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45-147
河北省的山脉众多,在河北省的土地面积中,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2%,如何发挥河北省的山区优势,挖掘山区潜力,发展山区经济,成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山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根据河北省的现状和发展优势,阐述了如何发挥河北省山区优势搞好县域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展山区生态农业是振兴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在山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山区生态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政府应重视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生态模式,健全商品生产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历史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区域位置的优越性等。发展山区旅游业可以带动京郊山区经济的增长。发展山区旅游业应以“一日游”或“二日游”为主,同时注意客源目标市场的定位、区域的联合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为加快怀柔区北部山区产业的发展,应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优化北部山区产业发展环境水平;加强统筹规划和招商引资,建设北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带;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北部山区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优化北部山区第三产业结构;加强山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助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71-2974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根据山区特点,分析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才是山区经济腾飞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论山区生态经济与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山区发展生态经济与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从山区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发展循环农业的定位与思考,转变增长方式的战略与措施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延庆县沟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但是还存在缺少社会资本投入等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今后应充分认识沟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协调统一、具有特色的发展规划,建立能够促进沟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合理利用土地,利用多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山区小水窖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爱民工程"、"德政工程",水窖工程的发展使山区水源有了保障,农民可以充分利用水窖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有效的解决了山区饮水及抗旱问题,农民劳动力可全部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可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是一项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分析新形势下北京山区发展城郊型山区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北京城郊型山区特色农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核桃是适于在丘陵山区种植的干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四川省内广大丘陵、山区的退耕还林中,发展山区经济林带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四川省的核桃栽培面积及年产量都居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南山区农民经济状况与大扁杏生态特性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浅析,论述了在宁南山区发展大扁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快速健康发展大扁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治理整顿的1989年,梅州市山区乡镇企业仍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但与省内先进地区比较差距较大,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一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在振兴山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二要加强和发挥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三要合理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四要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五要解决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山区的出路在于:绿化荒山、造林种果、兴办绿色企业,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走资源、技术、市场相结合的路子,发展富有竞争力的山区工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山区经济就可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具有发展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综合条件。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林果生态工程、养殖生态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做好管理、资金、技术、营销、生态治理机制、利益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山区县艰难地实现了温饱,但同时又出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它与半山区县和平原县的经济发展差距。文章对3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分析,寻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山区向小康水平发展需要选择的发展模式。要明确山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以及开发山区依靠谁;要运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推进山区工业化;要拼弃传统习惯推进山区集镇化。现在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是把山区置于现代社会之中,是在人口、资源、社区、经济协调中求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自然,社会和经济面貌,逐步实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文霞 《新农业》2023,(7):62-64
当前人们对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为推进邢台市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邢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通过学习体验经济理论,以及深入挖掘邢台市山区乡村文化内涵,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提出推进邢台市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一是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性,二是增强旅游动的参与性,三是增强民宿建筑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欠发达山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有自己的地方性特点,通过对云南省华坪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非常迅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规范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强外部支撑体系,提高农民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山区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快京郊山区经济发展应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基础,以增加农户收入为核心,以旅游业为支柱,实行以旅游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山区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山区是重要的地域类型,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制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增长途径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探究浙江山区县域社会经济协调状况,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 7.0编程对浙江山区2005-2012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浙江山区县域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山区总体的协调水平较高,表现在绝对数值相差不大,所属类别相对集中,但大多县市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浙江山区44个县域划分为3大类6亚类,3大类为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和失调类。最后提出山区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一个多山省份,山区面积占陆域面积的70%,人口占总人口的45%。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山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和地理、自然等多种原因,山区发展的速度还比较缓慢。我省山区如何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题中之义,符合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邢台西部山区特色经济发展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邢台西部山区发展条件,概述了其经济开发现状,并通过对山区经济、自然条件和资源的和谐性分析,找到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分别指出农业、旅游业、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