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土壤稻作限产的主要原因是育壮苗难和移栽后缓苗慢、分蘖少,因积温和光能的浪费及收获株数少而导致减产。钵育摆栽的高产稳产机理是通过培育健壮个体构建高产群体,以壮苗无植伤移栽的方式,抵御盐碱和低温危害,无缓苗期、早分蘖,从而获得稳定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育摆栽高产稳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土壤稻作限产的主要原因是育壮苗难和移栽后缓苗慢、分蘖少,因积温和光能的浪费及收获株数少而导致减产。钵育摆栽的高产稳产机理是通过培育健壮个体构建高产群体,以壮苗无植伤移栽的方式,抵御盐碱和低温危害,无缓苗期、早分蘖,从而获得稳定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稻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生产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运粳24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两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毯状苗,栽后早发,分蘖成穗率高,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穗大粒多,钵苗机插比毯苗机插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苗机栽技术是近年来江苏沿海垦区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对江苏沿海垦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迟熟中粳水稻南粳9108钵苗机栽进行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植株性状、茎蘖消长、产量与产量构成等作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粳9108钵苗机插硬盘育秧时,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呈负相关关系,播种量越大,移栽时秧苗素质表现越差;在1~7粒/孔的播种量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南粳9108在移栽田中茎蘖数越高;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加大而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5粒/孔时达最高,实际产量以4粒/孔处理为最高;故南粳9108大面积生产培育壮秧时以每穴3~5粒为宜。  相似文献   

5.
行向及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不同行向及育苗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东西行向种植较南北行向种植群体受光好且能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并且,钵育摆栽是通过增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3个因素来提高产量的,实践证明,钵育摆栽与普通育苗插秧方式比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20%。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武运粳24号和南粳44为材料,对钵苗机栽、精确点抛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LAI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精确点抛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期钵苗机栽和精确点抛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说明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能力强,物质积累多,LAI较大,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且钵苗机栽优于精确点抛。  相似文献   

7.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人工手栽,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叶龄期钵苗机栽和旱育手栽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与毯苗机插、旱育手栽相比,钵苗机栽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积累多,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一队试验示范了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总结出该项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移栽保全苗、生育进度快、质优产量高等优点。同时指出,水稻实行钵育摆栽选用日本产钵盘,重点抓好营养土质量、严格选种、机器播种,稻田实行三化管理,提早移栽,本田要加强水肥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一队试验示范了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总结出该项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移栽保全苗、生育进度快、质优产量高等优点。同时指出,水稻实行钵育摆栽选用日本产钵盘,重点抓好营养土质量、严格选种、机器播种,稻田实行三化管理,提早移栽,本田要加强水耙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个播种时间(5月14、21、28日)和3种插秧方式(硬盘机插25 cm行距、硬盘机插30 cm行距、钵苗摆栽),研究其对优良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14日)条件下,水稻钵苗摆栽产量高,品质好;晚播(5月28日)条件下,硬盘机插25 cm行距处理产量高。播期、栽插方式对南粳9108糙米率、精米率影响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1.
查哈阳农场在1996年试验示范了15亩的水稻“三膜、钵育、摆栽”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808.Ikg,1997年推广了4.5万亩平均亩产为661.4kg,最高亩产达809kg。摆栽水稻较机插亩产量平均提高123.Ikg。经两年的试验推广,对此项技术有下列启示:1“三膜、钵育、摆栽”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采用钵盘育苗,单株发育较好,平均每株带菜0.5-0.7个,摆栽后缓苗时间较短,1997年4.5万亩摆栽水稻的缓苗时间平均为1.6天,其中老稻田平均只有06天,新稻田平均为1.4天,盐碱地3.2天,技机插缩短8-10天。同时,抗寒抗旱性较机插栽培强。1997…  相似文献   

12.
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为基础,将三膜覆盖技术、钵育苗技术、超稀植栽培技术、寒地优质米生产技术综合配套,组装了三膜钵育摆栽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示范15亩。结果表明,增加积温70—105℃,减少昼夜温差,钵育壮苗,在同插期,育出4.1—4.5叶大苗。移栽规格30×16.7cm,每m220穴80苗,有效分蘖率与机插相比增加104%,以较少个体,建立高光效群体,亩产808.1kg,较机插增产42.1%。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春寒秋防高产栽培技术经 1 998、1 999两年试验 ,增温效果显著 ,能培育出带蘖大苗 ,较常规钵育中苗摆栽增产 1 0 %左右。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春寒秋防高产栽培技术经1998、1999两年试验,增 温效果显著,能培育出带蘖大苗,较常规钵育中苗摆栽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两种方式对比研究了籼粳杂交粳稻甬优2640的生育规律和产量表现。甬优2640钵苗机插成穗数较毯苗机插少,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显著提高,产量提高了1.83%,钵苗机插的秧苗素质高,群体质量好,穗粒结构协调,群体生产力强。正常年份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成熟期提前5~7 d,利于后茬小麦适期播种。讨论提出了淮北地区钵苗机插甬优2640超高产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本钵育摆栽新技术在牡丹江垦区实用性的调查研究,与常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秧苗素质、插秧后返青速度、生育过程中的抗逆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来确定这种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试验示范效果分析表明,用448孔盘或434孔盘钵苗机械摆栽比平底盘常规机插增产12.5%~17.7%,增效17.1%~26.1%。钵体苗秧苗素质好,通过机械摆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秧苗数,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8.
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30.0 cm×13.2 cm),比较研究了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在双季晚稻区的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密度条件下D1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2年平均增产8.13%~9.50%;(2)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后群体的茎蘖数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与CK相比,D1处理的茎蘖数栽后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成穗率高;(3)移栽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三种类型水稻钵苗机插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移栽期至拔节期CK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大于D1处理,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D1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均高于CK;(4)钵苗机插水稻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而单茎干物质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钵苗机插水稻在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及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D1处理极显著高于CK。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双季晚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最适宜行株距为33 cm×12 cm。  相似文献   

19.
以豫南稻区较大面积种植且具代表性的2种类型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钵体水稻育秧硬盘(型号:D448P)育秧,人工模拟钵苗机械插秧,在行距固定(33 cm)的情况下,选取4种机械可调节株距,分别为124、14.1、15.5、16.8 cm,研究钵苗精确摆栽技术的合理密度配置.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株距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进东北某型号水稻钵苗移栽机,探究了南通市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机插水稻相比,钵苗机插水稻具有品种选择范围广、秧苗健壮、秧龄弹性大、栽后活棵发苗快、茎秆粗壮、易获得足穗大穗等优点,试验点实收产量646.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