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專署商业局茶叶采購批发站、农具厂等單位,于1958年5月組成“紅茶初制机器試制小組”,試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篩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紅茶初制机械,机械質料为木、竹、铁混合結構,适合于农村制茶应用,經过夏季季节,試驗效果良好。現簡要介紹上述四个机种的生产效率和結構如下,供有关生产單位机制紅茶选用工具上和进一步研究制茶机械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的茶多为細茶、品質高,但往往由于农业和采制茶劳力发生矛盾,有一部分青叶未能及时采下老在树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損失,为了滿足国內外日益增長的需要,增加茶农收入,参考了浙江农学院張堂恆教授1957年在紹兴紅茶初制厂用不萎凋做紅茶的試驗,进一步在各地試做碎紅茶,经过审評的結果,品质合乎出口的要求,不但扩大了外  相似文献   

3.
揉捻在紅茶初制中是四个主要工序之一。它不僅使萎凋叶揉捻成条,構成外形緊实的条件,更重要的在于揉破叶細胞,促使鞣質氧化,形成紅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因而揉捻处理的得当与否,也是紅茶内质优劣的一个关鍵。揉捻程度的主要标誌是細胞破碎率。按照苏联生化管理指标,三号叶的細胞破碎率应达到了8—85%;今年紹兴紅茶初制厂的生  相似文献   

4.
宜都工业区(原宜昌專区)是宜紅茶的主要产区,解放十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58年全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4,659担,比解放前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936年的31,400担,增加了10.38%。同时,在制茶工具推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58年止,全区已經推广了揉茶机1,182台,其中水力揉茶机达到197台,全区95%以上的紅茶使用了机器揉捻。  相似文献   

5.
我們認为这篇碎红茶初制試驗报告对各地制碎紅茶有实际参考作用,故将其实驗結果发表。就肺目的及要求: 由于当前国际市爆杠碎茶销路甚锡,出口量要求甚大,本年中央茶叶总局和省茶叶处,曾雨次指示我们拭制碎茶,摸索畏蔽,提高技术,为今后扩大碎茶生产刽造条件。藏娥工作自六月廿五日开始,至廿七日桔  相似文献   

6.
春茶传捷报     
“川紅”的重点产区之一的四川省筠連县,已經于3月20日开始了春茶采制。到了三月底止已采制紅毛茶一万二千多斤。这批茶叶90%以上都达到了一級茶标准,品質比去年大有提高。县委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視,早在2月中旬就召开了全县的茶叶生产会議。研究了今年的茶叶生产管理和采制技术。会后全县开展了突击除草追催芽肥,80%以上的茶园都进行了这次工作,使茶叶发芽多,肥壯,采摘标准完全按照一芽二叶进行,因而制出的紅茶条线好,色澤油潤,味道醇和。該县紅茶初制厂  相似文献   

7.
發酵是紅茶的初制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單寧起着深刻的变化,因而使紅茶得到特有的色香味。一般來說,在適当条件下,發酵时间过短,則發酵不足,毛茶会帶青气,滋味苦澀,茶湯顏色泛青,叶底也花青;如果發酵时間过長,則發酵便会过度,使香气低悶,滋味淡薄,茶湯帶溷,叶底深暗。这样,就不能得到品質优良的紅茶。因此,發酵时間長短的問題,引起了制茶工作者廣泛的重视。但是,在以往的試驗里,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对發酵时間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如祁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浙江越紅产区只有浦江、鎮海和諸暨的一部分。在国民党反动統治下,年产量不过数千担,全部用手工制造,品質差,不合外銷要求,也沒有“越紅”这个名称。 1951年,为了滿足国內外紅茶喜飲者的需要,在党的領导下,我們在紹兴开始生产越紅,同时改进采制技术,提高品質,奠定了越紅生产不断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人員 (一)制造: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呂樟見(紹兴紅茶初制厂)、方淳(浙江日报)、蔡連明、吳寿礼、盧柏森。 (二)生化檢驗:盧世昌、徐梅生(浙江農学院)、濮文映、茹水仙(紹兴紅茶初制厂)、賀惠珍(紹兴紅茶精制厂)、盧柏森。 (三)品質审評:張堂恆(浙江農学院)。 (四)资料整理: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宋孟光(上海商品檢驗局)、黄素梅、叶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提高紅茶品質。改变我省紅茶水淡、味弱的缺点,五月上、中旬在恩施芭蕉初制厂进行了不萎凋、輕萎凋及重萎凋对毛茶品質影响的試驗,因限于时间及試驗方法,項目和試驗材料不詳尽,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結論,但从試驗的初步結果来看,輕萎凋及重揉捻对茶叶品質是密切关联的,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东阳县巍山区胡村乡远景农业社,在今年上級提出“大抓碎紅茶,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大抓工具改革,提高劳动出勤率”的号召后,社長胡祖蘭想到:做碎紅茶光靠四、五个人用單桶式揉捻机或踏碓劳动强度过大,效率也不高,他就千方百計地开动腦筋想办法改进工具。最后想到过去社里丢着一爿旧水磨,將它改为碾輪子来碾茶到很好,但是他又想过去石碑下面的大石脚是很好的材料,他就將这些东西抬来,开始大胆創造,終于一  相似文献   

