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寄主性很强的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凡是有马铃薯种植的区域、地块、均有晚疫病的发生。其发病程度的轻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马铃薯植株生长进入花蕾期,遇到连阴雨天气、雨后有雾、阴天多露的情况下,晚疫病的发生后扩散蔓延迅速。不抗病的品种在病害流行时会造成毁灭性灾害,抗病性较差的品种,田间产量损失为30%-40%,同时病菌从田间茎杆侵入块茎后,还会在薯块贮藏窑内发病,发病一般在10%-20%。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利用全国马铃薯重点基地县-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面的自然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分析了该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梁靖  陈利  刘继英 《现代农业》2003,(12):20-20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处高寒、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传毒媒介少,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年均种植马铃薯500万亩以上,是全国主要的种薯基地及加工专用薯基地.  相似文献   

4.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丽、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相似文献   

5.
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静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32-4535
[目的]对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护地微型马铃薯幼苗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结合逐日天气变化和保护地内逐小时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保护地微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高峰日的日温度变化在11.5~24.0℃之间,日最低相对湿度高于95%,日降雨累积时间至少8 h以上。[结论]设施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呈跳跃式发展,气象条件合适时,病原菌会在1 d之内大量产孢和严重侵染。  相似文献   

6.
进行马铃薯晚疫病产量损失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程度为1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9.7%,发病程度为2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21.3%,发病程度为3级时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1.2%、26.8%,发病程度为4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39.1%。  相似文献   

7.
8.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气象观测资料,对马铃薯生长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喜冷凉气候,12~16℃为芽的最适萌发温度,18~25℃时发芽迅速,薯块形成期需水最多,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适宜;结薯末期,60%最适宜。日照时数11~13 h/d条件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薯块的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晚疫病是越南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害。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在江河三角洲地区晚疫病的发生通常比较晚,从12月下旬即第二个生长季后半期开始发病,在1月至2月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晚疫病常常严重流行。在Sapa地区(北京高原),整个生长晚疫病对马铃薯作物都是主要威胁。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严重度可达到100%。在大叨地区,在干旱季节(11-4月)晚疫病发生最轻,而在雨季(5-10月)严重流行。在越南,还未进行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流行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对晚疫病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新的杀菌剂。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筛选。目前需要进行晚疫综合治疗、流行学、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抗病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产区发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常造成马铃薯的绝产。因此世界各国专家都把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5种方法对5个马铃薯品种与2个毒力不同的晚疫病菌菌系间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对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AUDPC)和病斑总面积增长曲线下面积法(AULAGC)间的相互转换公式为F (AUDPC)=(Sck/S)×F (AULAGC)(其中Sck和S分别表示感病对照组合中每小区叶片总面积和某组合中该品种每小区叶片总面积).百分率-r值法(I-r)与复合适合度指数法(CFI)之间的相互转换公式为F (CFI)=exp((F(I-r)-1)×r×lp)(r表示感病对照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值,lp为一个潜育期天数).在所用5种方法中,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百分率-r值法和复合适合度指数法比较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Screening for plant extracts to control potato late blig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x extracts from plant material (Galla chinensis, Potentilla erecta, Rheum rhabarbarum, Salviae officinalis, Sophora flavescens, and Terminalia chebula) were tested for controlling effects against the inf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detached potato leaves, seedlings, and tuber slices. On detached leaves, G. chinensis (2%), R. rhabarbarum (rhizome, 2%) and S. flavescens (2%) extract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with a control efficacy of 96.67%, G. chinensis was the best. On seedlings R. rhabarbarum (rhizome, 2%) showed the best inhibiting effect, followed by S. flavescens (2%), T. chebula (1%), and G. chinensis (2%). The control efficacies were 91.67%, 75.00%, 70.24%, and 64.29%, respectively on the seventh day after inoculation. However, on potato slices, none of the plant extracts showed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and sporangia production by P. infestans. The reason was analyzed and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a natural fungicide based on these plant material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不同发生级别开展了拔秧处理防治晚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拔秧时间的延后,马铃薯的产量、大中薯率、块茎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拔秧处理与对照相比,烂薯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秧时期不同,烂薯率和防效也不相同,当晚疫病为0~2级时,拔秧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达到3级以后,防病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反应中木质素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含R基因的马铃薯水平抗性材料LBr-12和感病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 (P.infestand后,对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LBr-12和Favorita的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性材料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幅度大,持续时同长;同时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增幅也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在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设立的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抗晚疫病材料的引进、评价和利用;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自中国与国际马铃薯开展科技合作以来,已引进了近300份抗晚疫病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包括杂交种子、试管苗和薯块。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可直接用于生产的抗晚疫病材料,从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组合中也筛选出了一些新的品种,并利用这些资源与国内品种资源进行杂交,从中培育了新的抗性品种,极大地减轻了晚疫病对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为研究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瑞毒霉的抗性,从国内马铃薯主产省区收集了200多个菌株,并对生理小种和抗药进行鉴定,所保存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晚疫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利用马铃薯品种抗性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已开始在中国进行,重点放在基因与环境的互作、预测预报和特定农业生态区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上。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前人的工作已经证实,一些细菌的发酵液,叶围和根围真菌对晚疫病菌表现出了直接的抑制作用。一些化学物质、生物及生物产品可以诱导马铃薯产生局部或系统的诱导抗病体,本文对诱导抗病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归纳和总结了多种抗菌素和诱导剂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虽然生物防治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却显示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