增长,基本满足了农村对蚕种的需求。1990年全省生产原原母种1.8万蛾,原原种12.7万蛾,原种12.9万张,普通种(一代杂交种)450万张,比1989年增加了70  相似文献   

9.
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于2001年4月组建,至今已走过4年多历程.在各级政府和蚕桑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入社蚕农由2001年的70户增加到现在的523户,带动1500余户农户发展蚕桑;桑园基地由建社前的15.4 hm2发展到153 hm2,蚕种年饲养量由450余张增加到3000余张,蚕桑生产走上了一条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受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如东县的蚕桑生产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全县养蚕仅8万张.1999年抓住茧丝市场复苏的机遇,及时调整全年养蚕生产布局,通过推广"两春两秋"的全年养蚕生产布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使全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2002年三年三大步,年发种量从原来的8万多张猛增到18万张,恢复到1990年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新老桑园达到5000hm2,2003年全年养蚕17.9万张,生产蚕茧7300t,农民茧款收入达到1.2亿元,蚕茧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11.
<正>近5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1994年全市新老桑田面积达15万亩,发蚕种18.1万张,蚕茧产量超过10万担.与1989年相比,桑田面积、发种张数、蚕茧产量分别净增10、8、7倍.1995年计划发种25万张,生产蚕茧15万担,成为徐州市重点蚕桑基地县(市)之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1991年桑田面积达166万亩,年产茧量达11万吨,生产蚕种500余万张,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7%、188%、169%,生产效率、单产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亩产茧量从1980年的50公斤提高到65公斤,劳动生产率逐年有所提高,生产每公斤茧所需的劳动时间五十年代要15小时左右,现在只需6~7小时。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蚕桑科学技术进步对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我省十年来蚕桑科技工作的回顾及今后的设想,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中,我县今年蚕桑生产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桑田面积在46475亩的基础上去冬又发展了3万亩,春茧在连续八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三增”的好收成。春蚕发种34500张,比去年同期增8%,生产蚕茧1400多吨,比去年同期增21.7%;农民实得茧款收入约85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300万元,增长53.2%;平均  相似文献   

14.
抓蚕桑三个转变促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富东镇狠抓蚕桑三个转变,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到2006年底,桑园面积已达1400hm2,占耕地面积的40.4%,年养蚕5.5万多张,产茧210万kg,蚕桑生产得到了巩固、发展和壮大,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两户园地     
<正> 勾秀容: 蚕桑专业户、养蚕能手勾秀容,家住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全家有10口人,努力发挥自己栽桑养蚕这一技之长,带领全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一九八六年全家养蚕22.2张,产茧832公斤,收入4078元。成为绵阳市有名的蚕桑专业户。勾秀容在发挥优势抓蚕桑中,主要经验有两条。一、坚持大栽桑勤管理。勾秀容自实行劳业生产责任制后,她家发展多种经济,经营修  相似文献   

16.
唐正香 《北方蚕业》2007,28(1):48-49
“十五”期间紫阳县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近三年来国际茧丝绸市场好转,蚕茧价格上升,农民养蚕收益增加,栽桑养蚕积极性提高,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0.52万hm^2,养蚕6.5万张,产鲜茧2058t,农民养蚕收入5500万元,已成为紫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以来,由于茧丝绸产销形势的剧变,蚕桑生产急剧滑坡,陷入困境,导致桑田面积,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在这一片萧条的形势下,我市合沟镇蚕桑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转变机制入手.引导蚕农更新观念,稳定情绪,切实以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好的稳定与提高.全镇13500亩桑园,1996年共发种47700张,生产蚕茧1625吨,茧产值2150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53张,亩产茧120公斤,亩产值1600元.总结近年来蚕桑生产经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在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全县现有桑园一万二千亩,七八年发蚕种六万张(其中二化种九千四百张,桂夏2号一万五千一百张,南农七号三万五千五百张),比77年发种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二。收购蚕茧八千三百五十担,比七七年同期收购五千九百六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收茧量超千担的公社由去年一个(板城公社)增加到二个(小董公社)老蚕区不断前进,新蚕区有所发展。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是我县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第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十五个公社,场,桑地面积达四千六百亩,投产面积二千五百亩,共发种5099张,总产值295459元,产茧1618担,比八○年增长了1.22倍。实现了五个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蚕桑生产被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对待.蚕桑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专业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少,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大.据统计2001年杭州市全市共有桑园面积8952 hm2,种桑养蚕农户84457户,全年饲养蚕种239569张,生产蚕茧10772 t,蚕茧产值9878.6万元.平均户拥有桑园面积1060 m2,户均年饲养蚕种2.8张,户均蚕桑收入为1169.7元.这几年来,随着全省"蚕桑两进"工程的实施,杭州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蚕桑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