12.
制紅茶,技術性高,季節性强,并且容易遭受自然災害的威脅。特別是落雨和风大的天气,萎凋就无法順利進行。茶農反映,制紅茶有三怕:“怕落雨、怕陰天、怕風大”。同时在茶叶采制期間,又是秧青麥黄田要种的農忙季節,劳力顯然緊張,因而往往發生茶叶养老、青叶積压霉爛,以及來不及制造,而粗制滥造等现象,造成品質低劣,叶底暗,湯色混濁,香气不高等缺点。如1952年春茶期間,連續落雨約15天之久,萎凋进行受到很大的阻碍,绍兴全县估計青叶养掉不扎或扎下后來不及萎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細茶主要产区,解放后在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茶叶品質也有很大改进。如紅茶,过去产量少,品質差,1958年“越紅”就出現了上級茶;珠茶出現了中上级,突破历史記录;“遂綠”“溫綠”过去品質低次,1953年大力改制以后’品質完全改观跃为全国名茶。内銷茶除大宗的烘青外,还有著名的龙井、苞茶、黄湯、青頂等。聞名于国內外,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賞。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大力实行工具改革”的偉大号召推动下,在佛子乡將加生产区党政領导同志、茶厂同志及木匠师傅的热情支持下,繼1956年我們在將加試制成功第一架水力自动揉茶机之后,今年4月,我們又完成了全县第一架紅茶解块篩分联合机的試制造工作。經投入生产实驗,效果良好。比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10倍,它每一分鏡可完成生茶50斤的  相似文献   

15.
制茶工业的发展,大约概括分为四个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二、制茶技术改革时期;三、制茶发展时期;四、制茶机械化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公元前二千多年到公元九六○年;自首先发现野生茶树一直至唐宋作为普遍饮料,其间经过很复杂的变革,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内质起了很大变化,可说为制茶的起源。到了魏朝(公元二二○年至二六四年)才制造饼茶烘干,饮用时候碾研冲泡。  相似文献   

16.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萎凋是紅茶工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若要取得品質优良的紅茶,必須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当前一股对萎凋程度的掌握仅凭人們的感官經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某些国营初制厂在判断萎凋程度时,以仪器检驗萎凋叶的水份含量作为辅助,但每次檢驗水份的时間较長,且探索每次萎凋是否已达适度,往往不是測定一、二次所能解决的,在偶而疏忽的情况下,易形成萎凋过度而降低品質,因此,在通常生产中应用不广。  相似文献   

18.
制茶的历史     
一、制茶的开始中国自很古时代就开始利用茶这种植物作饮料了,甚至有说是从药神神农时代开始的,但其普及还是经过三国至唐代才开始的。后来,名茶产地中国的主要茶产地的形成也是从唐代开始的。随着饮茶的普及发展,制茶技术也发展起来;由茶圃、茶田的形成逐步发展为茶行  相似文献   

19.
东阳县茶山区古光乡茶叶初制厂,在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响应上級提出的“大抓碎紅茶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号召,在农技站的直接指导下,群众积极鑽研,終于試制成功六筒畜力揉捻机,比过去推广的單筒双筒式揉捻机,又进了一大步,它有很多特点,是过去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不侭可以用畜力帶动,还可用电力等其他动力帶动,效率將提高几十倍。这一敢想敢干的創造获得成功、充分說明破除迷信、政治挂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皖南茶区在六十年代前后,年年同学生下乡进行实习,一方面指导茶农改进制茶技术,提高品质,颇有成效;另一方面自己提高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茶理论自群众中来,复回到群众中去。二者往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措施。至今将近二十年,没有机会再同学生下乡实习了,直至1984年4月才同省高教局电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